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值結構性裂變,A股平均市值重心已升至185.22億元
近期,“市值管理”是投資者談論最多的話題,而監管層也提出了“零容忍”表述。那么,資本市場上哪些品種才是真正的市值管理呢?
統計數據分析,近幾年以來,績優藍籌或核心資產已經成為市場投資的主流,市場資金已從炒題材概念逐步投入到價值投資懷抱,多項數據均證明投資圍繞核心資產展開遠比投機更為安全,大量資金涌入到市場20%公司之中,特別是頭部的200位具有持續成長性公司中,約有80%的公司正被市場逐步邊緣化。此外,機構的調研數據也顯示出這種傾向,300億以下市值的公司基本不受關注,股票池也很少配置。
市場人士表示,“如今的增量資金基本來自公募和外資,大資金很少會去關注小公司,畢竟大部分市值在50億元以下的個股,每天的交易額只有一兩千萬,對產品的凈值影響極小,所以從交易屬性看,小公司的機會很小。”
近日,“葉飛事件”刷爆金融圈,“市值管理”成為資本市場上討論熱度最高的話題。對此,證監會也在第一時間做出表態,將堅決貫徹落實“零容忍”工作方針,依法從嚴從快從重打擊包括惡性操縱市場、內幕交易等在內的各類重大違規行為,持續凈化市場生態。
其實,自2016年被定義為A股市場的價值投資元年以來,A股市場上市公司的市值情況已經發生結構性裂變,大資金不斷向少數頭部優質公司集中,而缺乏成長性的中小市值公司越來越難吸引到機構資金的關注,上市公司市值兩極分化的剪刀差持續擴大。在資本市場中,“偽市值管理”現象雖然在近些年一直層出不窮,部分公司市值上漲也一度驚人,但在基本面不達標和投資人的不認可下,最終還是落個一地雞毛。
4.9%的公司占A股總市值的50%
資金加速流入,核心資產市值權重逐年提升
統計數據顯示,在剔除銀行和“兩桶油”后,A股市場總市值已從2016年初的44.93萬億元提升到如今的79.09萬億元,在5年多時間內,市場總市值規模幾近翻倍,尤其是2020年以來,A股總市值擴張速度明顯加速,最新市值規模較2020年初時已經增加了26.37萬億元。
雖然這一過程中有新股不斷上市的影響,但若從平均總市值變化來看,則整體上還是呈現出先抑后揚的趨勢:2016年初,全部A股的平均市值為171.07億元,其后3年數值持續萎縮,至2020年后重新步入上揚通道,以目前最新的數據統計,A股平均市值重心已升至185.22億元。若進一步考慮到上市新股通常年內市值相對偏小原因,則市場平均市值重心提升幅度很可能會高于表面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