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dlljd"></for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id="dlljd"><listing id="dlljd"></listing></address></address>

        <em id="dlljd"><form id="dlljd"></form></e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noframes id="dlljd">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產業 > > 正文

              每日快報!直擊儲能大會|統籌發展不同功能定位的儲能,滿足系統調節需求

              來源:南方電網能源發展研究院 時間:2022-09-23 15:58:05

              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基本內涵是重構能源產供儲銷體系,實現能源結構的轉型升級。新型電力系統將呈現明顯的“雙高”“雙低”“雙波動”的特性:“雙高”指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介入和高比例電力電子設備的應用;“雙低”指低可控性和低轉動慣量;“雙波動”指供給側和需求側都具有波動性。

              在“雙碳”目標的約束下,當前系統靈活性資源難以滿足大規模新能源并網后的調節需求。在此背景下,發展儲能可有效解決新能源出力與用電負荷時空不匹配的問題,實現新能源充分消納利用,提高新型電力系統的安全水平。

              儲能的應用場景分析


              (資料圖)

              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核心是在新能源大規模并網以后,如何實現和保障不同時間和空間尺度的電力電量平衡,統籌發展不同功能定位的儲能是其中的關鍵之一。

              抽水蓄能具有大規模能量吞吐能力,放電時間在小時級及以上,具有長時間尺度的電網調峰及電力平衡能力,主要解決新能源間歇性問題,提升系統調峰能力、系統安全性、特殊天氣場景下電力供應保障能力,對電力系統平衡和電網安全作用明顯。

              以電化學儲能為代表的新型儲能具有精準控制、快速響應、布局靈活等特點,持續放電時間為分鐘至小時級,充放電轉換靈活,能夠有效支撐節點電壓、平抑系統頻率波動,將不穩定的新能源出力轉化為穩定可靠的電力供應。主要解決新能源波動性問題,提高新能源并網性能,改善電能質量,提供緊急功率支撐,實現負荷削峰填谷。

              另外,氫能具備清潔高效的優勢,可有效替代天然氣、石油和煤炭,解決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不穩定和低能量密度問題,最終實現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中長期(季節)供需平衡。隨著電—氫轉換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成本的不斷降低,氫能將有望逐步實現規?;瘧谩?/p>

              不同儲能技術特性不同,適用場景不一樣,可以從時間和空間兩種維度劃分儲能的應用場景。

              1. 時間尺度

              從超短期、短期、日內、多日、中長周期等時間尺度上統籌發展各類儲能,可滿足不同場景的調節需求。

              超短期調節主要解決新能源出力快速波動且頻率電壓耐受能力不足的問題,提升系統一次調頻能力。從調節需求與儲能技術的匹配度來看,電化學儲能、超級電容、飛輪儲能都可用于超短期的調節。

              短期調節主要是解決新能源機組短時出力的隨機性和波動性帶來的頻率和潮流控制困難問題,可以通過配置一定比例的電化學儲能實現。

              日內調節主要解決風電反調峰特性加劇系統調峰壓力、以及光伏在負荷晚高峰無法頂峰等問題。對日內調節需求,可以通過抽水蓄能或者大容量電化學儲能解決。

              多日、中長期調節主要解決新能源受極端天氣的影響,在長時間尺度上出力的不確定性。目前的儲能技術還不能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在這個時間尺度上需統籌全網的所有調節資源,推動風光水火儲一體化和聯合優化調度,充分發揮煤電靈活性改造的作用,適當配置具有周調節功能的抽水蓄能,或在未來利用電-氫轉換等方式解決。

              2. 空間尺度

              電源側需注重和新能源協同優化發展。推動儲能與新能源的優化發展,在新能源場站集中配置一定規模的電化學儲能。應用場景有多能互補外送基地、海上風電配套儲能、火儲聯調、系統友好型的新能源電站等。

              電網側需注重提升電力系統的安全和穩定水平。新型儲能電站可發揮調頻、調壓、頂峰、事故備用、黑啟動等功能,還可以延緩或替代輸變電設備的改造和升級,優化一些電源末端和偏遠地區的電網薄弱環節等。

              負荷側注重滿足用戶的多元化、精細化、定制化需求,包括圍繞重要負荷中心、用戶側分布式供能系統、源網荷儲一體化等進行布局。

              我國儲能發展現狀與問題

              2021年以來,國家出臺多份支持儲能發展的政策,儲能行業迎來發展良機。

              目前儲能的發展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 新型儲能的技術經濟性與成熟度仍有待提高

              新型儲能的成本與經濟性問題是制約產業發展的瓶頸。目前以鋰離子電池為代表的電化學儲能度電成本與抽水蓄能電站相比還有一定差距。需從新型儲能電池本體、系統集成等多方面入手,提高新型儲能技術成熟度,解決新型儲能的經濟性問題。

              2. 儲能的市場化體制不健全,成本疏導機制不完善

              儲能在電力市場中的主體地位尚未完全明確,參與電力市場的準入條件、交易機制和技術標準仍不成熟,加之電力輔助服務補償機制不完善,導致在大多數地區儲能還無法以獨立市場主體身份參與電力輔助服務市場。同時,電網側儲能尚不能通過輸配電價疏導,新能源配儲的相關政策有待進一步完善,現有商業模式獲利空間有限。

