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dlljd"></for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id="dlljd"><listing id="dlljd"></listing></address></address>

        <em id="dlljd"><form id="dlljd"></form></e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noframes id="dlljd">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產業 > > 正文

              市場化程度20% 新能源汽車如何走出政策性市場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時間:2020-08-24 09:48:04

              李偉利指出,“我國新能源汽車仍然處于政策驅動為主的階段。2019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含乘用車和商用車)的市場化程度,也就是非政策性市場的比重,基本上是20%左右”。馬春生坦言,“新能源汽車市場在競爭上和傳統汽車沒有形成替代性優勢,這是核心問題”。

              李偉利表示,“政策性市場有規模上限,新能源汽車要實現持續快速發展,必須依靠非政策性市場”。馬春生強調,“從企業來說,還是要把發展新能源汽車作為戰略選擇。當下基本上投入是不盈利的,但這是值得投入和加大投入的方向”。

              “雖然新能源汽車補貼下滑了,但當時還是以政策驅動為主的市場,市場化的程度還是比較低”。近日,國家信息中心經濟咨詢中心副主任李偉利在“2020中國汽車論壇”上直言不諱地指出,“2019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含乘用車和商用車)的市場化程度,也就是非政策性市場的比重,基本上是20%左右”。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咨詢中心副主任李偉利

              在李偉利看來,影響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政策包括三個方面:稅費政策,包括補貼+免車輛購置稅;牌照政策,一部分是限購,還有一部分限行;特定領域的直接推廣,比如深圳、廣州等城市大力推進公共領域的電動化。

              新能源汽車市場程度的測算

              據李偉利測算,假設我國新能源汽車在2019年的終端上牌數據約為100萬輛。其中,新能源商用車的銷量為14.3萬輛,基本上都是受政策影響,用于公交等領域。在乘用車板塊,39.3萬輛的銷量用于營運需求,用于出租(7.8萬輛)、網約車(26.3萬輛)、分時租賃(5.2萬輛)等,這也是受政策影響;在私人用車領域,限購城市中的16.4萬輛和非限購城市中的4.8萬輛,也都是受到政策影響。

              “新能源汽車市場在競爭上和傳統汽車沒有形成替代性優勢,這是核心問題”,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一司汽車發展處副處長馬春生坦言,“造成這一問題的因素比較多。從產品上看,產品端成本偏高,尤其是動力電池的成本;使用環境不夠方便,充電配套設施不夠完善;安全問題和二手車殘值等問題待解。從產業發展上來說,我們的產業基礎不是那么牢固,我們的基礎技術、基礎元器件、芯片操作系統,這些可能還需要進一步加強”。

              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一司汽車發展處副處長馬春生

              “新能源汽車大規模進入市場化的推廣階段之前,還面臨著很多的痛點。這些痛點都和動力電池有關”,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助理孟祥峰直言,“影響消費者購買新能源汽車的因素主要有六個方面:成本太高;里程焦慮;電池環境耐受性比較弱;充電時間太長,相比加油非常不方便;產品安全性,新能源汽車起火、自燃事故影響了消費者購買新能源汽車的信心;保值,相比燃油車,新能源汽車二手車的殘值非常低”。

              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助理孟祥峰

              盡管新能源汽車產業當前面臨困難,但“從內在邏輯上來說,發展新能源汽車是一個必然的選擇;從實踐角度來看,國內、外的探索已經驗證出了可行的模式”,馬春生強調,“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大趨勢已經形成,未來可期”。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等部門起草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征求意見稿),“到202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占比達到25%左右”。

              不過,“政策性市場有規模上限,新能源汽車要實現持續快速發展,必須依靠非政策性市場”,李偉利分析認為,“25%的政策目標,也就是700萬輛的電動汽車。按照場景去推算,2019年,非限購私人市場為26萬輛;到2025年,要增長至接近600萬輛,才能達到政策目標。所以,非限購私人市場在這5年的年均增長量至少達68%”。

              “非政策市場必須依靠市場力量推動,但中期仍需要因勢利導的政策”,李偉利建議,“推動電動化要把政策轉向使用環節,大量改善使用環境。比如像充電樁建設,這是汽車廠家解決不了的,需要政策的支持”。對此,馬春生表示,“我們會堅持行業管理法規制定,完善積分管理辦法,繼續完善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系。鼓勵地方在使用環節給予優惠,包括停車、過路過橋、充電”。

              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弗迪電池上海動力電池研發中心副總監周貴樹

              相比政策的引導,發展新能源汽車的關鍵更在于企業提升產品的技術和性價比。馬春生強調,“從企業來說,還是要把發展新能源汽車作為戰略選擇。當下基本上投入是不盈利的,但這是值得投入和加大投入的方向”。“面對終端消費者,我們將用更高的能量密度、巡航里程來滿足他們的訴求,再加上材料降低、能耗降低來降低成本”,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弗迪電池上海動力電池研發中心副總監周貴樹說。(記者 王躍躍)

              責任編輯:

              標簽: 新能源汽車 政策性市場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投稿合作 | 法律聲明 | 廣告投放

              版權所有©2017-2020   太陽信息網京ICP備2021034106號-55

              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網站聲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許范圍內服務!

              聯系我們:55 16 53 8 @qq.com

              Top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