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能釋放進入快車道 中來股份光伏應用系統業務收入顯著增長
4月25號晚,在公布2020年年報之時,中來股份(300393,股吧)也同步公布了2021年一季報,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11.31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44.6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186.25萬元,同比增長161.26%;基本每股收益為0.02元/股,同比增長166.67%。
關于2021年一季報公司業績表現亮眼的原因,公司表示,主要是報告期內公司背膜和電池組件的產能較上年同期增加,同時公司光伏應用系統業務收入顯著增長。
資料顯示,中來股份專注于光伏背板、N型高效單晶電池及光伏應用系統等三大業務的研發與生產,其中背板業務年產能達到2億平方米,全球市場占用率達25%以上,成為全球最大背板制造商之一,同時公司掌握NTOPCon、NIBC、TBC等技術,擁有2.1GW N型雙面太陽能(000591,股吧)電池產能和2.7GW組件產能。
近年來,中來股份緊抓光伏產業發展機遇,充分利用公司現有產業形成的生產、經營、技術等方面的成熟模式和經驗,積極布局光伏產業鏈,不斷優化產品結構。截止至2020年,公司已擁有超過10種不同結構的背板產品,其中“Hauberk”技術的透明背板在材料、裝備及工藝方面均取得突破性進展。同時TOPCon電池生產技術也迎來創新升級,不僅縮短了制作工序和提升電池轉換效率,而且提高了生產效率和良品率,目前子公司中來光電累計獲得授權專利72件,其中發明專利20件、實用新型專利52件。
回顧“十三五”期間,我國光伏產業主要制造環節均實現翻倍增長,產業表現出頑強的韌性,對于未來光伏產業發展,有業內人士指出,我國“十四五”期間年均光伏新增裝機規模有望達到90GW,行業發展空間廣闊。
得益于光伏裝機量的增長及研發技術的持續升級,公司產能釋放得到極大提振。年報顯示,公司2020年背膜生產量達13,017.3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3.19%,電池、組件及系統生產量更是達到1,763.99MW,同比增長63.63%。公司表示,產能釋放離不開國家“內循環”的經濟策略,內需的持續強勁保障了背膜、電池及組件的旺盛需求,也必然為公司的盈利和發展帶來良好契機。
值得注意的是,中來光電POPAID技術實現了N型TOPCon電池核心結構中的隧穿氧化層、摻雜多晶硅層的單工序沉積,在行業內首次將無繞鍍單面沉積原位摻雜多晶硅層技術應用于鈍化接觸核心結構的制備,解決了N型TOPCon電池生產化過程中制造成本偏高、工藝復雜、良率偏低等難題,并且實現了TOPCon電池全產業鏈裝備的國產化,對行業內新型高效電池技術的推廣應用做出重大貢獻,本項目產品及主要技術指標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