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售費用飆升52% 業績增長壓力下小熊電器如何渡過原材料漲價難關?
近日,素有創意小家電第一股美譽的小熊電器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小熊電器,002959.SZ)接連發布了2020年年報與2021年一季報。
與年報營收,凈利潤雙雙大增的良好業績相比,其一季度增收不增利明顯。與此同時,公司還出現連續兩個季度歸母凈利潤大幅放緩。截至目前,公司股價也出現了大幅回落,幾乎將去年的漲幅全部回吐。
當前,對小熊電器更為不利的,還有原材料價格的持續上漲,疊加去年疫情催化帶給公司的高業績基數。那么,小熊電器在今年如何獲得市場預期的業績成長,成了公司重大考驗。
銷售費用飆升的壓力
4月28日晚,小熊電器發布了2021年一季報,實現營業收入9.1億元,同比增長22.7%;實現歸母凈利潤8985萬元,同比減少12.8%;扣非凈利潤8346萬元,同比下降近16%。
相比2020年年報,公司實現營收36.60 億元,同比增長36.16%;實現歸母凈利潤為4.28億元,同比增長59.64%;扣非凈利潤為3.96億元,同比增長48.40%而言,進入2021年,其業績呈現出明顯的增收不增利現象。
造成這一現象的直接原因是,小熊電器一季度費用率大幅提升,其中第一季度銷售費用高達1.28億元,同比增加52.26%;管理費用為2633萬元,同比增長34.48%。尤其是銷售費用的飆升,成了本次小熊電器凈利潤下滑的主要因素。
小熊電器在面對機構調研時解釋稱:銷售費用增長幅度比較大,是相對的。第一,去年受疫情影響,二三月份沒怎么投費用,基數較低,今年恢復正常狀態,該投的費用都會投。第二,平臺流量進入穩定期,去年疫情推動了行業發展,今年面臨的競爭也會加劇,我們需要加大投入。
《投資者網》梳理發現,2016年至2019年小熊電器的銷售費用分別為:1.45億元、2.47億元、2.86億元、3.96億元,占其收入的比例分別為:13.79%、15.00%、14.00%、14.73%。
不過2020年,小熊電器的營銷費用為4.4億元,占公司總收入的比例僅為12%,創下歷史新低。
小熊電器通過增加銷售費用投放以促進銷售的方案尚可理解。不過,相對在銷售費用上的投放力度,小熊電器在研發端的投入明顯不足。
《投資者網》梳理發現,小熊電器2016年至2020年研發費用分別為:0.17億元、0.25億元、0.47億元、0.77億元和1.05億元,占總營收的比例分別為1.57%、1.52%、2.32%、2.85%和2.87%。不僅遠遠低于營銷費用率,而且還達不到國家對高新技術企業研發費用占營收比例不低于3%的標準要求。
這種“輕研發重營銷”的運營模式將如何保證公司產品的創新及品控?《投資者網》致函小熊電器,但未收到對方的回復。
股價已回吐近60%
去年受疫情所困,消費者居家做飯的需求激增,進而催化出線上小家電的消費狂潮,根據奧維云網統計,2020年上半年,小家電全渠道零售量約為1.3億臺,同比增長6.5%。相對而言,全國家用電器行業營業收入6265.1億元,同比下降15.3%。
受此影響,小熊電器的股價一路攀升,從2020年2月末的50元/股左右,升至2020年7月末的165.9元/股的歷史最高點,公司市值最高超過258億元。不過此后,小熊電器的股價進入下行通道。
盡管2020年年末出現短暫的回彈,但當公司于2021年1月26日發布2020年業績預告后,其股價出現罕見的跌停。截至5月13日收盤價69.03元/股,小熊電器的股價較去年7月24日的最高點的165.9元/股已回落近60%。
分析人士認為,這主要是因為公司未達到市場預期的業績增速。
具體而言,小熊電器2020年預計凈利潤為4.02億元至4.56億元,同比增長50%至70%。表面看去,公司業績可圈可點,可是由于過去幾年公司給外界留下的高增長形象,讓不少機構對小熊電器2020年業績寄予厚望。據統計,27家機構一致預測小熊電器2020年凈利潤為4.67億元,同比增長74%,增幅比公司預告的上限還高出4個百分點。
而實際上,小熊電器2020年實現的歸母凈利潤為4.28億元,同比增長59.64%,按照當時業績預告時的股價128.9元/股計算,小熊電器的市盈率(靜態)高達44倍,這在整個家電領域都是罕見的。所以,當業績增速不及市場預期時,股價出現回吐就不難理解了。
盡管目前小熊電器的股價已從高位大幅回吐了不少,但市場對公司的利潤增長仍有擔憂。財報數據顯示,小熊電器去年四季度以及今年第一季度,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速分別為5.65%、-12.82%,已連續兩個季度放緩。
考慮到去年疫情催化下公司建立的高業績基數,這意味著,小熊電器欲想在2021年實現市場預期的高增速,面對的壓力著實不小。
對于公司出現的股價大幅回吐現象及相應的股價提振措施,《投資者網》致函小熊電器,對方并未回復。
原材料價格上漲的負面影響
去年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經歷了“V”型反轉,尤其是疫情緩解后,由于歐美等國家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刺激及市場對經濟復蘇的預期,全球大宗商品價格迎來持續漲價。
其中,主要用于制造業原材料的鐵礦石、螺紋鋼等期貨價格漲幅超過50%,現貨價格增長兩位數以上,生產塑料原料的塑料價格指數同比漲幅近30%,這讓原材料占成本較高比例的家電行業迎來“漲價陣痛”。
奧維云網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冰洗空、彩電、廚電、環境電器等各品類產品均價均呈現同比上升態勢,這其中有企業端產品技術創新、功能升級等驅動的高端轉型因素,同樣也是原材料接連漲價帶來的被迫反應。
小熊電器涉身小家電領域,自然也不能例外。招股書顯示,小熊電器包括“塑料原料、五金制品和電子電器”在內的原材料采購金額占公司產品直接成本的七成以上,公司多次在招股書及年報中提及原材料價格的波動風險,并對具體種類的原材料漲價幅度對公司總利潤的影響進行了敏感性測算。
在面對近期機構的調研中,小熊電器也坦陳:公司目前當務之急是應對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
公司稱,這次的原材料漲價跟往常不一樣,漲價時間有點特殊。往年春節后會降價,但從2020年底開始上漲一直延續到現在,這么長時間的漲價是我們預期不到的,對企業經營有很大的壓力。
公司還稱,對于整機企業,原材料漲價有一定的滯后性,體現在財務數據上,會有一個錯期。2021年一季度已經對成本產生了一定影響,我們通過調整產品結構、上調銷售價格的舉措應對,消化了原材料漲價的影響。
至于解決辦法,公司稱,漲價會對第二季度產生新的影響,我們會延續之前的舉措,維持合理的毛利率,但能不能完全消化有待觀察,我們會盡最大努力,希望不要偏差太大。后續會進一步觀察原材料價格的變動,并采取相應的應對措施,同時也會兼顧價格調整對收入的影響。
言外之意,就是小熊電器將通過產品端的提價來彌補原材料成本抬升對公司毛利率的侵蝕,這也是很多家電企業應對原材料漲價的慣常做法。
問題是,提價雖然能對沖原材料成本增加的風險,但是這一將成本轉嫁到消費者身上的做法,是否能行得通?也就是說提價后的小熊電器產品能否像以前一樣暢銷,目前看尚未有答案。
無論如何,本次原材料價格上漲帶來的負面影響,讓本來就有業績增長壓力的小熊電器變得更加局促。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