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dlljd"></for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id="dlljd"><listing id="dlljd"></listing></address></address>

        <em id="dlljd"><form id="dlljd"></form></e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noframes id="dlljd">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產業 > > 正文

              非洲正成為下一輪鋰礦擴張的主賽場

              來源:新能源創新材料 時間:2023-05-30 17:56:10

              今年以來碳酸鋰價格持續走低,不過最近一個月突然出現一波強勁反彈,百川盈孚5月23日數據顯示,國內電池級碳酸鋰價格已由4月18萬元/噸的底部沖回30萬元/噸。行業分析師認為,碳酸鋰價格能否持續上漲需關注需求端走勢,但短期來看仍有一定上漲空間。不可否認的是,在全球鋰資源有限的大背景下,鋰資源端的競爭依舊激烈,上游鋰礦更被視為香餑餑。

              南美、澳大利亞已被鋰電產業鏈企業“大肆”布局,非洲正成為下一輪鋰礦擴張的主賽場。隨著澳洲和南美諸國地緣政治風險抬升及獲取鋰礦資源的不確定性增加,相比之下,非洲以鋰礦儲量豐富、投入成本低、投資環境友好等諸多便利條件吸引越來越多的中國入局者。國內包括贛鋒鋰業、盛新鋰能、中礦資源、雅化集團、華友鈷業、比亞迪等多家企業均已開始加速對非洲鋰礦展開布局。

              不過,非洲鋰礦巨大機遇的另一面則是諸多的混亂與風險,并且鋰價后期的不確定性也加劇著這場“豪賭”。


              (相關資料圖)

              在鋰價重要關口和鋰礦品質中險中求富:有礦源和好礦源仍是致富關鍵跌至10萬元仍有利潤可尋

              在業內人士看來,非洲鋰礦之所以將成為下一個鋰礦主戰場,主要是因為巨大的開采潛力和行業暴利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入局者。

              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2022年數據,非洲鋰資源主要分布在剛果(金)、馬里、津巴布韋、加納和納米比亞五個國家,已探明鋰總儲量494萬噸(金屬量)。此外,馬達加斯加、莫桑比克、坦桑尼亞也有鋰礦資源分布。在豐富的鋰礦資源前提下,2021年起的鋰價飆升直接點燃了非洲鋰礦布局熱情。

              碳酸鋰價格在兩年時間內暴漲10倍以上。據財聯社記者此前采訪一位海外礦石貿易從業者獲悉,從2021年7月份至去年12月份,非洲5%品位的鋰輝石采購價大約從3000元/噸飆升至28000元/噸。另有業內人士介紹,在碳酸鋰價格最高時,4000元買回的低度礦運回國后也能賣到14000元的天價,利潤達到百分之七八十是常事。

              而在今年鋰價“滑鐵盧”之后,行業整體進入去庫存狀態,海外鋰礦從去年的不愁賣開始變得困難,出現廠家采購減少甚至不采購的情況,亦有人在去年頂峰時貿然入局后賠得血本無歸。不過,即使在這種情況下,非洲鋰礦生意似乎仍有利可尋。

              業內人士表示,一方面只要手中有礦山資源,無論價格漲跌、采與不采,仍會有合作機會。此外,在開采成本相對固定的情況下,好礦源是持續致富的關鍵。有媒體采訪到一位擁有非洲優質礦源的從業者了解到,雖然其知道碳酸鋰高昂的價格不會維持太久,但就算降價35%仍能賺1萬,并且只要穩在10萬元關口就有利潤。

              不過,鋰礦品位同樣也是最大的風險來源。雖然非洲鋰礦整體品位高于全球其他地區,但因市場較為混亂,經常會出現樣品含鋰量高,但實際收到的卻是品位零點零幾,如同一堆石頭的次品,到頭來錢貨兩空的情況。

              并且,當前對于之后鋰價走勢,券商分析仍觀點不一。中金公司近日研報認為,考慮產業鏈庫存的消化仍需一定時間、供給側的釋放依然較為充分,鋰價短期反彈至足以覆蓋當前高鋰礦成本的可能性不高。但另一方面,中信證券研報則預計,海外鋰產品高溢價疊加鋰礦進口價格居高不下將對國內鋰價形成支撐,預計鋰價反彈行情將延續。

