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dlljd"></for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id="dlljd"><listing id="dlljd"></listing></address></address>

        <em id="dlljd"><form id="dlljd"></form></e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noframes id="dlljd">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關注 > > 正文

              豐富跨境人民幣應用場景 環球要聞

              來源:經濟日報 時間:2023-10-30 10:50:00


              (資料圖片)

              最新數據顯示,今年9月份人民幣在國際支付中的份額為3.71%,人民幣再次成為世界第五大交易貨幣,僅次于美元、歐元、英鎊和日元。不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第二季度末,人民幣在其官方外匯儲備貨幣構成中占比為2.88%,與美元的59.53%、歐元的19.77%相比還有較大差距,也少于日元的5.18%和英鎊的4.88%。自2009年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啟動以來,人民幣國際化取得了顯著成就,但人民幣國際化要有新的思路、探索新的路徑,特別要以人民幣跨境使用為基礎,以增強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和提高金融開放水平為目標,發展境內的離岸人民幣金融中心,創造真實人民幣需求。

              優質的人民幣資產是境外投資者愿意使用人民幣的一大前提,擴大金融開放和加快金融創新是居民和非居民共同的訴求。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先后設立了21個自貿試驗區及海南自由貿易港,自貿區采取“一線放開、二線高效管住、區內流轉自由”的原則,在自貿區內建立了與國際貿易等業務發展需求相適應的監管模式,基本具備了人民幣跨境交易使用的基礎。依托跨境人民幣政策便利化措施不斷深化和自貿區金融領域支持政策不斷落地,跨境人民幣應用場景從傳統的貿易投融資結算逐步拓展至自由貿易賬戶體系,跨境人民幣業務呈現良好增長態勢。2022年,中國跨境人民幣結算規模超過42萬億元,較2017年增長了3倍多。

              未來,應不斷豐富金融產品供給,打造跨境雙向投資通道。繼續發揮好自貿區的先行先試優勢,推動人民幣跨境使用和可兌換改革,用好自由貿易賬戶等特色金融服務,加快場景融合,更好地滿足境內外投資者跨境金融服務需求。特別是在上海、廣東、天津、福建、北京等具備條件的地區以及自貿區和海南自貿港,要進一步加大跨境貿易投資高水平開放試點等政策推進力度,促進跨境人民幣資金使用,活躍離岸人民幣金融市場。

              增強人民幣計價金融資產的吸引力、拓展人民幣跨境使用的參與主體,需要在人民幣計價資產創新上實現更大突破。當前,外資投資于中國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的比例還比較低,有很大提升空間。上海、北京、粵港澳等國內金融要素集聚的城市和地區應依托其金融發展優勢地位,促進金融資源集中,鼓勵符合條件的跨國公司、多邊開發金融機構在銀行間和證券交易所發行熊貓債券,逐步擴大特定品種期貨交易的對外開放,適度拓寬QFII和RQFII的投資范圍,進一步擴大外商投資股權、投資企業試點范圍等,夯實離岸人民幣金融市場基礎。

              當前,我國經濟逐漸轉型,正從傳統制造業向創新型經濟跨越。新興產業由于其自身特性,需要多元化融資策略,因此加快構建新型產業體系和打造高端制造業,亟需提升全球金融資源配置能力和金融服務效率。以上海為例,作為國內領先的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科創中心,應充分利用建設國際金融資產交易平臺、全球資產管理中心和國際再保險中心的契機,激活全球人民幣投融資需求,增強人民幣在全球投融資體系中的作用。

              在離岸人民幣金融市場建設中,由于資本賬戶基本實現可自由兌換、金融市場體系各組成部分的聯系更加緊密,因此須重視系統性風險防范并強化宏觀審慎監管,防范跨境資金流動風險。比如,自貿區的自由貿易賬戶與境內(含區內)其他銀行結算賬戶之間的資金流動,要按“有限滲透+嚴格管理”的原則來管理。在岸和離岸業務必須嚴格區分,防范離岸金融市場對在岸金融市場的風險傳導。

              責任編輯:

              標簽: 人民幣 跨境 金融 離岸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