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dlljd"></for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id="dlljd"><listing id="dlljd"></listing></address></address>

        <em id="dlljd"><form id="dlljd"></form></e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noframes id="dlljd">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產業 > > 正文

              【環球時快訊】儲能電站的發展高潮和低谷

              來源:索比儲能網 時間:2022-06-28 06:01:32

              儲能電站的發展高潮和低谷

              低谷中探索


              (資料圖片)

              化學儲能在開啟國內市場元年之后,2019年并未迎來預期中的持續增長,恰恰相反,市場出現了斷崖式下跌,行業進入冰點。

              2018年,電網側儲能如轟鳴引擎,拉動了儲能市場爆發。當年,我國電化學儲能市場累計裝機規模達到1033.7兆瓦,首次突破GW級水平。也因此,2018年被視作儲能市場元年。

              CNESA曾預測,到2019年底,我國電化學儲能的累計投運規模將達到1.92GW,年增速89%。

              在這輪熱潮中,電網側項目是市場增量的主要拉動者。CNESA提供的數據顯示,2018年,在江蘇、河南、湖南、浙江等地,電網側化學儲能新增投運達206.8MW,占全國新增投運規模的36%,位居儲能各類應用之首。

              除投運項目外,電網側儲能規劃項目也甚為可觀。去年3月,CNESA粗略統計近期規劃及在建電網側項目總規模超過1407.3MWh,涉及江蘇、河南、湖南、青海、廣東、甘肅等多個地區。

              行業樂觀預計——2019年儲能市場即將起勢,此前行業已蟄伏10年。

              然而,一紙文件迅速改變了行業風向。4月,發改委發布《輸配電定價成本監審辦法(修訂征求意見稿)》;5月,《辦法》正式下發,明確指出“抽水蓄能電站、電儲能設施不計入輸配電定價成本”。

              受國家連續要求降低工商業電價,以及儲能不計入輸配電成本等政策影響,國網下發826文件。

              該文明確規定,不得以投資、租賃或合同能源管理等方式開展電網側電化學儲能設施建設,不再安排抽水蓄能新開工項目。

              電網側儲能按下剎車鍵,同時,此前引領產業發展的用戶側儲能也放緩腳步。

              而兩年多前,發改委、能源局聯合下發《關于促進儲能技術與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后,各路資本和人馬蜂擁而至,行業持續升溫。

              行業起落背后,是赤裸裸的現實——我國儲能產業仍處于起步階段,面臨著安全、技術和成本等多重挑戰,而在尚未完全市場化的電力體制下,越來越多的廠商開始海外淘金。

              上述文件,對連續兩年被要求降低工商業電價,全面推動轉型的國網而言,無異于重大利空。

              “實際上,4-5月份的時候,我們就知道了國網儲能剎車的事情。5-6月份,幾乎所有項目都停了?!笨娪廊A回憶。

              11月22日,國網發布826文件,靴子正式落地,意味著電網側儲能熄火,行業驟然降溫。

              對國網此舉,業內多位人士表示,從長遠看,國網退出儲能市場有利于行業長遠發展,因為國網在制定市場規則上掌握絕對話語權。如果其參與儲能,就扮演了裁判員和運動員的雙重角色,不利于公平競爭的市場規則的建立。

              儲能市場遇冷,另外一重因素是用戶側增長放緩,延續了2018年以來的態勢。

              用戶側儲能是儲能商業化應用最早的領域,背后的直接推動因素是2015年開啟的新一輪電改。

              該側儲能項目的主要收益來自峰谷差套利,主要集中在江蘇、北京、廣東、浙江等峰谷電價差較大的地區。

              此前,諸多儲能玩家淘金用戶側儲能,其中最激進的當屬南都電源。2018年的公開報道中,南都電源在短短兩年內就拿下在運儲能投運規模全國第一的鐵王座。寧德時代、中天科技緊隨其后。在CNESA的統計數據中,三者總裝機量超1.1GWh。

              然而,自2018年以來,用戶側儲能降溫。首先是國家先后兩次要求一般工商業電價下調10%,峰谷套利空間收窄。同時,三星SDI、LG等儲能巨頭連續發生多起火災和爆炸事故,安全隱患像陰影一樣籠罩產業,業主或儲能廠商對項目投建更加謹慎。

              大規模發展時代

              2020年9月,雙碳目標的提出開啟了儲能的“大規模”發展時代。風光等可再生能源間歇性的特點儲能成為“雙碳”目標的關鍵。2021年儲能政策密集出臺,堪稱儲能政策大年。從國家到地方各層面出臺了與儲能相關的政策超200余項,涉及市場交易規則、電價機制、直接資金補貼及建設規劃等各方面。

              2022年2月,國家發改委和國家能源局印發《“十四五”新型儲能發展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在國家發改委和國家能源局2021年7月發布《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發展的指導意見》后,《方案》對于新型儲能發展的技術路線、攻關方向、試點示范、支持政策、標準體系搭建等都作出了更詳細的部署。

              《方案》提出,到2030年,新型儲能要實現全面市場化發展,并與電力系統各環節深度融合發展,基本滿足構建新型電力系統需求,全面支撐能源領域碳達峰目標如期實現。

              “十三五”以來,我國新型儲能實現由研發示范向商業化初期過渡,實現了實質性進步。鋰離子電池、壓縮空氣儲能等技術已達到世界領先水平,2021年底新型儲能累計裝機超過400萬千瓦。

              “去年,國家及地方政府密集出臺了300多項與儲能相關的政策,產業鏈投資計劃超過1.2萬億元,新興儲能企業在融資和技術上也實現較大突破?!痹?月26日舉行的2022全球儲能行業發展回顧與展望研討會上,中國能源研究會秘書長孫正運指出,2021年我國儲能產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發展儲能已成行業共識。國家電網副總工程師馮凱坦言,若沒有儲能等可調節資源的支撐,電網系統調節能力存在較大缺額,不足以支撐高比例新能源高效利用和高占比變量替代,“按新能源利用率95%測算,在不考慮新增煤電靈活性改造、新型儲能以及需求側響應資源的情況下,2025年公司經營區的調峰缺口約0.8億千瓦,2030年調峰缺口約1.6億千瓦。”

              目前,已有部分省市開始嘗試獨立儲能參與市場交易。除前述青海省儲能可以獨立參與調峰外,近期,山東省四個獨立儲能電站在山東電力交易中心完成注冊公示,今后將參與到山東省電力現貨市場的結算試運行中,這是全國首批參與電力現貨市場的獨立儲能電站。但對于大多數省份,儲能以獨立身份參與市場仍缺乏明晰的路徑。

              在“強配”的政策要求下,配套新能源建設的儲能電站正在成為新型儲能建設最大的增長點。但由于各省電力市場建設進度不一、市場準入門檻各異,部分建在新能源側的儲能有機會參與電力市場獲利,其余相當多的儲能電站則缺乏回收成本的機會,進而拉低新能源項目的投資回報率。因此,電力市場的建設進度將對儲能電站的的可持續增長產生重要影響。

              我國的儲能發展正處于快速上升期,儲能的商業模式逐漸明晰,鈉離子電池、氫氨儲能技術正在從實驗室邁向市場,儲能產業發展如火如荼。

              附:2021年主要儲能政策匯總https://mp.weixin.qq.com/s/T3cIvYY3uUlTR45xAXvs0Q

              發布人:儲能wenyan

              關注索比儲能官方微信,第一時間獲取行業資訊!

              關鍵詞:【儲能電站】
              責任編輯:

              標簽: 電力市場 現貨市場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