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dlljd"></for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id="dlljd"><listing id="dlljd"></listing></address></address>

        <em id="dlljd"><form id="dlljd"></form></e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noframes id="dlljd">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產業 > > 正文

              2023年儲能鋰電池產能過剩風險若現

              來源:高工鋰電 時間:2022-11-30 18:50:11

              2023年H1新增產能集中釋放,電芯供應壓力將逐步減弱

              2022年全球儲能市場延續2021年的高速增長態勢,歐美、中國等主要市場多點開花,拉動儲能系統集成訂單規模同比快速上升。根據GGII巡回走訪,國內頭部系統集成商企業訂單量同比增長1~10倍,訂單生產排期已經到2023年Q1。在此背景下,儲能鋰電池成為儲能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管理的關鍵環節,部分電池頭部供應商2023年的釋放產能已在2022年Q2被下游客戶鎖定,需求火熱程度可見一斑。


              (資料圖片)

              基于火熱的市場前景,電力儲能鋰電池供應商整體進入擴產周期。以目前主流280Ah大儲電芯為例:

              從產品角度看,據不完全統計,僅2022年儲能電池相關擴產項目(部分涉及動力儲能一體化產能)已達26個,投資額合計超過3000億元,產能合計達820GWh。截止2022年Q3,純280Ah獨立線(特指專線專供280Ah儲能電池,不含動儲共線企業)產能合計約34GWh,280Ah動儲共線產能保守估計超過50GWh,合計超過84GWh。2023年H1新建280Ah專線的釋放的產能約80GWh,疊加動儲專線釋放產能將超150GWh。

              從供應商角度看,據不完全統計,自2020年寧德時代推出280Ah長循環儲能電池以來,國內已超過20家企業推出或規劃280Ah產品及匹配產能。截至2022H1,280Ah供應能力超過5GWh的企業不足5家,2023年H1供應能力超過該水平的企業將超過10家。

              綜上所述,2023年儲能鋰電池,尤其是大型280Ah儲能鋰電池供應商進一步增加,供應商產能穩步釋放,明年全市場范圍出現“一芯難求”現象概率不大,下游系統集成商的電芯采購壓力有望穩步下降。

              儲能鋰電池產能結構性過剩風險若現,三四線品牌將面臨更大競爭

              產能快速釋放同時也為明年帶來儲能鋰電池產能過剩風險。

              首先,北美、歐洲、澳洲等海外市場由于成熟的市場環境、項目融資評估要求等因素影響,儲能電池準入門檻高,為一線電池品牌主導。其次,國內大型儲能項目和發電集團基于安全性和性能穩定性考慮,會優先選擇一二線電池品牌。隨著上游材料價格的下降、企業產能的釋放,一二線品牌的儲能產品在性能、成本、售后、安全等方面的“綜合性價比”優勢將會進一步凸顯,在2023年全年仍將處于相對緊俏的狀態。

              與此同時,2022年由于儲能需求的超預期爆發,儲能鋰電池供給缺口不斷拉大,嚴重時期出現“一芯難求”局面。疊加國內儲能電池準入門檻相對海外市場較低,行業規范正在快速健全,部分三四線品牌或新進玩家獲得了難得發展窗口,但市場開拓壓力將會不斷增大,其電芯議價能力會有所下滑。主要原因有:

              1)海外市場準入門檻高,三四線品牌或新進玩家積累時間短,參與度有限;

              2)一二線品牌供應量在23年將穩步釋放,成本下降,會進一步擠壓三四線品牌市場空間;

              3)一二線品牌下一代產品將在23年陸續發布,將在循環壽命、大容量電芯設計、產線效率等方面與其他品牌形成代際差優勢。

              綜上,在一二線品牌產品技術升級和產能釋放的雙重壓力下,三四線品牌及部分新玩家將有可能因為產品滯銷發生產能過剩的問題。不具備產品性能持續升級或者產能品控接軌一二線的制造能力的上述玩家將會成為本輪儲能發展周期中第一批被淘汰的企業。

              雙碳產業升級趨勢有望孕育儲能鋰電池的“超級產業周期”,但景氣上行時間與空間的延展需要產業鏈通過產品技術創新實現。

              大容量、長循環與高安全是下一代產品技術創新重要方向

              產品技術創新不僅提供增量需求,而且提升存量性能指標,降低使用成本從而實現大規模應用的可能性。

              2022年儲能鋰電池的下游應用痛點集中在以下幾點:

              1)電池和系統成本仍舊偏高,項目財務收益性受打壓;

              2)循環次數虛標,相當部分大儲電池在實際循環6000次后即無法正常使用,與標榜的8000次甚至10000次差距明顯,導致全生命周期度電成本是抽水蓄能的2-3倍;

              3)起火爆炸事件難杜絕,無法實現本質安全。

              在此背景下,大容量、長循環和高安全已成為下一代產品技術創新的重要方向。

              2023-2024年國內儲能電池企業上市型號規劃(部分)

              資料來源:高工產研新能源研究所,2022年11月

              發布人:zhy

              關注索比儲能官方微信,第一時間獲取行業資訊!

              關鍵詞:【儲能】【儲能電池】【新能源】
              責任編輯:

              標簽: 產品技術 供應能力 據不完全統計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