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dlljd"></for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id="dlljd"><listing id="dlljd"></listing></address></address>

        <em id="dlljd"><form id="dlljd"></form></e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noframes id="dlljd">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產業 > > 正文

              “智能”家電就是看電視?智能的標簽到底“智”在哪里?

              來源:北京晚報 時間:2021-10-27 10:39:04

              從智能音箱到智能冰箱,從智能開關到智能門鎖……生活中越來越多產品被貼上了“智能”的標簽,“全屋智能”概念正逐漸流行開來。

              然而,一些所謂的智能家居產品噱頭十足卻并不實用,甚至連基本功能都難以保證,還可能存在隱私泄露風險。再加上操作系統互不兼容,反倒給消費者添亂。

              雞肋 智能冰箱大屏推送廣告

              “全屋智能金秋家裝季”“智能預約,APP遠程操控”……走進東四環附近的家電賣場,程佳發現“智慧”幾乎已經成為產品的標配。無論是破壁機、飲水機等小家電,還是空調、冰箱、洗衣機等大家電,似乎只要有了“智慧”加持,就會立刻顯得“高大上”起來。

              “有些東西看起來挺唬人的,其實細想就知道,沒多大用處。”前不久,程佳曾見識過一款科技感滿滿的智能冰箱。

              “號稱能追劇、能買菜,還能刷抖音。”與傳統冰箱相比,這款智能冰箱多了一塊觸控大屏幕,但程佳對這樣的設計有些費解,“切菜或者炒菜的時候,都不可能面對著冰箱,難不成一邊忙著手上的活兒,一邊扭頭去追劇?與其在既有油煙又很嘈雜的環境下站著追劇,還不如快點專心做好飯,出去坐著慢慢看。”

              更令程佳哭笑不得的是,智能冰箱的大屏幕還會時不時推送廣告。“刷碗想干凈,就用魔力擦”“轉涼了,備個毯子”……廣告頁面下方,還會“貼心”地配上二維碼,方便用戶掃描下單。

              “難道是嫌電梯間的廣告還不夠多嗎?自己花錢再搬個廣告屏回家。”在程佳看來,搞好核心功能遠比增加附屬功能來得更重要。只可惜,這款智能冰箱有點本末倒置。在黑貓投訴平臺,記者看到多名消費者反映這款智能冰箱存在壓縮機故障,造成無法制冷等問題。

              同樣經常被吐槽“雞肋”的,還有智能化程度難以捉摸的掃地機器人。“買的時候,店員一個勁兒地介紹它有多‘聰明’,包括規劃清掃路徑、掃完自動回充之類的,我以為可以徹底解放雙手,沒想到真等用的時候,才知道有多少坑。”徐倩發現,掃地機器人在工作時風機噪音太大,于是將其設置為無人在家時啟動清掃。

              “等回了家,不止一次看到掃地機器人中途罷工。”仔細檢查后,徐倩總能從底盤的主刷翻出各種纏繞進去的雜物,“有時候是孩子的小玩具,有時候是長頭發或繩子,一旦卡住就要手動清理,真夠麻煩的。”

              作為家有寵物的用戶,掃地機器人還曾讓徐倩欲哭無淚。“有一次,家里的狗狗拉了便便,掃地機器人沒識別出來,直接涂得滿地都是,等我回來推開門,整個人都蒙了。”回想起慘不忍睹的畫面,徐倩至今仍然心有余悸,“那一刻,覺得這家伙不是智能而是智障,后來好長時間都沒再用,擱在角落里落了厚厚一層灰。”

              局限 多臺設備就又多個應用

              智能風扇、智能洗衣機、智能電熱水壺……不知不覺中,董浩然已經給家里添置了不下十種智能產品,卻沒有享受到想象中的智能生活。“每個品牌都有自己的APP,結果多一臺設備,就可能要多下載安裝一個,互相之間也不兼容,搞來搞去手機上多了一堆APP,還要分別控制,照樣很繁瑣。”