              一場A股上市公司之間的鋰礦產能激烈博弈:布局很“兇猛”股價很“拉垮” 年內開發全面提速卻落地受阻

              在非洲鋰礦豪賭中,不僅僅是礦商在鋰價和鋰礦質量間險中求富,國內出海尋鋰的A股公司們也在進行著激烈博弈。

              有鋰行業資深人士表示,非洲的鋰輝石礦的資源對中國企業而言實際上是未來的一個增長點,是未來去介入的一個很好的領域。自2021年開始,中資企業大規模進入到非洲大陸的鋰礦項目,盛新鋰能、華友鈷業、中礦資源相繼公告收購津巴布韋的鋰礦資產。贛鋒鋰業、雅化集團、康隆達、海南礦業、協鑫能科等中資企業陸續簽署非洲收購鋰礦股權或簽署包銷協議。此外,去年5月底,有市場消息稱,比亞迪在非洲覓得6座鋰礦礦山,均已達成收購意向。

              從鋰礦資源量和品位來看,中信證券指出,Manono、Goulamina和Arcadia三座鋰礦的資源量和品位有顯著優勢,尤其是Manono項目是目前全球已發現的儲量最大的鋰礦。資料顯示,Goulamina項目采礦權由贛鋒鋰業和Leo Lithium擁有;Arcadia 鋰礦項目由華友鈷業2021年底收購;Manono項目背后AVZ礦業公司與中國企業亦關系密切,天宜鋰業(寧德時代和天華新能合資公司)與華友鈷業是其參股股東,贛鋒鋰業、盛新鋰能先后與AVZ公司簽訂承購協議。對于比亞迪的6座鋰礦,消息人士稱,據測算,鋰礦氧化鋰品位2.5%的礦石量達到了2500萬噸以上,折算為碳酸鋰可達100萬噸。

              國信證券1月11日研報測算認為,預計今年非洲鋰礦開發全面提速,包括中礦資源、華友鈷業和盛新鋰能等企業投資的項目都將陸續建成投產,非洲鋰礦將成為全球鋰資源供應的重要組成成分。

              不過,對于企業來說,擁有鋰礦資源可能僅僅只是第一步。天齊鋰業董事長此前表示,后續鋰資源的競爭不是有礦就能站穩,而是看成本優勢、技術優勢和穩定生產的優勢。

              面臨如今的碳酸鋰價格行情,有業內專家提示,在2018年的碳酸鋰價格暴跌中,部分出海企業一度面臨財務壓力,境外投資開發礦山實則面臨著比較大的商業風險和市場風險,相關企業需要提前做好經濟上的測算,做好風險控制,即價格跌到多少礦都能不賠錢。值得注意的是,截至目前,贛鋒鋰業、盛新鋰能、華友鈷業等上市公司股價較去年高點累計最大跌幅均超過50%。

              除此之外,有市場分析還認為,在中國企業出海非洲看似樂觀的情況下,當地部分客觀問題也必須重視,比如礦業項目股權轉換、探礦權與采礦權的轉換手續、以及項目所在地區糾紛的法院判決等均存在著不確定性,因而,在非洲鋰礦項目產能問題上需綜合考慮,切不可“盲目樂觀”。

              國信證券研報顯示,非洲當地因受制于經濟發展萎靡與礦業技術長期落后等問題,因此前期勘探和投資嚴重不足,目前非洲地區仍僅Bikita一座在產鋰礦,多數項目還未建設完成。

              此外,有媒體報道,非洲高品位最大綠地礦Manono因AVZ公司被“強制停牌”從而被撤銷Manono鋰礦開采證。平安證券5月11日研報表示,Manono原計劃2023年投產,但目前非洲相關政府部門已介入,該礦后續安排未定,預計投產計劃較難實現。項目原計劃投產后向贛鋒鋰業提供最高16萬噸/年鋰精礦,盛新鋰能首期采購量16萬噸/年,天宜鋰業首期采購量20萬噸/年,項目的大概率延期或將對國內鋰資源供應形成一定沖擊。

              發布人:文濤

              關注索比儲能官方微信,第一時間獲取行業資訊!

              關鍵詞:【儲能】【儲能材料】
              責任編輯:

              標簽: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