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dlljd"></for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id="dlljd"><listing id="dlljd"></listing></address></address>

        <em id="dlljd"><form id="dlljd"></form></e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noframes id="dlljd">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產業 > > 正文

              天天快播:儲能“豹變”之后的估值隱憂

              來源:錦緞 時間:2022-07-29 09:44:47

              今年A股上半年的深V,曾經的“醬油茅”、“糧油茅”,甚至“醬香科技”都一去不復返,只有“寧王”、“比王”依然堅挺;隨著公募基金二季報重倉披露完畢,大家恍然發現,只有新能源才是YYDS。


              (資料圖片)

              而新能源中,儲能的風頭蓋過了光伏、新能源車等新能源傳統熱點,成為碳中和主題中最受追捧的新星。四月底以來的反彈中,此前名不見經傳的儲能板塊率先走出了一道靚麗風景線,成為股市反彈的“急先鋒”。

              進入7月份以來,儲能板塊指數更是扶搖直上,多只個股連續漲停,單單比較漲了“10cm”還是“20cm”已經不夠刺激,而是你漲停了幾次。從4月27日算起,儲能板塊中有超過20只個股股價翻倍,南網科技、固德威和金智科技等累計漲幅甚至超過200%。

              誰也不會想到,被研究透了的新能源領域又蹦出個破局者。

              圖1:今年4月27號以來儲能板塊中翻倍個股,資料來源:東方財富

              在儲能一輪接一輪的漲停潮中,天天盯著K線的股民也摸不著頭腦——儲能憑什么漲勢如虹?畢竟新能源賽道大家盯著光伏、風電、鋰電池已經成為一種習慣了,儲能會翻什么大浪呢。

              但不得不說,儲能市場的火爆讓整個產業都始料不及,就連央視財經都特別報道了儲能行業爆發的盛況——受訪的江蘇某儲能公司生產線滿負荷運行,公司透露今年上半年的生產量是去年的5倍。

              好不容易等到一個風口,誰愿意錯過。既然來不及細細研究,那就先上車再說。往往在這種時候,市場也不太在乎公司過往業績如何,就算公司沒有中標儲能項目,也絲毫不影響其股價漲上天。

              在投資者平臺上,投資者們排著隊咨詢上市公司董秘關于儲能業務情況;而董秘們又在一天幾個電話問業務口同事,咱們有哪些儲能概念。

              只要是跟儲能沾邊的消息都是極好的。比如某某公司的銅箔可以用于儲能領域;對于那些跟儲能完全不沾邊的企業,看著一路南下的的股價,只恨自己沒有提前打開“儲能第二增長曲線”,羨慕之余心里把那些炒概念的公司鄙視了一千遍。

              與此同時,各大機構新招的新能源研究員正在早會上聲情并茂的給投總講解儲能未來50年的大機會,至于為什么新能源這么重要的行業是應屆生在跟蹤,那是因為老新能源研究員早就做上了基金經理。

              當然,也會有人因此而煩惱?!懊看味际菨q起來了才和我們說……”,投總在新能源研究員滔滔不絕匯報的時候內心默默吐槽,好不容易熬到了開盤時間,聽完研究員匯報的一大堆陌生的公司名稱,投總老王已經下令交易室:這些代碼中,誰開盤漲得最多就買哪個?!爱吘够久妫蝗缫恢Т┰萍?,老王自言自語到。然后給在另一私募做投總的同學老李發了一條微信:今天你X儲能了嗎?

              言歸正傳。

              作為較早覆蓋儲能板塊的研究機構,哪怕我們早在去年3月份就發布了《碳中和的“龍脈”:儲能》一文,并且提出:關注度并不高的儲能賽道實際上正是碳中和的“龍脈”,是供養兩大萬億賽道的主枝干——左擎“熱、電、氫”等清潔能源,右牽動力電池與新能源車。雖然我們預料到儲能萬億長征第一步已經開始,但是沒有預料到儲能這么快就起飛了,短短一年多就兌現了10年的長跑承諾。

              儲能的爆發顯然折射出資本市場對中國新能源產業的無限厚望。本文作為《碳中和的“龍脈”:儲能》的續篇,將基于我們對儲能過去一年多的觀察和本輪行情的分析,更新儲能研究的觀點,供各位讀者參考。

              01最近一年儲能有哪些改變?

