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dlljd"></for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id="dlljd"><listing id="dlljd"></listing></address></address>

        <em id="dlljd"><form id="dlljd"></form></e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noframes id="dlljd">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產業 > > 正文

              瞄準十萬億儲能產業,各大城市開搶行業“大蛋糕”! 環球觀察

              來源:電化學儲能 時間:2023-04-26 09:18:48

              “雙碳”背景下,儲能產業迎來了“風口”。4月9日,特斯拉宣布在上海加碼投資,新建一座儲能超級工廠;同樣在4月,廣東省提出新型儲能產業從2022年營收1500億元到2027年達萬億元的高增長目標。布局儲能產業,“頭部玩家”上海深圳動作連連,二線城市也爭先恐后,常州、長沙、佛山、東莞、合肥等多地發布儲能產業支持政策。此外,部分“有礦”的三線城市也想憑資源稟賦分一杯羹。從行業賽道和發展階段來看,目前儲能產業仍處于初級階段,業內預測2030年市場規模將達到10萬億元——蛋糕足夠大,這意味著一二三線城市都有機會,誰能抓住風口,誰就能一飛沖天。


              (資料圖片)

              滬深處于儲能“食物鏈頂端”

              所謂儲能,通俗來說就是“把能量儲存起來,等要用時再釋放出來”,技術上主要分為電、熱和氫儲能等。近年來,隨著新能源汽車的爆發,電化學儲能,尤其鋰離子電池成為增速最快的儲能技術;在儲能產業規?;l展中,鋰電池目前占據絕對主導地位——國內電化學儲能市場鋰離子電池儲能占比近九成。儲能和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高度重合,儲能產品需要的電池、逆變器、熱管理等零部件和新能源汽車大同小異。最近幾年,但凡在儲能、新能源汽車產業有所斬獲的城市,工業和GDP數據表現都不會差。目前,上海和深圳處于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頂端,“收割”上下游的同時,這兩個制造業巨頭也在積極布局儲能產業。

              今年年初,上海成立了新型儲能專家委員會,提出加快固態電池電解質、大功率長壽命氫燃料電池等技術攻關和材料創新。業內人士稱,上海發展儲能產業具備諸多優勢:低碳產業基礎好,還有配套的新材料、信息產業鏈及國際化人才優勢。上海的優勢是技術人才,深圳的優勢則是科創基因。一向嗅覺靈敏的深圳創業者正積極投資布局儲能產業。數據顯示,目前深圳儲能企業已達6988家,注冊資本1662億元,從業人員18.8萬人,取得發明專利1.2萬件。這些數字背后當然少不了深圳地方政府的推動。

              今年1月,深圳“支持電化學儲能產業加快發展若干措施(征求意見稿)”提出,對儲能產業全鏈條覆蓋,對落地項目給予數萬元到五千萬元支持。這里有個小插曲是,次月發布的正式文件中,資金支持細則不見蹤影。深圳市發改委透露,“我們沒有刪除補貼,政策導向沒有改變,資金支持的具體操作辦法、申報方案后續將以細則的方式發布。”在具備長時間儲能優勢的氫能上,上海和深圳同樣投下重注。去年,上海出臺氫能產業中長期規劃,開展氫儲能在可再生能源消納、電網調峰等場景應用。深圳氫能產業創新發展行動計劃則提出“18項政策補貼”, 4月6日,四個資助氫能項目公示,共計補助2500萬元??梢灶A料,深圳上海在儲能前沿領域會繼續“針尖對麥芒”地競爭。

              常州長沙“布局早、收獲豐”

