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dlljd"></for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id="dlljd"><listing id="dlljd"></listing></address></address>

        <em id="dlljd"><form id="dlljd"></form></e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noframes id="dlljd">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產業 > > 正文

              我國設施農業產業的發展引擎和突破口在哪里?

              來源:科技日報 時間:2020-07-08 17:06:43

              “數字化時代帶來了農業以信息和知識為核心要素,多種先進生產力要素組合后的第三次革命。”8月28日,在由中國農業機械化協會等主辦、中國農業機械化協會設施農業分會等承辦的2019中國設施農業產業大會暨2019年高附加值植物生產的環控技術國際研討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農業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趙春江說。

              自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我國開始推廣應用日光溫室,三十多年來,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據行業統計,到2018年末,我國各類設施農業面積達5000多萬畝,大棚、日光溫室、連棟溫室等使用年限10年以上的設施農業總面積達到2800多萬畝,居世界第一。”農業農村部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張輝介紹,設施蔬菜產量占我國蔬菜總產量的30%,全國人均設施蔬菜占有量近200公斤,實現了常年均衡供給;設施農業年產值9800億元,提供了4000萬個就業崗位。

              隨著我國國民對優質特色農產品需求日益增長,設施農業發展迎來新機遇,正在經歷著深刻的變革。

              “設施農業呈現出信息化推動顯著增強,融合化發展明顯加速,綠色化發展迫在眉睫,國際化影響日益增強四個明顯特征。”張輝說。

              那么,我國設施農業產業的發展引擎和突破口在哪里?

              專家表示,以綠色生態為導向,聚集資源要素,實現多態融合,強化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引領,聯合攻克一批農業領域關鍵技術成為現代農業發展的重中之重。

              “中國設施農業機械化發展還相對滯后,綜合機械化水平僅為33%,機械化、自動化、智能化程度還較低,特別是機種、機收裝備技術供給不足,還不能滿足設施農業產業發展的需求,亟待加快發展。”農業農村部農機鑒定總站、農機推廣總站副站長涂志強說。

              涂志強表示,補短板、強弱項、促協調,發展設施農業機械化,亟須加強農機農藝融合,加強機械化信息化融合,加強產學研用融合,加強農機鑒定和推廣能力建設,走出一條中國特色農業機械化發展道路。

              “智慧農業包含信息感知、定量決策、智能控制、精準投入、個性化服務。但發展的同時也存在一些技術難題,作物生態生理信息監測傳感器還有待改善,采集信息點位少,綜合性的信息采集、生命信息傳感器缺乏,農業知識模型和應用控制閥值模型未形成‘感知-傳輸-控制’的應用模式。”趙春江說。

              趙春江表示,因此,大尺度的信息采集、點位信息采集、群體信息采集、綜合性信息采集以及采集的信息直接控制設備進行適時調控,將成為未來智慧設施農業的發展方向,計算機的機器視覺也有巨大的開發潛力,二維、三維技術將在未來得到更廣泛的應用。(馬愛平)

              責任編輯:

              標簽: 農業產業的發展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投稿合作 | 法律聲明 | 廣告投放

              版權所有©2017-2020   太陽信息網京ICP備2021034106號-55

              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網站聲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許范圍內服務!

              聯系我們:55 16 53 8 @qq.com

              Top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