<form id="dlljd"></for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id="dlljd"><listing id="dlljd"></listing></address></address>

        <em id="dlljd"><form id="dlljd"></form></e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noframes id="dlljd">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關注 > > 正文

              成渝加快雙城經濟圈建設 推動形成“雙循環”

              來源:新華社 時間:2020-09-24 16:14:25

               

              2020年年初,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部署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這是黨中央站在新的歷史交匯點上,經略西部廣袤腹地、破解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戰略之舉。

              今年以來,成渝兩地間迸發出前所未有的合作活力,“雙核驅動”的高質量發展圈建設正在起步,西部迎來新格局。

              巴蜀文化共同體 千年與共

              80歲的四川省歷史學會會長譚繼和生在重慶,在成都工作;而81歲的西南大學文學教授呂進生在成都,在重慶工作。兩人用自身經歷和研究驗證,兩地居民性格差異的背后其實是剛柔相濟、陰陽和合的巴蜀文化共同體。

              作為西部僅有的兩個經濟總量過萬億元的中心城市,重慶、成都在電子信息、汽車、重大裝備等產業上結構相似,曾經一段時間內競爭大于合作,以至于成渝地區除“雙核”外尚無一座經濟總量突破3000億元的城市,被形容為“月明星稀”“中部塌陷”。

              山水相連、同根同源,使得巴蜀文化旅游成為成渝雙城經濟圈率先啟動的建設內容之一。今年4月29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專項工作組聯席會第一次會議在重慶召開,圍繞文化旅游資源開放共享,巴文化和蜀文化遺址考古調查與發掘,川劇、川菜、蜀錦、蜀繡、石刻等巴蜀同根同源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等方面達成15項具體合作內容。

              千年與共、你中有我。由文化旅游的一體而深度經濟合作,川渝互為雙方在西部地區最大的投資來源地。近年來,川渝每年相互投資到位資金總額達3000億元左右;四川5成以上的高速公路出行方向、6成以上對外貨運量均是通往重慶;2007年至2019年,成渝之間鐵路旅客發送量從220多萬增長至1100多萬,翻了5倍。

              譚繼和認為,巴與蜀的差異互補是共同發展的動力,巴與蜀的特色整合是合作發展的方向,巴與蜀的互爭長短是兄弟情感基礎上的互相學習、各顯奇瑰。

               巴蜀“相向發展” “雙核驅動”

              隨著中央對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定盤落子,巴蜀大地迎來歷史性發展機遇。3月中旬,“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四川重慶黨政聯席會議”舉行,明確了工作方案和機制以及2020年35項重點任務,標志著雙城經濟圈建設按下“啟動鍵”。

              成都跨越龍泉山脈,成立面向重慶方向的東部新區;重慶將毗鄰四川的渝西地區納入主城都市區。成都“東進”和重慶“西進”,巴蜀迎來新發展格局。

              證照異地互辦互發、門診醫療直接結算、住房公積金互通互認互貸……半年多來,成渝地區簽署各類合作協議100余份,涵蓋經濟社會發展大部分領域,平均不到兩天就有一份合作協議出爐。

              今年6月10日,在重慶創業的成都人譚殿楊,領取了成渝探索市場監管一體化后的首張營業執照。“要是以前,在異地辦理營業執照,來回至少要奔波半個月,如今當天就能辦成,太方便了。”譚殿楊說。

              作為成渝地區的最大短板,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也正在加快推進,一個“公鐵空水”四通八達的戰略大通道格局,正在巴蜀大地徐徐展開。

              “內聯”正在加強。在聯通川渝兩地的嘉陵江實現全江通航后,今年兩地又將合作開工16個標志性引領項目,包括4條高鐵、6條高速公路,目標時速350公里的成渝中線高鐵已完成環評,定于年內開工。

              “外暢”正在提升。位于成渝中間地帶的天府國際機場將于今年底建成。出川高鐵、南向鐵海聯運大通道、東向鐵水聯運新通道、西向北向陸路運輸大通道建設也已提上日程。

              推動形成“雙循環” 不負使命

              數據顯示,2019年成渝地區實現GDP近7萬億元,經濟總量占西部比重達33.25%,是繼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和京津冀之后,我國又一個大的區域經濟體。

              “成渝地區人口過億,發展勢頭強勁,消費潛力巨大。”西南財經大學西財智庫首席研究員湯繼強認為,“在西部建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正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承擔的國家使命。”

              致力于建設雙城經濟圈的成渝地區,不再是成都和重慶的“獨角戲”,瞄準成渝“雙核”帶動作用,其他城市也迎來發展機遇。

              位于成都、重慶中點的四川省遂寧市,光電板廠商志超科技的遂寧工廠今年2月就正式復產,3季度訂單已經排滿。“我們離成都和重慶都是170公里,產品配套成渝兩地的電子信息產業。”企業負責人林政權說,“自2013年投產以來企業產值年均增幅超過15%,目前我們第二期項目已正式簽約,正是看好雙城經濟圈的未來。”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建設,有利于我國改革開放從沿海向內陸縱深推進,加快構建東西雙向互濟,陸海內外聯動的對外開放新格局。”四川省政府研究室副主任張偉認為。

              今年4月和7月,重慶市委五屆八次全會和四川省委十一屆七次全會先后召開,兩地再次強化了“一盤棋”“一家親”理念,按照中央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改革開放新高地、高品質生活宜居地”的經濟圈目標定位,圍繞交通基礎設施、現代產業體系、協同創新、生態保護等領域出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

              “在西部建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不再是簡單重復東部沿海發展路徑,而是在新發展理念指引下帶動西部實現新跨越。”重慶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姚樹潔說,“促進優勢地區重點發展,提升成渝地區人口承載能力,筑牢長江上游生態屏障。既有高質量的發展和開放,又符合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經濟圈。”(記者惠小勇、李勇、江毅、趙宇飛)

              責任編輯:

              相關推薦: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投稿合作 | 法律聲明 | 廣告投放
               

              版權所有©2017-2020   太陽信息網 豫ICP備17019456號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網站聲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許范圍內服務!
               

              聯系我們:514 676 113@qq.com
               

              Top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