              依靠雄厚的產業、技術、人才基礎,上海、深圳分別憑借特斯拉、比亞迪摘得新能源汽車、儲能產業鏈最高處的“果子”,兩地還將繼續引領產業潮流;二線城市中“抓住風口”提早布局儲能產業的弄潮兒也在同期迎來豐收季,常州、長沙、寧德等地是其中的佼佼者。常州早先便布局儲能技術研究院,并引進動力和儲能電池生產及配套企業。2018年,由洛陽某研究院孵化的動力電池初創企業中航鋰電陷入困境,常州市金壇區基于對國內動力電池產業發展前景的分析,頂著壓力通過資本運作一舉“抄底”。中航鋰電將總部遷到金壇,后來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詳,中航鋰電迎來爆發式增長。過去幾年,常州牽手多家龍頭企業,300余家新能源汽車及核心零部件企業集聚于此。常州動力電池產業完整程度高達97%——在生產過程32個主要環節中,常州集聚的企業就可以覆蓋其中的30個。常州的目標是,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及核心零部件產業規模超7000億元,其中動力電池產業規模超3000億元,占比近半。

              同樣早早起步的還有長沙。2003年,長沙就引進了某新材料項目,拉開先進儲能產業發展序幕。儲能材料產業上下游緊密程度較高,因此“一步先步步先”,更容易形成規模效應。賽迪顧問“2022新型儲能十大城市/園區研究報告”顯示,長沙榮登“新型儲能十大城市”榜首。數據顯示,去年長沙先進儲能材料產業產值突破1000億元。根據發展規劃,到2025年,長株潭先進儲能材料產業總產值將達到2000億元,將培育5-8家產值過100億元企業,上市企業10家。

              除了常州、長沙,寧德、宜賓等地儲能產業也有亮點。用一組數據素描一下:去年寧德鋰電新能源產業產值2750億元,增加值增長44.3%。2017年,宜賓開始引進鋰電新材料項目,在龍頭效應帶動下,多家上下游企業也來落地。截至去年,宜賓合計吸納動力電池及其配套項目84個,總投資2077億元。

              宜春贛州憑鋰礦“靠山吃山”

              可以預見的是,儲能的爆發式增長僅僅是個開始,成本比拼、資源整合、技術躍遷……儲能產業在未來城市競爭中將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前期謀劃和提早布局當然會極大地影響城市產經格局,而擁有先天資源優勢的城市,也在這股浪潮中期待“靠山吃山”。

              江西稀土資源豐富,其下轄的宜春因鋰而興,去年全市共簽約鋰電項目126個,總投資1401億元。憑借豐鋰、鎢、稀土等新能源汽車關鍵原材料,贛州也吸引多家供應鏈企業落地。不過,最近半年,電池級碳酸鋰市場價格從每噸近60萬元跌破20萬元,跌幅超過60%——鋰電行業加速洗牌,宜春、贛州經濟產業想必會受到震蕩。

              作為全國磷礦優質富集區,貴州開陽縣磷礦石品質優儲量大,在電池儲能領域,開陽縣的“主打產品”磷酸鐵鋰具有優勢,當地提出建設千億級產業集聚區,打造“中國·儲能之都”的口號。動力電池等儲能產品相對成熟,資源聚集地躍躍欲試尚可理解,在儲能技術小眾領域,也有積極的“拓荒者”。

              山東泰安肥城巖鹽資源豐富,在采鹽過程中形成容積巨大、密閉性好、穩定性高的鹽腔,可利用腔體1000萬立方米,每年產生300多萬立方米的鹽穴。具有世界首個全領域自主知識產權的單套300兆瓦壓縮空氣儲能項目正在肥城實施,全部建成后,1小時能發電31萬度,相當于一個中型抽水蓄能電站發電規模。

              不管是一線的上海深圳、二線的常州長沙、三線的宜賓贛州,在儲能行業,地方政府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儲能產業鏈已成為各地政府爭相招引重點對象。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已有二十余個省市規劃十四五新型儲能裝機目標,儲能行業逐漸由“藍海”變成“紅?!?。

              數據顯示,2021年國內儲能生產制造產業市場規模比2020年增長120%以上。業內預計,2025年新型儲能將進入規?;l展階段,到2030年全面進入市場化階段,國內市場規模將達到10萬億元——這將是常態化經濟時代為數不多的行業“大蛋糕”,誰能搶到大份額,誰就能在區域競爭格局占據有利位置。

              發布人:文濤

              關注索比儲能官方微信,第一時間獲取行業資訊!

              關鍵詞:【儲能】【儲能市場】
              責任編輯:

              標簽: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