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dlljd"></for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id="dlljd"><listing id="dlljd"></listing></address></address>

        <em id="dlljd"><form id="dlljd"></form></e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noframes id="dlljd">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產業 > > 正文

              【全球時快訊】容鈉新能源:國內首個上萬噸鈉電硬炭負極前驅體落地

              來源:清流資本 時間:2023-06-29 11:11:06

              清流資本在一般人眼中,是一個投得“妖”、“穩”、“準”的基金。這個“妖”的印象大概率來自于清流那些出色的TMT/大消費類portfolio們。但是,清流資本還有硬幣的另一面——同樣出色的大科技類portfolio們。我們特意策劃了專欄系列“硬幣的另一面”,將通過清流合伙人和創始人對話的形式,講述清流資本和科技類被投企業發生的那些投資故事。今天,我們對話的主角是容鈉新能源的創始人兼CEO王憲。

              廣東容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容鈉”)成立于2022年8月,是一家專注于高性能鈉離子電池硬炭負極材料研發、生產和銷售于一體的高科技企業。下設全資控股子公司——福建容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主要承擔硬炭負極材料的生產任務,目前已建成一條年產1萬噸硬炭負極材料前驅體生產線,年產2000噸硬炭負極成品生產線預計在2023年8月份建成投產。容鈉新能源堅持選擇以大規模植物系生物質作為原材料,多批次穩定地制備出符合客戶需求的硬炭產品。目前公司已有兩款成熟產品,RNHC-C1的比容量為300mAh/g,首次庫倫效率為93%;RNHC-B1的比容量為330mAh/g,首次庫倫效率為93%。另有一款實驗室產品RNHC-A1,比容量可以達到360mAh/g,首次庫倫效率為93%。

              容鈉的創始團隊是由行業資深專家與華南理工大學教授組成的“產-學-研”團隊,創始人兼CEO王憲是華南理工大學博士/博士后,有10余年的鋰離子電池和超級電容器行業工藝、技術等方面的工作經驗,掌握硬炭、天然石墨負極材料、膨脹石墨核心制造技術。創始人兼首席科學家楊浩成是華南理工大學教授、博導,國家優青、廣東省杰青獲得者,有15年的鋰/鈉離子電池、正負極材料制備、工藝研發等方面工作經驗。聯合創始人兼常務副總吳業從事知識產權及商業化落地工作20年,有豐富的知識產權資產有效商用化和資本化運營經驗。


              (相關資料圖)

              容鈉新能源的創始人兼CEO王憲

              鈉電爆發前夕,卡位關鍵材料

              清流:請先簡單介紹一下容鈉是誰?

              王憲:容鈉全名叫廣東容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于2022年8月18號成立,是一家專注于做鈉離子電池硬炭負極材料研發和生產的企業。

              清流:鈉電從去年開始投資熱度就居高不下,為什么選擇加入這個賽道?

              王憲:我之前的從業經歷主要是做鋰離子電池的石墨負極材料,2021年本來是想創業做石墨負極,正好找到了我的老同學老楊(華南理工大學的楊浩成教授),得知他從2012年就開始做鈉電負極的研究,且近幾年在材料研發上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我也了解到未來鈉電市場應該會很好,于是我們兩個人就一拍即合,開始籌備鈉電硬炭負極創業。

              清流:你是怎么判斷未來鈉電市場會很好的?

              王憲:鈉電的市場需求一直都有。我們當時是想,鈉電未來在儲能的市場會非常大。并且,鈉電會以極大的成本和性能優勢替代部分鋰電和鉛酸電池的市場,特別是在兩輪車市場,現在用鉛酸的都可以用鈉電。

              清流:鈉電相較于鋰電和鉛酸電池的優勢是什么?

