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dlljd"></for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id="dlljd"><listing id="dlljd"></listing></address></address>

        <em id="dlljd"><form id="dlljd"></form></e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noframes id="dlljd">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關注 > > 正文

              【世界播資訊】供應商的選擇、評審和動態管理的方法

              來源:CSDN 時間:2023-02-10 13:28:04

              談供應商質量管理


              【資料圖】

              摘要: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條件下企業間的競爭已經轉變為組織群之間的競爭,質量已不是有一家企業來單獨完成的,而是有產業鏈上的各個組織成員共同協作完成的。本文以雙贏為供應商質量控制的基本原則,探討了供應商的選擇、評審和動態管理的方法。希望提升質量管理的效益,實現質量持續改進和穩定的質量水平。

              關鍵詞:質量改進、質量鏈、第二方審核、動態管理、顧客抱怨

              Abstract: Under the circumstance of the integration of global economy,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single enterprise has changed into competition between organizations, quality is not created by single enterprise, it is created by organizations. The quality management of supplier is one of the key procedures in the quality chain.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win-win to control the quality from suppliers, this thesis studies the following key procedures: select good supplier, audit, dynamic management. Hope to improve efficiency and benefit of quality management, to implement constant steady quality level.

              Keywords: Quality improvement Quality chain Second-part audit Dynamic management Customer complain

              1、引言隨著經濟的全球化,為降低成本,許多跨國企業都把中國當作其全球的原料、零件供應基地。同時,國內的企業也將越來越多的零部件發包給供應商生產。于是就形成了企業、供應商、分承包方的復雜的供應網絡,在網絡的每一個環節的成本、質量、及時性都將影響整個網絡的正常運轉。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如何提高質量,降低成本是每個企業必須面對的難題。供應商質量管理成為企業急需挖掘的利潤增長點,對供應商的選擇、評審、培養使之成為企業的合作伙伴,隨企業的發展共同成長。DELL電腦的核心競爭力也就在于其對供應鏈管理的成功,造就了別人無法比擬的優勢。供應鏈式的虛擬企業也是基于這種合同式的合作伙伴關系,能夠實現產品開發周期短、質量高、性能好、成本低的最佳效益。一個家電制造企業上千種零件往往分別由兩百多家供應商各自進行生產,只有使各供應商的人、財、物等資源與主機廠有效的整合,才能使主機廠和供應商全面提高經濟效益。供應商質量管理是企業管理的重點,它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包括招標、選擇、評估、現場考核、定級、試用、試用評估、正式試用、再評估、定期確認資格等等環節。本文從質量控制的角度就企業如何對供應商及分承包方進行客觀評價,實施動態管理,以確保最終產品的競爭優勢進行探討。

              2、供應商的選擇

              供應商質量控制的第一點是供應商的選擇,這是質量保證的源頭。通常企業對供應商的選擇重點放在供應商的樣件的鑒定和審驗,對供應商的預審沒有具體的流程,當供應商提供樣件時已經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一旦不符合容易造成雙方的浪費和延誤。對供應商的選擇應該從可能的供應商的鑒別開始,對潛在的供應商的質量保證能力和供應能力進行審核評估,這樣從源頭上控制了供應的質量,減少供需雙方的浪費。在市場化的條件下,要選定一個合格的供應商并不容易,合格的供應商不但是產品質量的保證,還能有效降低:采購成本、運輸成本、延期成本、客戶信譽損失成本等。作為主機制造廠,通常都有一定的供應商評估表,它包括:供應商概況、財務狀況、主要產品、科研開發、工藝設備、質量體系、檢驗和試驗設備、主要原材料供應、競爭環境、主要用戶、交貨能力、價格、承諾、質量改進能力等等。再綜合考慮供應商的規模大小、地理位置及其對主機廠業務的重視程度等等進行預選。預選通常是由主機廠的專業人員對預選出來的供應商的質量體系進行第二方預審核,以確定供應商的質量保證能力滿足供應要求來實現的。同時考慮主機廠與供應商的生產力要素能夠綜合協調,能保證系統整體效能的有效發揮。通過預審核可以根據主機廠的需要,就相關技術標準要求等與供應商進行協商,對零件的具體技術質量要求達成共識;并淘汰部分不合格的或者過多的廠商。接下來就可以要求通過預選的供應商提供樣品進行鑒別,然后進行試用、小批量試用、批量使用等過程。當主機廠確認了供應商提供的樣品之后就可以與該供應商簽訂短期的、小批量采購合同,正式確定雙方的合作關系。

              在供應商選擇的過程中的質量控制的要點是:對可能的供應商進行鑒別;對開發供應商進行技術質量診斷;對供應商進行預選,研究其開發及批量質量能力和業績;編制預審核文件;供應商提供的證明文件的收集和確認;供應商的確認等等。

              3、對供應商實施動態管理

              3.1供應商審核

              對供應商的審核有第二和第三方審核,通常家電制造企業對供應商的審核是要求各供應商建立ISO9000質量保證體系獲得相關認證,并結合本企業的要求安排專業審核人員對供應商進行第二方審核。第二方審核的目的是通過整合雙方的資源來提高供應商的質量保證水平,及時發現質量隱患防止批量事故發生以減少雙方的經濟效益損失。

