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dlljd"></for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id="dlljd"><listing id="dlljd"></listing></address></address>

        <em id="dlljd"><form id="dlljd"></form></e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noframes id="dlljd">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關注 > > 正文

              研發時間更短成本更低 AI藥物研發有望迎來新風口?

              來源:金融投資報 時間:2022-07-27 08:53:13

              7月25日,云南白藥(000538)發布公告稱,將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共同開展人工智能藥物研發相關工作,合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大小分子設計、相關病癥、數據庫開發等。

              金融投資報記者注意到,除華為外,BAT等多家互聯網巨頭已入局這一風口,但目前國內暫無AI制藥產品上市。有專家表示,AI制藥有助于縮短創新藥研制時間,進而節省藥物研發成本,AI技術和藥企的深度合作,對我國新藥研發將是一大助力。

              華為跨界醫藥領域

              7月23日至24日,以“創新驅動新變革數字引領新格局”為主題的第五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在福州舉行。峰會上,云南白藥與華為簽署了《人工智能藥物研發合作協議》。

              云南白藥作為傳統制藥企業,在中藥及植物領域耕耘數年,擁有多個植物標本數據庫;而華為在AI輔助藥物研發、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方面具有豐富的經驗和案例。協議中寫道,云南白藥將與華為在人工智能藥物研發領域開展廣泛的交流合作,合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大小分子設計、相關病癥、數據庫開發等。協議規定,華為應發揮其在ICT產品及解決方案、大數據分析、智慧城市和云計算等方面的優勢,為云南白藥提供富有競爭力的產品和服務,協助云南白藥構造、提升業界領先的信息化能力。

              至于兩家分別投入多少,是以怎樣的方式達成合作,協議中并未寫明。今年5月,云南白藥在互動平臺回復投資者稱,公司將圍繞著“1+4+1”戰略,做好企業轉型和發展。“1+4+1”戰略中最后一個“1”是指數字化技術。公司會把包括人工智能在內的前沿數字化科技引入到研發與經營的各個環節里。

              “AI+新藥”受資本青睞

              近兩年來,國內AI制藥風起,賽道正在極速擴張。

              中信證券研報顯示,2020年,國內AI制藥賽道的投融資額超31億元,同比增長近7倍。與此同時,AI制藥領域融資熱度不減。據動脈網不完全統計,國內AI制藥領域共發生34起融資事件,涉及融資總金額約84億元,平均單筆融資金額約2.5億元。

              在AI制藥領域,初創企業頗受資本青睞,超七成獲投企業處于早期輪次。英矽智能、晶泰科技、冰洲石生物科技等初創型AI藥物研發公司在過去幾年里頻繁斬獲融資。其中,英矽智能和晶泰科技已拿到D輪融資,融資金額分別超3.79億美元、8億美元。

              隨著我國醫藥產業創新發展的加速推進,國內醫藥行業在“AI+新藥”研發領域的跨界合作也在增加,如恒瑞醫藥與百奧知、豪森藥業與Atomwise的合作;藥明康德和Schrdinger合資成立了Faxian Therapeutics,將藥明康德的 先 導 化 合 物 優 化 服 務 與Schrdinger的藥物設計軟件平臺相結合,從而加速新藥發現。

              互聯網巨頭不遑多讓。除華為外,騰訊、阿里巴巴、百度、字節跳動等互聯網巨頭也紛紛試水這一賽道。2021年8月,騰訊AILab與成都先導合作完成業內首個經試驗驗證的骨架躍遷分子生成算法;2018年9月,阿里云宣布與正大天晴合作AI制藥,2020年1月,阿里云又與全球健康藥物研發中心合作開發AI藥物研發和大數據平臺;2020年,百度聯合創立百圖生科進軍AI制藥,2021年,百圖生科、維亞生物和許大強博士團隊聯合建立了新型生物醫藥公司——索智生物。

              國內尚無產品上市

              AI制藥的興起原因有很多,除了近些年來AI技術的不斷突破與發展,也離不開新冠疫情的推動。新冠疫情發生后,越來越多的生物醫藥企業試圖通過將其業務和AI相結合,加速藥物研發過程。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國內有不少企業入局AI制藥領域,但目前我國仍無一款公開上市的AI制藥產品。我國的AI制藥產業尚處于發展初期,目前仍有不少問題亟待解決。

              中國科學院院士蔣華良曾分析稱,大數據與AI技術在新藥研發領域的前景是光明的,不過受制于生物學的復雜性和臨床數據庫的缺乏,這些技術主要應用在藥物發現階段,臨床試驗是目前AI應用的“卡脖子”環節。

              一位不愿具名的生物醫學領域分析人士對金融投資報記者表示,人才問題或許是制約AI制藥發展的最大阻礙。AI新藥研發兼具信息科技和醫藥雙重屬性,需要一批既能掌握AI前沿技術,又精通新藥研發的復合型人才,我國相關產業起步較晚,行業尚未建設成熟,人才需求缺口較大。

              對于華為此番與云南白藥的合作,上述分析人士認為,這是華為入局AI制藥領域的關鍵,但華為是否會將AI制藥放在公司戰略位置還有待商榷。“正如去年互聯網巨頭集體造車一樣,BAT都進場,但真正把造車放到公司戰略位置上的不多。AI制藥是公認的燒錢賽道,華為究竟是追風口還是會持續投入,還要看下一步的動作。”(記者 薛蕾)

              責任編輯:

              標簽: AI藥物研發 互聯網公司入局 植物標本數據庫 藥物研發成本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投稿合作 | 法律聲明 | 廣告投放
               

              版權所有©2017-2020   太陽信息網 豫ICP備17019456號-10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網站聲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許范圍內服務!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Top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