              王憲:鈉電相較于鋰電最大的優勢就是成本低,只需要磷酸鐵鋰60%的成本,這個數值未來可能還會降到50%。

              第二個優勢是低溫性能好,鈉電在零下40度以下還能正常使用,鋰電可能只能到零下20度。一般來說,低溫性能好和快充性能是對應的關系,低溫性能好則快充性能也會好。

              第三是安全性能更好,鈉電不像鋰電這樣容易出現短路、膨脹。石墨的膨脹率是10%,而硬炭是1%,基本上不會有膨脹,說明它的材料本身是很難破壞的,不會因為短路導致發熱燃燒。而且,鈉電的穩定性更好,不會像鋰電那樣在充放電過程中發生脫落、衰變。

              對比鉛酸電池,鈉電的能量密度會高很多,鉛酸的能量密度大概是60–70wh/kg,鈉電可以做到160wh/kg,比鉛酸高了2.5倍左右。此外,鈉電的循環性能更好,目前大家用層狀氧化物做,大概的循環可以做到2000多周,而鉛酸的循環只有三五百周,所以鈉電的循環壽命會比鉛酸更長。

              清流:鈉電最早其實是和鋰電同時起步做的,后來為什么沒有起來?

              王憲:因為鈉電的正負極材料都不好做。早期鈉電的首效(首次庫倫效率)比較低、很難突破80%,而鋰電用石墨負極做出來首效可以達到90-93%。當時由于技術一直沒有突破,所以大家不太認可鈉電這個路線。2016年楊教授發了一篇關于硬炭的論文,它里面做的性能還是可以的,也是從這里開始看到鈉電的材料問題有可以解決的趨勢。

              清流:鈉電正極技術路線(層狀氧化物、聚陰離子等)還未收斂,為什么選擇做硬炭負極?

              王憲:不管正極用什么,負極都要用硬炭,這是大家公認了的。

              國內首個上萬噸硬炭負極前驅體落地

              清流:看到你們5月份剛宣布了1萬噸前驅體產線正式投產,怎么做到這么快的?

              王憲:我們從工廠選址到最終產線建成大概花了8個月的時間,的確是行業內進展比較快的。核心還是因為我們具備負極產線行業經驗,知道產業化之后產線該怎么去搭建,心中有底。我讀博士期間也做很多研究實驗,從實驗室走到產業化是非常難跨越的鴻溝,產品放大后就不再是一個小燒杯能干的,你要考慮用什么樣的設備合適,跟設備的匹配非常重要。產業化的技術人員也很重要,如果沒有自己的技術團隊,實現起來會有很大的障礙。加上我在行業里積累的一些經驗和人脈,幫助我們很快搞定了廠地和產線,有一些做設備朋友也給了我們很多助力,和我們一起共同去設計和搭建產線。產業化涉及到很多因素,所以難度非常大。

              清流:如果是沒有產業化經驗的人做到你們一樣的進展大概需要多久?

              徐泉:花費多長時間很難說。我知道有2019年成立的公司,到目前還沒有解決某道工序的產業化問題,可能至少要3-4年才能真正把全產業鏈給做起來。

              清流:看來過去的產業經驗對你的幫助很大。

              王憲:做過和沒做過肯定不一樣。就拿堅持做全產業鏈這個事來說。全產業鏈對于一個初創公司來說是很艱難的,做這個選擇也是得益于我之前做石墨負極時的經驗。我親自經歷過鋰電行業大爆發,很多時候工廠無法給客戶及時供貨,就要出去委外代工。2021年碳酸鋰漲價,下半年大家都在外面搶加工廠,石墨負極的石墨化代工成本從最早的1.3萬元漲到了2.8萬元/噸,但為了滿足客戶的訂單,多少錢都得做。后面大家意識了到這個問題,才自己去建一體化的工廠。我現在吸取了這個經驗,盡量現在就把整個產業鏈直接打通。

              清流:現在看回去公司經歷了哪些關鍵的milestone?