              一些跨國企業特別重視對供應商的評審,專門制定了供應商考核標準:GSQA程序(global supplier quality audit)、COPQ程序(cost of pool quality)、 CCRP程序 (customer complainprocedure)。這些程序結合了環境保護、勞動法、社會責任、顧客抱怨、質量成本、供應能力等多層面的內容。制定第二方審核的標準是確保審核有效性的關鍵,就我國的實際情況考慮,通常應從以下幾方面考慮:1、通過主機廠的內外部環境研究來確定審核標準的內容。由于市場競爭異常激烈,主機廠應通過戰略策劃找出各自的優勢、劣勢并對各供應商的資源進行適時調整,全面提高質量管理水平,以增強其競爭力。2、將提高供應商質量保證能力當作審核的基礎。質量是產品進入市場的前提,也是實施審核的重要目的之一,幫助供應商提高質量保證能力能提高雙方的經濟效益。3、把各供應商的制造過程特征作為審核的核心。每個供應商的資源和生產過程都不相同,在將顧客的要求轉化為對供應商生產過程的要求時應該引導供應商對產品的特性進行充分的識別,來保證整個產品的質量滿足顧客的需求。

              在審核過程中要求審核人員有相當的專業技術知識和管理經驗,通過雙方有效的溝通將各自的資源優勢進行調整實現互補。例如:主機廠可以發揮集團大采購的優勢為供應商采購某些原材料,雙方共享檢驗和試驗設備等等。按照雙贏的原則,經過不斷的審核、改進、提高過程,增強整體的競爭力。

              3.2建立供應商檔案

              對于產品較復雜、有一定規模的企業通常都有數十、上百家供應商,在審核合格選定后如何保證其長期穩定的供應能力,需要對其進行長期的動態的監控。對審核后評定合格的供應商,應建立統計數據表,就質量問題、準時交貨等等進行統計分析,每季度或半年進行等級評定、選優淘劣。

              企業要建立供應商的質量記錄檔案,最適宜的方法是利用公司的內部網絡,建立一個客戶、供應商信息共享的數據統計分析平臺。其中包括從質檢、采購、計劃、生產、售后服務、客戶處獲得的質量信息,如:⑴供應商的能力調查表;⑵供應商的樣品測試報告;⑶供應商產品驗收月報/季報;⑷供應商考核評價資料;⑸供應商產品質量問題反饋單及用戶投訴,⑹供應商的現場評定記錄等。企業利用這些資料,為動態管理提供必須的依據。供應商也可以及時看到自身的質量問題,變主機廠要求供應商改進為供應商自主的及時改進。定期考核評價是對供應商實施動態管理的有效手段,它能將客戶、主機廠、供應商有效的聯系在一起,使問題在最短的時間內得到解決。。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特點確定評價的方式,無論采取何種形式,其結果都應記錄在數據平臺中,歸入供應商質量檔案。對質量問題發生比較多的供應商減少定貨或不進貨。同時,對候補供應商進行評定,考核評價的結果記入數據分析平臺。對供應商有效實行動態管理,對提高供應商產品質量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

              即使沒有企業內部網絡,同樣也應該將以上信息整理集中,并按照各供應商的供應狀況進行適時調整。然后定期對各供應商進行評估,并將信息及時反饋給供應商和跟蹤供應商的改進情況。

              3.3互利共贏

              對供應商的質量管理,還應擴展到其分承包方的管理。供應商可以按照主機廠對其考核的辦法考核他的分承包方,主機廠也可以各分承包方進行信息溝通對供應商進行管理。對供應商的質量管理除了審核、考核外還需要幫助、培育,幫助供應商有效利用自身資源提高質量保證水平和供應能力。建立客戶、主機廠、供應商的數據分析平臺,實現信息共享,把質量管理從一個企業擴展到一個產業鏈的大系統中,使供應商與市場銜接的更加緊密。質量管理不再只是在主機廠和供應商之間,而存在于客戶、主機廠、供應商、分承包方等各個環節。質量不應該只是發生問題后再去糾正預防,而是在早期的市場反饋中及時預見,這將有效的降低供應商的劣質質量成本,也降低主機廠的劣質質量成本和售后服務成本,提高生產效率。企業通過客戶關系管理,了解客戶抱怨和對市場進行預測,然后將問題進行分析并迅速反饋到供應商處。通過客戶、企業、供應商的數據平臺直接讓供應商處理某些顧客抱怨,主機廠只需要跟蹤質量分析和改進的結果。這就可以改變以往的供應商不了解市場,埋頭生產缺乏主動改進和創新的機會;而當主機廠快速發展時對供應商的質量提出更高的要求時,就出現大量質量問題或供應不上的現象。最終實現雙方的共同進步。

              4、結束語

              總之,供應商的質量管理是整個質量鏈中的重要環節,需要在整個產業鏈的分工合作過程中實現,做到優勢互補,風險共擔。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條件下,企業也越來越重視供應商質量管理。參考文獻:

              1、上海質量管理科學研究院. 上海企業質量管理現狀及其展望—21世紀上海企業質量管理發展戰略研究報告. 2000年北京國際質量高層論壇發表論文集, 2000.9

              2、莊明惠,陳莉 汽車企業供應商的第二方審核, 2004,12

              3、劉書紅 過程方法與供應商質量控制,中國質量 2005,1

              4、陳冬,顧培亮,供應鏈管理若干問題研究與進展評述,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03,23


              責任編輯:

              標簽: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