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dlljd"></for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id="dlljd"><listing id="dlljd"></listing></address></address>

        <em id="dlljd"><form id="dlljd"></form></e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noframes id="dlljd">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關注 > > 正文

              “最美輔導員”趙穎虹:將你和我變成“我們”

              來源:中國青年報 時間:2023-09-20 10:28:07

              1990年6月出生的趙穎虹目前是安徽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黨委副書記、專職輔導員。9月11日,一天軍訓結束后,她再次抓住休息間隙開了小會,她問道:“學院軍訓的每個連隊都設置一名安全員崗位,那你們知道,為什么會選這名男生擔任該角色嗎?”

              “因為他責任心強,做事認真。”有同學答道。

              趙穎虹解釋道:“這只是其中一個原因。主要是因為他主動爭取機會,在那么多新生面前,敢于站出來表達想法,展現出大學生自信、積極的一面。所以,大學生活中,‘主動’是一個關鍵詞。接下來的4年生活,你們要主動去爭取機會,敢于挑戰自我。”


              (資料圖片)

              這些天,在學院迎新生和軍訓工作中,趙穎虹抓住點滴時間,每天結合身邊實例向學生分享一個關鍵詞,隨時隨地開展思政育人工作。“作為一名思想政治工作者,如果一味坐在辦公室里,是找不到有效辦法的。要用心和學生交流,真心陪伴學生成長,才能探索出更好的方法和形式。”趙穎虹說。

              來到安徽工業大學工作近9年,她一直堅持走近學生、傾聽學生,成了學生們心目中的“知心趙姐”。

              2014年7月,她第一次接手建筑工程學院輔導員工作時,面對的是一群與自己年齡相差不到5歲的學生。起初,班上有一名男生掛科嚴重,十分內向。趙穎虹就聘請他為自己的助理,為他安排簡單的工作,不失時機地表揚他。慢慢地,這名同學開始向老師、同學打開心扉。

              畢業生徐磊讀大三時一度沉迷網絡。談心后,趙穎虹發現他對BIM等建模類軟件很感興趣,就聯系專業老師進行指導。有一天,徐磊找到趙穎虹:“老師,您就是我的點燈人,我想在學校辦一個BIM社團,傳授學弟學妹專業技能,成為別人的點燈人。”趙穎虹向學校提出申請,徐磊也創建了安徽省內高校首個BIM專業社團。

              安徽工業大學2012級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的陳路敏是一名“學霸”,本可以被直接保送該校研究生。但她想放棄保研機會,選擇去西部支教一年,她的想法遭到父母的強烈反對。“每個人的選擇是不同的,我很支持她,西部支教是為了奉獻社會,自己也可以得到鍛煉。”經過趙穎虹的分析和勸導,陳路敏父母選擇支持女兒的決定。陳路敏支教期間,趙穎虹幫助她為支教的學校募集善款。2018年,支教回來后,陳路敏獲得“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稱號。

              工作中,趙穎虹發現一些大學生存在情緒、情感方面的問題,她自學考取了國家三級心理咨詢師。有一名男生長期處在情緒低谷,趙穎虹一有空就陪他聊天、聽他傾訴,幫他走出負面情緒。

              該男生畢業后進入建筑企業工作,曾前往香港援建方艙醫院,他所參建的工程也獲得建筑行業“魯班獎”。有一次,他和趙穎虹說:“每當感到迷茫時,就看看您曾經發來的鼓勵話語,看到您的宣講視頻,我也覺得能量滿滿。”

              2021年,趙穎虹獲評中央宣傳部、教育部聯合發布的“最美高校輔導員”稱號。她認為,作為輔導員,要做學生的知心朋友,更要做他們人生的導師,把學生放心里,才會產生“化學反應”。她還制作表格,梳理了解每名學生的性格、愛好、夢想等特點。

              在理論學習和思政工作領域,年輕的趙穎虹也總結出自己的一套方法,帶領學生共同進步。

              2020年年底,安徽工業大學黨委宣傳部、校團委等部門成立大學生宣講團,趙穎虹擔任指導老師。她注意到,宣講團招募學生時,很多學生是“被動報名”,為了應付任務而來,她決定引導學生感受理論宣講的魅力。在籌備開會時,她問了學生3個問題:“你們為什么來參加宣講團?參加這個宣講團你能做些什么?你心目中的宣講團是什么樣的?”

