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dlljd"></for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id="dlljd"><listing id="dlljd"></listing></address></address>

        <em id="dlljd"><form id="dlljd"></form></e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noframes id="dlljd">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產業 > > 正文

              壓縮空氣儲能產業前景如何?

              來源:嘿嘿能源heypower 時間:2023-04-18 14:13:51

              伴隨新型電力系統下新能源出力占比不斷提升,電網壓力持續增加,輔助調節資源的價值日益凸顯,在此背景下,壓縮空氣儲能作為大規模、長時儲能模式迎來發展機遇。本文將對壓縮空氣儲能產業鏈情況及未來發展前景進行討論與分析。

              1. 輔助調節資源價值日益凸顯,新型儲能技術多樣化發展

              雙碳目標下,新能源裝機維持高增速,裝機規模占比不斷提升。雙碳目標下,能源結構綠色轉型加速,新能源裝機規模持續擴張。據國家能源局數據,2021 年我國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 1.34 億千瓦,占全國新增發電裝機的 76.1%;截至 2021 年底,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累計裝機達到 10.63 億千瓦,占總發電裝機容量的 44.8%。


              【資料圖】

              新能源出力受制于不穩定性,電力供應能力相對不足。風電日波動最大幅度可達裝機容量的 80%,且呈現一定的反調峰特性;光伏發電受晝夜、天氣、移動云層變化的影響,同樣存在間歇性和波動性。隨著風電/光伏并網比例提升,常規電源裝機容量占比相應降低,而新能源出力穩定性與常規能源相比仍存在明顯差距,因此容易導致高峰時段電力供應能力不足。

              輔助調節資源重要性日益凸顯,儲能產業迎來發展機遇,裝機容量有望快速擴張。在此背景下,儲能系統已成為新型電力系統下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而截至 2022H1,全國各類儲能系統裝機規模為 46.1GW,其中除抽水蓄能外的新型儲能規模僅為 5.7GW,不足風光裝機規模的 1%,電力輔助調節資源重要性與稀缺性日益凸顯,儲能產業迎來發展機遇。2021年 7 月,國家發改委和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2025 年 30GW 的發展目標,未來五年將實現新型儲能從商業化初期向規?;D變,到 2030年實現新型儲能全面市場化發展。根據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初步測算,2025 年新型儲能裝機總規模預計達到 47GW。

              新型儲能技術呈多樣化趨勢,物理型儲能發展前景可觀。新型儲能是除抽水蓄能外的其他以輸出電力為主要形式的儲能,主要類型包括電化學儲能、壓縮空氣儲能、飛輪儲能、重力儲能等。2022 年 2 月 23 日,國家發改委及能源局發布《“十四五”新型儲能發展實施方案》,《方案》提出,一方面,要積極開展新型儲能關鍵技術研發,探索不同技術路徑和發展模式,促進多種形式儲能發展;另一方面,應加強新型儲能安全風險防范,保障新型儲能項目建設運行的全過程安全。政策引導下,物理形式的新型儲能技術發展前景可觀。

              2. 效率提升+成本下行,壓縮空氣儲能產業化提速

              壓縮空氣儲能系統采用壓縮空氣作為儲能載體,是一種以機械設備實現能量存儲及跨時間、空間轉移和利用的物理儲能技術。壓縮空氣儲能系統主要分為儲能和釋能兩個工作過程:儲能時,電動機驅動壓縮機將環境空氣壓縮至高壓狀態并存入儲氣裝置,電能在該過程中轉化為壓縮空氣的內能和壓力勢能;釋能時,儲氣裝置中存儲的壓縮空氣進入空氣透平膨脹機中膨脹做功發電,壓縮空氣中蘊含的內能和壓力勢能在該過程中重新轉化為電能。

              傳統壓縮空氣儲能系統依賴于化石燃料及大型儲氣室,且系統效率較低,其發展和應用受到限制。早期壓縮空氣儲能為補燃式系統,均依賴于燃燒室和洞穴儲氣室,由于需要化石燃料支持,系統在產生碳排放的同時,其系統效率也受到一定限制,以美國 Mcintosh 電站為例,其系統能量效率約 54%,與抽水蓄能、電化學儲能等儲能技術存在一定差距,其發展和應用受到限制。

