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從嚴處罰!“房住不炒”的決心絲毫不動搖
據新華社報道,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30日召開會議,會議要求,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增加保障性租賃住房和共有產權住房供給,要防止以學區房等名義炒作房價。
中央政治局會議直接點名學區房,實屬罕見。一方面表明以學區房名義炒作房價,已經成為事關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的不容忽視的大問題;另一方面,展現出中央以問題導向為抓手對房地產市場調控的堅定決心,釋放出從老百姓關心關切的問題入手持續解決問題的強烈信號。
為了孩子能上個好學校,不少家庭真可謂不惜一切。好學校是稀缺資源,周邊房價高一點似乎符合正常的市場規律??蓡栴}在于,現在很多城市學區房的價格,已經不能用正常的市場規律解釋,成為房價過快上漲的推手之一。
學區房價格高企,暗含“有錢就能上好學校”的邏輯,既加深教育焦慮,也影響社會的公平正義,侵蝕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更為嚴重的是,房地產泡沫是威脅金融安全的最大“灰犀牛”,催生了“經營貸”、“首付貸”、“消費貸”等違法違規的房地產金融活動,因此必須采取有效措施,堅決防止學區房淪為“灰犀牛”的一角。
近年來,各地區各部門嚴格落實中央“房住不炒”政策,探索推出“一城一策”模式,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長效機制愈加完善,并通過一攬子政策組合保持了房地產市場穩定。但不時總有所謂的房地產市場專家發表不合時宜的言論,一些房地產企業和中介機構更打著學區房等名義炒作房價,以“稀缺”、“抓買”等話術忽悠慫恿消費者購買。某些一線城市,二手學區房竟然高達十幾萬元甚至幾十萬元一平米,與當地整體房地產價格形成巨大差異。
為堅決遏制投機炒房,今年以來北京市市區住建部門多次約談和持續檢查房地產中介機構,將嚴厲打擊惡意炒作和違規資金進入樓市列為整頓房地產市場秩序的重中之重。北京市住建委會同相關部門,對海淀區萬柳、翠微,西城區德勝、金融街,東城區交道口等價格快速上漲區域進行專項執法檢查,對6家涉嫌存在炒作學區房的門店,暫停營業整改。4月30日,又有18家機構因炒作學區房等行為被查處。
住有所居、學有所教。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教育尤其不能成為炒作房價的幌子。對于違法違規行為,必須堅持露頭就打、逢炒必辦,依法從嚴處罰,直至“停店、停網、停業”。值得欣慰的是,在保持高壓態勢、嚴厲打擊以學區房等名義炒作房價的同時,各地紛紛出臺配套措施,比如調整中小學入學政策、優化教育資源配置等,疏堵結合最大限度地釋放政策效力,緩解中小學入學壓力、提升教育公平。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