              【1】走到碳中和賽場中央——從替補到主力

              先說結論,國家政策的指引對儲能的發展至關重要,這跟光伏、新能源車的發展是一樣的邏輯,政策是行業快速超預期爆發的先導。

              從我國提出“碳中和”目標以來,儲能相關政策不斷出臺,早在去年7月,國家發改委發布《關于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到2025年國內儲能裝機規模達到30GW以上。到了今年上半年,政策出臺更是一個接一個,已成為儲能發展的主引擎。

              圖2:今年以來國內儲能政策密集出臺,資料來源:中航證券

              頂層規劃頻頻出臺,下面的各地政府自然是馬不停蹄地做規劃,積極響應儲能的配置要求。截至目前,國內已有23個省區發布新能源配儲政策,新增風光項目通過自建或租用等方式的配儲比例大多位于10-15%。從前期儲能的“可有可無”到如今90%以上的地區都提出強制性配儲要求,顯然儲能成了能源革命的必備品。

              政策角度,從中央到地方,都認識到了碳中和發展中,儲能作為短板且關鍵環節,超常發展的緊急性與必要性。

              圖3:國內各地區配儲要求,資料來源:各地方政府網站

              而海外的追趕式的政策無疑是在這把烈火上再澆上了熱油。

              歐美等各國政府均加快了可再生能源轉型的步伐,在持續加強光伏產業支持力度的同時通過減稅、退稅、補貼等一系列政策助力儲能發展。在新能源領域,國外的光伏和新能源車產業都已經落后中國一大步了,誰也不愿意再丟掉儲能市場。

              綜合海內外的政策設計,換個角度想想,其中的變化亦映射了行業的成熟程度,儲能早已不是一個待命的“替補”,而是能源革命中需要沖在前面的絕對主力。

              圖4:歐美等國持續推出儲能政策,資料來源:中信證券

              【2】進入事業上升期——光伏老大哥帶隊

              在《電力大變局:特高壓、儲能與智能電網》中,我們總結:隨著中國風電、光伏發電容量大幅增長,我們越發看到發展新型電力系統的緊迫性與重要性,在這中間,儲能的發展可以說是真正的勝負手。(儲能的作用在前面文章已經多次重申,此處不再贅述)

              先上最熱乎的數據,2022年1-6月份,國內光伏新增并網同比增長164.1%,達到30.88GW。并且,在今年5月底,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我國光伏發電在建項目規模為121GW,對比2021全年54.88GW的裝機量,今年全年光伏裝機很有希望實現翻番增長。也就是說,光伏裝機量持續增長,作為“黃金搭檔”的儲能能不跟著漲嗎?

              事實也確實如此,2022年上半年,國內并網、投運的儲能項目共66個,同比增長37.5%。與此同時,項目新招標亦不斷啟動,7月12日,南網科技發布招標公告,從2022-2024年預計采購采購規模為5.56GWh。而且根據南方電網此前印發的《南方電網“十四五”電網發展規劃》預測,“十四五”期間南方五省區將推動新能源配套儲能20GW。

              在政策鼓勵和成本下降的雙輪驅動下,光伏、風電等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毫無疑問將持續增長,預計2025年國內新能源發電占比將超過20%。屆時,儲能的行業勢必將更上一個臺階。

              圖5:我國儲能市場正在加速成長,資料來源:GGII,開源證券

              【3】海外市場打開新格局——戶用儲能爆發

              過去兩年,歐洲各國電價持續上漲,平均漲幅已經超過50%。加上今年的俄烏沖突,電價更是水漲船高。在德國等高電價國家,戶外“光伏+儲能”模式的經濟性越發凸顯,對于居民用戶來說,不僅可以節約用電成本,還能保障極端天氣的用電安全,可謂一舉兩得,大家對采購儲能系統的積極性自然高漲。

              圖6:德國居民電價、光伏及光伏配儲平準化成本對比,資料來源:EUPD(含預測),中信證券

              再來看一組數據,根據海關總署統計,今年前5個月全國光伏組件月度出口量,同比上漲達到125%、123%、84%、67%、77%;1-6月逆變器出口31.201億美元,同比增長47.87%,足見海外市場的景氣度。我們可以看到,家用儲能龍頭的派能科技(SH:688063)最近成了儲能板塊的熱股,公司出貨同比大增,正在加班加點生產,據說其訂單都排到2023年了,可不是幸福的煩惱。

              圖7:2022年國內光伏組件出口同比大漲,資料來源:蓋錫咨詢,興業證券

              【4】新商機——“橫空出世”的鈉離子電池

              除了量的質變,在技術上,儲能也在不斷升級進階,比如鈉離子電池。

              從去年7月份寧德時代發布的第一代鈉離子電池以來,鈉離子電池就廣受關注。按照寧德的說法,公司預期下一代鈉離子電池能量密度將超過200Wh/kg,并計劃于2023年形成基本產業鏈。(注:鈉離子電池的發展速度同樣是我們沒有預料的,后續我們會持續關注)

              實際上,鈉電池與鋰電池的工作原理相近,而且生產工藝及生產線也類似。雖然鈉離子電池的能量密度不高,無法和鋰電池相提并論,但其更具備經濟性和安全性,未來有望在儲能等領域得到更廣泛的應用,成為儲能電池的重要分支。

              在2022年4月,由國家發改委和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的《“十四五”新型儲能發展實施方案》中就重點提到鈉離子電池,方案提出推動多元化技術開發,開展鈉離子電池、新型鋰離子電池等關鍵核心技術、裝備和集成優化設計研究。