              學生的回答五花八門。有學生想介紹黨史知識,有的學生想講紅色故事,還有學生計劃瀏覽網上紅色紀念館并剪輯視頻。趙穎虹決定先帶學生梳理黨的發展歷程,撰寫宣講稿,耐心標注出學生的錯誤和知識盲區。“我們一起圍繞宣講團的目標、內容進行頭腦風暴,讓學生知道年輕人想學什么,喜聞樂見的形式是什么,努力將他們頭腦里的想法變成現實,給予他們足夠的參與感。”

              2021年年初,安徽工業大學黨委宣傳部、校團委推出黨史學習教育微宣講專欄——“分分鐘學黨史”,每周聚焦一屆黨代會的知識和故事,打破以往“我說你聽”的傳播方式,結合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形式,讓學生主講、老師指導,激發學生的主體性和創造性。每期選題的文字、視頻、錄音,趙穎虹都會帶學生進行多輪打磨。

              同時,她充分吸納宣講團學生前期的創意,開設一分鐘說黨史知識、兩分鐘講黨史故事、三分鐘逛黨史紀念館等子欄目,將長歷史融入短敘事中。“相較于長篇累牘而又略顯沉悶的黨史知識,學生更喜愛簡短的信息,以微觀敘事來反映宏大歷史。”

              黨代會和兩會什么區別?中共一大為何在兩地召開?西湖會議中說了什么?……趙穎虹觀察到,當學生看到親手打造的文稿、視頻等作品在公眾號等平臺發表時,他們非常高興和驕傲。

              這些年,趙穎虹逛微博、刷B站、上知乎,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和興趣喜好。她總會出現在宿舍、食堂、操場等學生聚集的地方,開展“學霸小課堂”“相約早餐計劃”“每日學習打卡”等活動。新生入學時,她為新生與家人拍全家福,大四學生離校時,組織畢業生“給母校送一張老照片”“給老師寫一封信”;就連畢業后的學生黨員,也會收到她寄出的“初心大禮包”……

              在趙穎虹看來,思政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習、成長和思考,在廣闊的社會中上好“大思政課”,讓學生收獲知識和觸動。講解生態文明建設理論時,她帶領學生前往安徽省馬鞍山薛家洼生態園,圍坐在一起進行探討;講《脫貧攻堅》專題,她就帶學生走進貧困村,讓單調的課堂“有了風景”。她還創新組建了“形勢與政策”學生黨員備課中心,開展“時政談”“微講壇”,將學生黨建與思政理論課融合。

              在趙穎虹等老師的努力下,近年來,安徽工業大學不斷創新做優思政教育,成立大學生宣講團、輔導員宣講團,實施“1+1+1”思政委員培訓共建模式,打造思考型、學習型、專業型的思政團隊。該校也連續兩年有教師獲評“全國最美高校輔導員”。

              隨著年齡增長和工作崗位的變化,趙穎虹有時感覺“自己離學生遠了”。她常常反問自己,是否真正走進了學生的內心?

              面對年輕一代學生,趙穎虹也有了新的工作思考,“學生在變化、時代在變化,我們自身也在不斷變化,但思政工作永遠在路上。我一直堅持身體力行,讓學生做什么,自己首先就得做到。只有愛學生、愛工作,才會愿意去鉆研、去思考、去理解、去包容、去尊重、去欣賞”。

              在她看來,00后身上呈現出獨特的身心特征,比如更自信、更聰慧、更好奇、更自主,興趣愛好更多元、更個性。“老師們首先要尊重和理解他們,不能以高高在上的姿態去評判或者否定他們,才能真正將你和我變成‘我們’,形成成長的共同體。”

              近日和新生交流時,趙穎虹說,剛進入大學,大部分人會產生困惑,如學習模式改變、離開父母走向獨立、因目標缺失而感到迷茫等,這些是成長階段必不可少的經歷。“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先行后三思’。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能做什么時,就多嘗試。只有不斷實踐、思考和總結,才能發現心中最想要的答案。”

              責任編輯:

              標簽: 趙穎虹 輔導員工作 高校輔導員 西湖會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