              王憲:第一個是2012年,楊教授回國開始研究硬炭負極材料,容鈉是依靠楊教授10年的技術沉淀才得以成立發展的。

              第二個是2022年,我們在初創成立這個公司時,就堅持原料原創和全產業鏈全做。原料原創是能夠實現成本控制和核心技術壁壘的關鍵,楊教授歷時10年,篩選了上百種生物質原料,最終找到了一個成本低廉、適合量產的原材料。全產業鏈能保證我們未來產能可以不受制于外部的加工廠。

              第三個里程碑是2023年4月份,我們實現了1萬噸前驅體從0到1的突破。

              清流:未來想把容鈉做成一家什么樣的公司?

              王憲:我們目前已經實現的是1萬噸前驅體產能,今年8月份會實現從原料到產品整個全產業鏈打通,匹配2000噸的硬炭負極產能。2024年上半年,實現1萬噸的全產業鏈產能。2025年實現2萬噸產能。按照我們對市場的保守估計,2028年直接上10萬噸。參照石墨負極現在的市場情況,前十的企業基本都有10萬噸。

              公司的未來規劃肯定是以上市為目標,但上市之前我們要把自己的產品做到過硬的程度,至少要保持整個硬炭負極行業前三的水平,最好是成為NumberOne。目前我們對做到行業前三還是比較有信心,綜合客戶的反饋以及同行業其他企業的情況。

              “同學+發小”組成的鐵三角團隊

              清流:How?

              王憲:我總結容鈉的優勢至少有三點:

              第一,團隊結構完美。楊教授從國外回來,是博導、又是國家優青,研發能力很強。我從10年前博士畢業到目前,在企業工作了12年,產業化的經驗比較豐富。吳總有過創業經驗,在資本運作及客戶銷售方面經驗頗豐。因此,我們團隊的配合是比較完美的。

              第二,產品性能好。根據客戶目前的產品評估反饋,我們的產品性能可以達到國內前三的水平,是第一梯隊??蛻裟梦覀儗巳蝾I先的日本可樂麗的同款產品,我們的首效會比可樂麗高兩個點,可樂麗的首效大概90%,我們的首效有92%。目前主流性價比較高的是300mah/g容量這一款RNHC-C1,相對于可樂麗,我們在價格方面有更大的優勢。而我們的高容量產品RNHC-B1,容量320-330mah/g,首效大于92%,是目前市場上唯一投入量產的高容量產品。

              RNHC-C1

              RNHC-B1

              第三,我們打通了全產業鏈,整個產業鏈從原料端到最終產品的技術我們自己都有。另外,我們的原料跟傳統做硬炭的廠家有區別,目前大多數廠家是用椰殼,椰殼的來源主要依賴從東南亞進口,現在量還小、成本大家可能還能接受,但未來鈉電起來之后,椰殼的需求量增加,價格肯定會上漲,所以成本很難控。而我們容鈉使用非椰殼體系的原料,來源更加廣泛、價格更加低廉,因此具有很大的成本優勢。

              清流:創業鐵三角團隊是怎么組成與磨合的呢?

              王憲:老楊是我同學,吳業是我發小,我們三位合伙人非常默契,工作中當然有一些必要的磨合,但最后我們總能達成一致。

              清流:創業這一年最大的變化是什么?

              王憲:我老婆說我頭發白了。哈哈哈,以前沒看到白頭發。

              清流:操心的事多。

              王憲:的確如此,從0到1搭建一個大型的生產線、并且把它調試好,真的很難,要考慮方方面面。真正令產品落地勢必會經歷一個比較艱難的過程。幸運的是,我們三個合伙人的分工定位比較明確,我主要負責工廠,楊教授在學校進行研發,吳總負責融資和商務。

              清流:雖然你有過鋰電石墨負極的經驗,但其實鈉電硬炭負極在國內并沒有作業可以抄,大家都是摸著石頭過河。相信你們也是遇到過很多挑戰的?