              02如何看待儲能的產業鏈

              在儲能的開篇中,限于篇幅我們并沒有覆蓋到產業鏈,而更多的指出儲能這條賽道的重要性和價值。實際上,儲能的產業鏈也是以電池為核心的,不少環節甚至比動力電池更復雜。

              我們先看下儲能的產業鏈整體情況,上游包括電池、PCS、BMS等設備系統,中游主要是儲能系統集成,下游則是電廠、電網、風、光伏電站終端用戶等。

              一套完整的電化學儲能系統主要由電池組、電池管理系統(BMS)、能量管理系統(EMS)、儲能變流器(PCS)以及其他電氣設備構成。其中,電池組是儲能系統最主要的也是最貴的構成部分;電池管理系統主要負責電池的監測、保護和均衡等;能量管理系統負責數據采集、網絡監控和能量調度等;儲能變流器可以控制儲能電池組的充電和放電過程,進行交直流電的頻繁變換。

              圖8:儲能系統產業鏈,資料來源:派能科技招股書圖9:電化學儲能系統結構示意圖,資料來源:派能科技招股書

              1)電池

              在儲能系統中,電芯成本占比近60%,因此,電池的成本下降成為整個儲能系統的成本下降的主力。過去十年間,鋰電池價格從1191美元/kWh下降到137美元/kWh,從而帶動整個儲能系統的成本下降約80%,各大電池企業的貢獻可謂功不可沒。這里面的參與者是大家的“老相識”寧德時代、億緯鋰能、國軒高科等電池廠商。

              圖10:儲能系統成本構成,資料來源:CNESA

              2)儲能逆變器

              儲能逆變器擔任儲能電池和電網之間的電力轉換,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儲能系統的壽命。和光伏系統中的逆變器不同的是,儲能逆變器需要雙向變流,單體價值含量高(這句話值得劃重點),而且對電壓值和穩定性有更高的要求,特別是在大型儲能電站中。

              面對儲能逆變器的藍海市場,不少中國光伏逆變器主動切入,意圖搶占先機。比如有陽光電源、固德威、德業股份、星云股份和錦浪科技等。

              圖11:2021年中國儲能逆變器競爭格局(按出貨量計),資料來源:CNESA

              3)儲能系統集成商

              最后講到儲能系統集成商,顧名思義就是根據不同的終端應用場景、不同客戶需求設計出相應的儲能系統,將電池、BMS、PCS、EMS等各個組件和軟件集成為一個整體,確保其在特定的工況下穩定、高效運行。這就非常類似當年電腦行業聯想所干的事情。

              至于行業參與者,除了前面提到的派能科技,還有陽光電源、海博思創、上海電氣、南都電源等。

              圖12:儲能產業鏈主要玩家,資料來源:光大證券

              03如何理性看待當前儲能的高估值?

              相比其它新能源板塊,儲能的這波行情頗有一騎絕塵而去的氣勢,為什么儲能可以一枝獨秀?其實,此前在碳中和賽道中只有儲能沒有被重點關注到,相關標的漲幅水平較低。相較而言,光伏、鋰電池等新能源板塊已經走出了波瀾壯闊的行情,寧德、通威、隆基等龍頭早就被主流資金挖掘,甚至都被放在顯微鏡下研究了。過去一年多,儲能的基本面不斷在兌現,行業增速也起來了,綜上也就不難理解儲能一下飛上枝頭成鳳凰。

              不過從最近儲能板塊的股價走勢觀察,超前兌現的味道已經相當濃厚,即使是從去年年初就看好儲能的筆者,也不得不心生一些畏高情緒。不少儲能個股估值動輒上百倍,價格一點不便宜。我們十分理解投資者對儲能風口的向往,但是拋開業績兌現光談成長空間,你怎么知道這支穿云箭最后射向的不是自己。

              換句話說,儲能現在是歌舞升平,一片繁榮。但是行業增速一旦追不上股價漲勢,業績無法及時兌現,大炒之后回調是在所難免的。對于個股而言,儲能行業的競爭也會加劇,從增量市場過渡到存量市場勢必存在盈利波動。

              的確,從長周期來看,我們不用太操心儲能的需求端。但是短期,高估值就是收益的敵人。在我們看來,儲能非常像一個學會走路的幼童,未來一定會快速奔跑,但這個過程中摔跟頭是早晚的事情。

              正因如此,對于儲能這個風口,我們既要有“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定力,也要有“直掛云帆濟滄?!钡拈L期主義。

              索比儲能網版權說明:1、本文得到已獲得錦緞(微信號:jinduan006)公眾號授權,原文請點擊儲能“豹變”之后的估值隱憂 ,索比儲能網對文件進行了排版調整,未經作者授權嚴禁轉載,文章版權歸屬原作者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文章作者。2、涉及資本市場或上市公司內容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以及引用的圖片(或配圖)內容僅供參考,如有涉及版權問題,可聯系我們直接刪除處理。請在30日內進行。

              發布人:儲能zhy

              關注索比儲能官方微信,第一時間獲取行業資訊!

              關鍵詞:【儲能豹變】
              責任編輯:

              標簽: 資料來源 新能源車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