              新型壓縮空氣儲能技術迅速發展,系統擺脫對化石燃料的依賴,系統效率提升。國內外學者在傳統壓縮空氣儲能的基礎上,通過采用優化熱力循環、改變工質或其狀態、與其他技術(包括儲能技術)互補等方法,開拓出了多種新型的壓縮空氣儲能技術,使其得到迅速發展,目前主要的壓縮空氣儲能技術包括蓄熱式壓縮空氣儲能系統、等溫壓縮空氣儲能系統、水下壓縮空氣儲能系統、液態壓縮空氣儲能系統、超臨界壓縮空氣儲能系統等。其中蓄熱式壓縮空氣儲能系統效率較高,具備較為成熟的技術,加之我國有大量的鹽洞、廢棄礦洞,該系統技術發展前景較為廣闊。

              國內壓縮空氣儲能裝機規??焖贁U張,產業化進程提速。從存量來看,目前國內已建成壓縮空氣儲能項目數量為 7 個,總裝機容量約 182.5MW,多為小規模示范項目;從增量來看,目前國內華能集團、華電集團、大唐集團、福能股份等多家企業均開始布局壓縮空氣儲能項目,處于建設或規劃狀態的項目容量約 6.2GW,相比于存量機組規模增量顯著,且項目裝機規模均達到 100MW 以上,備電時長達 4-8 小時??梢钥闯?,壓縮空氣儲能產業化發展已經開始提速。

              伴隨壓縮空氣儲能項目規模不斷擴張,其系統效率與投資成本持續向好:

              ? 系統效率方面,2013 年投運的河北廊坊 1.5MW 超臨界壓縮空氣儲能示范項目系統效率僅為 52.1%,而 2021 年投運的張家口 100MW 壓縮空氣儲能示范項目系統效率已達到 70.4%,相比提高 18.3pct;

              ? 投資成本方面,2021 年投運的山東肥城 10MW 壓縮空氣儲能調峰電站一期項目單位建設成本達 10000 元/KW,而目前正處于建設狀態的二期項目單位建設成本已降至5000 元/KW,接近抽水蓄能的建設成本,降幅達 50%。效率提升+成本下行推動壓縮空氣儲能產業加速發展。據觀研報告網預測,2022-2025 年我國新增儲能裝機中壓縮空氣儲能滲透率或將達 10%,則新增裝機 6.59GW,預計 2025 年累計裝機容量達到 6.76GW;2026-2030 年新增儲能裝機中壓縮空氣儲能的滲透率有望達到 23%,則新增裝機量 36.39GW,預計 2030 年累計裝機容量達到 43.15GW。

              3. 產業鏈上游市場增量可觀,核心設備廠商有望深刻受益

              產業鏈方面,壓縮空氣儲能產業上游包括空氣壓縮機、透平膨脹機、蓄熱換熱系統等核心設備,以及儲氣鹽穴資源等;中游為壓縮空氣儲能行業;在下游市場,壓縮空氣儲能電站接入電網系統,服務于工業用電、商業用電、居民用電等部門,起到調峰、填谷、調頻、調相、儲能、事故備用等關鍵作用。

              從投資占比來看,壓縮空氣儲能項目建設大致可分為核心設備、其他設備、電氣控制系統、土建及施工等,其中核心設備主要為空氣壓縮機與透平膨脹機。根據美國電力研究院研究,其核心設備支出占比達到總建設成本的 45.7%,其中空氣壓縮機支出占比為 30.1%,透平膨脹機占比達到 15.6%。

              壓縮空氣儲能產業上游核心設備市場空間廣闊。假設上游核心設備占比保持 45.7%,平均單位建設成本為 6000 元/KW,按照壓縮空氣儲能規模增長預期,經我們測算,在中性情況下,到2025年空氣壓縮儲能產業上游核心設備累計市場空間有望達到185億元,2022-2025年年均增長達 61.8 億元;到 2030 年,其累計市場空間有望達到 854 億元,2025-2030 年年均增長達 133.8 億元,市場規模增量空間廣闊。

              國內多家空分設備廠商入局,未來業績有望深刻收益。在壓縮空氣儲能項目的快速擴張下,國內多家空分設備廠商紛紛開始著手布局,其中,陜鼓動力已與中能建數字科技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布局壓縮空氣儲能項目;東方電氣、上海電氣、哈爾濱電氣、沈鼓集團等作為供應商為江蘇金壇 60MW 項目提供設備支持;金通靈與中儲國能合作,為貴州畢節和山東肥城項目提供設備供應;杭氧股份為同里綜合能源服務中心內 500kW 液態空氣儲能示范項目提供核心設備供應等。

              發布人:文濤

              關注索比儲能官方微信,第一時間獲取行業資訊!

              關鍵詞:【儲能】
              責任編輯:

              標簽: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