              對此,廖曉茹深有感觸。“因為下載得太多,我索性在手機桌面上建了一個文件夾,專門用來放這些APP,可真到用的時候,還是不方便,打開這個調溫度,再打開那個調亮度,相當于把遙控器集中到手機上,這樣的產品稱不上智能。”廖曉茹覺得,智能家居仍處在各自為戰的局面,各個系統之間的無形壁壘,導致產品停留在單機運轉而非多機聯動的狀態。

              目前,擺在消費者面前的只有兩種選擇,要么接受多個品牌產品單打獨斗,要么接受單一品牌全屋智能產品。“可問題在于,像后者這種所謂的‘全屋智能’往往意味著選擇嚴重受限,因為很難有一個品牌的所有產品都剛好能讓用戶滿意,況且后期自己升級改造的空間也被大大壓縮。”身為智能家居愛好者,趙鑫更傾向于根據個人習慣量身打造,讓產品連為一體,全面感知需求并自動協同運轉,“比如,晚上回家推開門,從玄關到客廳的燈依次亮起,窗簾自動合上,空調進入合適的模式,電熱水壺把水加熱到剛剛好的溫度……”

              不過,這一切實現起來沒有那么簡單。“單單是一個燈光控制,就折騰了好多遍。”趙鑫特意買來多個智能開關和人體感應器,希望通過安裝和設置,達到“人來燈亮,人走燈滅”的智能效果,過程中遇到不少挑戰。

              “人體感應器既能探測到人的活動,也能探測到動物的活動,這就可能出現誤判,究竟安在什么地方很傷腦筋。”在趙鑫家里,寵物狗曾多次因被探測到而觸發燈光開啟,“有一天晚上,陽臺的燈莫名亮了好多次,后來才發現是因為狗狗跑來跑去,只能重新調整人體感應器的位置。”

              趙鑫發現,人體感應器的烏龍事件不僅包括誤開,還包括誤關。“有時候坐在那兒一段時間沒動,就會被誤認為這個區域沒人,結果燈自己關了,也會很尷尬,特別是在衛生間的時候。”趙鑫正在研究如何通過設置更復雜的關聯條件,讓人體感應器在人相對靜止的狀態下判斷更為準確,“到頭來,還是要自己勞神費力。”

              風險 個人隱私存在泄露可能

              “更大的麻煩在于一些潛在的安全問題。”對智能家居資深用戶劉睿來說,早些年入手的智能音箱給自己帶來過不少新奇的體驗,但隱憂相伴而生,“一個周末下午,我和孩子正聊天,結果智能音箱突然‘插話’,嚇了我們一跳,這才意識到原來它一直在監聽,覺得挺可怕。”

              不同于智能手機或電腦等設備,智能家居在生產時內置操作系統后,很少再有人會做更改,并且長時間處在靜默待命狀態,這就給了黑客可乘之機。

              “智能家居行業現在還不成熟,很多系統基本等同于沒有免疫力的‘裸奔’狀態。”想到自己家里什么樣、每天在家做什么都會隨時掌握在黑客手中,劉睿感到不寒而栗。事實上,這樣的擔憂不無道理。日前,在陜西西安舉辦的“2021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中,工作人員就在互動展區向人們展示了一臺普通掃地機器人如何秒變竊聽、偷窺工具。

              “這款掃地機器人對外的端口服務存在漏洞,通過這個漏洞可獲取掃地機器人的控制權,控制其運動軌跡,還可以進行錄音、拍照等。”工作人員提醒,在購買物聯網智能設備時,要盡可能選擇有安全保障的產品。專家也表示,今年國家頒布了《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對個人信息保護、數據安全等問題提出了一系列要求。應以此為基石,不斷推進技術創新,建立起自主可控的數據安全生態。

              據了解,盡管大多數企業在智能家居產品的研發中會對其進行安全評測,但國家層面針對智能家居安全評級的統一標準仍待制定和完善。“智能家居不能一味追求銷量而忽略質量,應該始終把用戶的安全放在首位。”劉睿期待著,未來的智能家居產品不僅能更懂人心,還能更讓人放心。

              責任編輯: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投稿合作 | 法律聲明 | 廣告投放
               

              版權所有©2017-2020   太陽信息網 豫ICP備17019456號-10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網站聲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許范圍內服務!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Top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