              3. 抽水蓄能大規模發展受建設周期、站址、環保等因素制約

              抽水蓄能電站站址通常受到地理位置、地形、地質條件等多種環境因素制約,站址資源有限,開發規模受限,且抽水蓄能電站建設周期通常較長,市場化的投資收回機制尚未建立,諸多因素都制約了抽水蓄能大規模發展。

              4. 新型儲能大規模發展面臨安全因素制約

              近年來國內外共計已發生三十多起儲能電站起火事故。一方面,致災機理不清、故障診斷不準、預警不及時、滅火困難且易復燃等技術難題導致該類火災事故防控困難;另一方面,儲能安全設計、運維、評價、處置等標準不健全,儲能的安全管理缺乏依據。

              南方電網儲能發展情況

              從裝機上看,抽水蓄能方面,截至2022年6月,南方五省區已投運的抽水蓄能電站共7座(含部分投運),總裝機1028萬千瓦。其中,粵港澳大灣區的抽水蓄能裝機容量達到968萬千瓦,為粵港澳大灣區打造世界清潔能源利用示范灣區提供了堅強的支撐。

              “十四五”期間,南方電網公司計劃建成投產廣東梅蓄、陽蓄、肇慶浪江、惠州中洞,廣西南寧共5座抽水蓄能電站,到2025年,全網抽水蓄能裝機達到1388萬千瓦,其中廣東1208萬千瓦、廣西120萬千瓦、海南60萬千瓦。

              電化學儲能方面,截至2021年底,南方五省區累計投運電化學儲能項目裝機容量約851.2MW,同比增長55.4%。其中,廣東省電化學儲能項目裝機規模819.9MW,同比增長128.4%。

              2021年,南方五省區新增電化學儲能裝機302.2MW,同比增長3.4%。其中廣東新增299.7MW,位居全國第三位(僅次于山東和江蘇),廣東在2019、2020年的新增投運規模為全國首位。

              截至2021年底,南方五省區電源側儲能項目裝機占比為75.9%,主要是由于廣東火電機組調頻市場活躍,其中用戶側裝機占比為18.9%,電網側裝機占比為5.2%。

              南方電網公司積極支持新型儲能發展和應用?!笆奈濉逼陂g,南方電網公司提出新增風電、光伏規模1.15億千瓦,抽水蓄能600萬千瓦,推動新能源配套儲能2000萬千瓦。

              儲能技術發展相關建議

              1. 集中式儲能和分布式儲能結合發展

              集中式儲能包括抽水蓄能、大容量儲能電站等。抽水蓄能適合長時間尺度調節場景,可統一在電網側配置;大容量儲能電站可在集中式新能源發電基地適當配置,實現儲能系統與新能源、電網的協調優化運行。

              分布式儲能包括小型儲能、電動汽車等。可推動建設小區、樓宇、家庭應用場景下的分布式儲能設備,實現儲能設備的混合配置、高效管理、友好并網,促進可再生能源就地就近消納利用。

              2. 以數字化技術推動儲能和新能源協同運行

              數字化技術是支撐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關鍵技術。依托云計算、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以及先進傳感測量、通信信息、控制技術等現代化技術,實現源網荷儲之間的高效交互,提升新型電力系統靈活性。利用物聯網和區塊鏈等數字化技術,聚合用戶側儲能、電動汽車等海量可調節資源,實現“新能源+儲能”“新能源+電動汽車”協調運行,促進新能源大規模并網和消納。

              一是要堅持以市場化原則推動儲能行業的發展。結合電力市場建設,建立公平和完善的電力輔助服務市場機制,明確儲能參與市場的主體身份,建立市場化價格機制,通過市場決定在系統中使用哪種類型的儲能技術更為合適。

              二是要建立系統調節成本在各類主體中的疏導機制。系統調節是電力系統中各主體的共同職責,按照“誰受益、誰承擔”的原則,建立各類主體共同承擔調節成本的機制。

              4. 加快完善儲能技術標準體系

              目前儲能電站的控制保護、儲能電站安全管理、電站驗收、調試、運行、檢修等標準還有不健全之處,應盡快組織開展相關標準編制工作,為新型儲能快速發展和儲能電站安全運行提供保障。

              5. 加大儲能科技創新力度,發揮國家能源研發創新平臺的引領作用

              一方面,要堅持儲能技術多元化,推動儲能在電網中安全、高效、經濟和規?;瘧?。另一方面,要面向新型電力系統構建需求,以國家能源研發創新平臺為依托,推動產、學、研、用全產業鏈建設,推進儲能技術研發、成果轉化和工程示范,引領儲能技術發展。

              本文由eo記者潘秋杏、陳儀方根據作者在《南方能源觀察》雜志社和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儲能應用分會聯合主辦的第十二屆中國國際儲能大會儲能與電力市場專場(暨eo圓桌)上的演講內容整理而成,已經本人審閱。

              發布人:zhy

              關注索比儲能官方微信,第一時間獲取行業資訊!

              關鍵詞:【儲能】【新能源】【抽水蓄能】
              責任編輯:

              標簽: 抽水蓄能 電力系統 抽水蓄能電站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