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利能力弱,現金流差!城投債3年來首次負增長
經過20余年的發展,曾繁榮一時的城投債,終于逐漸式微。
數據顯示,今年5月城投債發行1098億元,創近3年來新低。其中5月份城投債凈融資為-1328億元,顯著低于以往同期正常水平,為2018年10月以來首次單月負增長。
城投債從何而來,曾經發揮了怎樣的作用,又留下了什么隱患,導致淪落到如今的境況?
1 從繁榮到沒落
城投債產生于上世紀90年代,1994年的分稅制改革使得中央政府稅收比重過高,地方政府缺乏可持續發展的財政能力,因此城投債應運而生,承擔為政府投資項目融資的功能。
但剛開始,城投債融資規模還沒有后來那么巨大。數據顯示,1999-2008年,城投類企業債券僅發行157支,合計2154億元。
2008年之后,城投債來到它最繁榮的時期。
金融危機后,我國推出“四萬億”刺激計劃。隨著基建大規模爆發,城投債成為拉動經濟的主要融資工具。2009年,我國發行城投債發行金額總計3223.3億元,同比上漲225%。
此后在“城投信仰”的裹挾下,快速發展的城投債在2009-2011年間存量規模從4716 億元上升至1.04萬億元,年復合增速48.7%;2011年以后,由于信用債市場擴容,城投債存量規模在2014年底達到4.26 萬億元,年復合增速59.8%。
雖然受益于城投債,地方經濟發展得到了極大助力,但過熱的城投債市場也催生了一系列副作用。比如在經濟方面埋下了“兩高一剩”、房價飆升、通脹高企等隱患;地方政府方面暴露出違規擔保、違規舉債,以應收賬款、教育用地等資產作為抵押融資等亂象。
因此在2010年,《國務院關于加強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公司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發布,城投債停下了擴張的步伐,開始上下波動。
比如在2010至2011年,經濟發展過熱,調控樓市勢在必行。在銀監會提出“減存量、禁新增”之下,城投公司的融資規模受到嚴格管控。
但2012年至2013年,經濟轉向下行,基建再次發力。銀監會將“禁新建”放松至“控新建”,城投公司又迎來新一輪擴容。
2014年之后,《關于制止地方政府違法違規融資行為的通知》和《新預算法》兩份文件的出臺,正式完成了地方政府與城投平臺關系的正式切割。此后在2016年底去杠桿行動下,2017年城投債凈融資首次出現負增長。
不過,2015年的寬貨幣政策,和2017年之后的貿易戰、經濟下行環境和新冠疫情使城投信仰始終屹立不倒。
數據來源:wind,招商證券
城投債真正迎來寒冬,還是在今年。
4月春華水務的違約,在市場激起了極大波瀾;政策方面,上交所、深交所分別發布了公司債審核文件;作為城投債存量第一大省,江蘇也在5月發布了《關于規范融資平臺公司投融資行為的指導意見》。
宏觀方面,4月份M2和社融增速回落,疊加利率水平處于年內相對較高水平,使得5月份信用債一級市場發行規模僅約2000億元,較上月減少了85%,也是城投債下降的主要原因。
2 未來何去何從?
在“永煤事件”等國企違約風險事件頻發、政策一再強調降低政府債務率,加強對地方政府隱性債務的管控背景下,城投債市場投資者風險偏好整體收緊,由此出現了區域分化和機構抱團現象。
在發行規模上,黑龍江、青海、寧夏等年內城投債發行規模不超過20億;江蘇省年內發行規模則超過6000億,占全市場總規模比例超過25%。
這表明,資金進一步向蘇浙粵等地集中,債務風險較高的地區融資明顯收縮。比如浙江省開化縣國有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5月首次登陸債市發行了一單私募債,期限3年期,票面4.88%;但城投評級更高的云南投資控股集團發行0.1年的超短融,票面利率為5.2%。
在凈融資數據上,城投債凈融資額仍然集中在東部地區,今年以來江蘇省、浙江省凈融資額均超過2000億元,而東北及西部部分地區凈融資為負。
具體來看,浙江、福建、廣東、湖南、江西、山東及四川均實現了1000億元以上的較大規模發行量;東北三省、內蒙古、青海、西藏、寧夏及甘肅省發行量則不足百億,其中黑龍江只發行了12億城投債,青海12.75億,寧夏18.8億。
但整體來看,目前AA級城投債基本沒有市場。
政府方面,各級地方政府已經建立起了債務率監測體系,統一按照118號文的要求計算政府債務率、綜合債務率,評定風險等級檔次,債務管控日趨嚴格;
銀行方面,對城投債的“配置”要求也更高。長三角、大灣區、成渝雙城等地評級AA+以上,并通過內評系統的城投債更容易獲得投資。
從未來預期來看,5月城投債發行額的銳減雖然不會成為常態,但下半年城投債發行規模整體或將低于上半年。
這一方面是由于政府控制杠桿率和隱性債務,另一方面凈出口高速增長減少了財政壓力,因此發債規模也會相應偏小。
3 結語
目前,城投債的風險主要有兩部分。
宏觀來看,今年有近三成城投債將到期,再融資需求迫切,但在政策壓力下再融資空間有限;微觀來看,城投公司總體盈利能力弱、現金流差,因此政府財政實力成為重點分析指標,這使得貴州、青海等債務壓力較大。
雖然5月城投債的低發行量對市場產生了一定沖擊,但這一輪政策收緊導致的城投債發行總量受控和新增債質量提高,對城投債實際上是一項長期利好。隨著市場上“資產荒”情況進一步加劇,優質區域的優質城投仍會受到投資者的追捧。
在區域城投債發行質量和數量分化的背景下,地方政府要實現城投平臺的高效發展,還是要提高自身“造血能力”,增強信用風險的“免疫能力。”完成城投市場的精致化、精細化、效率化管理。
相關推薦:
- 盈利能力弱,現金流差!城投債3年來首次負增長
- 碧桂園1-5月權益銷售額同比增長超21% 期末平均融資成本僅5.56%
- 美聯航訂購15架研發中的超音速客機 從紐約至倫敦預計只需三個半小時
- 迪士尼董事長減持股份套現近億美元 賣出股份達持有股份近五成
- 環球音樂或通過SPAC交易上市 該交易預計將于本月晚些時候獲得批準
- 為什么市場總是看好周期性股票?總是可以在一段時間內保持相對大盤良好表現
- 非農數據不及市場預期 黃金期貨8月價格上漲18.70美元
- 疲軟非農減弱加息擔憂美股收漲 美國ADP和首次申請失業救濟數據強勁
- 兩融余額創新高不等于市場風險創新高:需要結合市場多方面因素綜合判斷
- 公募ETF產品“供需兩旺”:去年權益類ETF總成交額達7.5萬億,整體流動性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