              王憲:整個硬炭行業目前都沒有產業化的公司,因此我們想做的東西沒有的現成經驗可以任何參考,只能在原先的經驗上自己摸索,肯定會遇到一些之前沒有遇到過的問題。鈉電和鋰電的產線在設備上有一些共通的,有一些相似的經驗可以借鑒,但是畢竟是不同行業,還是有很大的區別的,只能在試驗的過程中不斷攻克。

              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以前做石墨,它在反應釜里是不會堵的,但是我做硬炭的時候就會堵。因為石墨本身比較光滑。硬炭更加粗糙,它聚集在一起就會把管道堵住,就類似這些細節,用的這個設備本身是OK的,但要在細節上面做一些改進。包括濾網上面怎么設計,要考慮到力度的變化,有的時候跑料會很嚴重,要如何解決?這些都只能通過一次次的試驗去找解決方案,所以要有自己的技術團隊,在試驗中不斷總結經驗。

              清流:聽起來都是很多非常實踐性的knowhow。

              王憲:對,這個是沒辦法的、必須實踐出真知。但這些knowhow也是我們的壁壘。

              第二天就收到了清流的TS

              清流:你最有成就感的是什么時候?

              王憲:產線落地的時候。

              將中試階段的成果推向產線,要考慮排氣、廢水處理、裝容量、設備匹配等等細節,這些都會影響產線的順暢程度。大家都覺得最難的設備匹配,因為是我比較熟悉的領域,問題反而不大,我和一位在該領域深耕的朋友聯合設計了產線的搭配,包括從開始進料到最終出料期間經過的各個設備。但是我們也需要考慮很多與技術無關的東西,比如工廠落地選址就花了很長時間,需要考慮商務、地方政策、生產成本等因素。同時,也需要去做一些重復性的工作,是比較折磨人的。

              所幸公司團隊中有很多具有產業化經驗的成員,我們分工明確、各司其職,有良好的配合。這說明還是需要有相關行業經驗的人才加入,所以我們也在不斷擴充技術團隊和供應鏈的人才。人才很重要。容鈉這個具備研發+產業化經驗的團隊的搭建也是我一個比較大的成就。未來,我們的工作重點是招納更多人才,我們近期正在準備籌建一個研究中心,也歡迎更多研發人員加入我們。對于人才,我們從不吝惜給予。

              清流:什么時候開始決定融資?

              王憲:決定創業開始,就在一邊選址一邊融資。當時融資的目的就是為了建產線、搭建研發團隊,這些都需要資金去支持。

              清流:聽說最后接受清流的投資是你拍板的?

              王憲:清流是這一輪融資最早來找我的投資方。當時清流這邊是老股東介紹過來的,那個時候我正在四川出差,清流dealteam的兩位同事就跑到四川去找我。清流給我的印象還是做事比較真誠,跟我的性格有點像,就做實事。和清流的同事們打交道下來,能感覺到很實在。

              另外的話就是決策的節奏很快,讓我覺得很有誠意。

              清流:多快?

              王憲:我記得見完夢秋總和Nancy當時就已經敲定了投資,第二天收到了清流的TS。

              清流:那真是歷史最快了!哈哈哈

              王憲:所以這個也是比較奇妙的事情,我覺得有些東西可能是緣分吧。因為后面真的好多投資機構來找我們,包括估值也給到很高,我都沒有答應。我后面就還是定位只引入有客戶資源的產業投資方,所以后面很多財務投資機構即使給了很高的估值我也還是沒有答應。

              清流:為什么后來別人漲了估值你還是堅持沒有放清流的鴿子?

              王憲:我這個人就是這樣,一旦承諾了的事情就一定會做到。

              清流:贊!信守承諾的人以后都會有好運的~那投完以后,清流有提供什么幫助嗎?

              王憲:也有介紹一些客戶過來。包括像近日清流組織的新能源CEO交流會,在現場和我們行業相關的企業進行交流,會碰出一些火花,這樣的交流還挺有意義的。我們剛剛還和物科金硅的黃博士聊到他們也需要多孔硬炭。

              清流為何投資容鈉新能源

              從本征特性上來看,鈉離子電池具備原料豐富、成本低廉,安全性強,低溫性能、倍率性能好,容量相對較高,環境友好等特點,對應帶來了核心三大方面PMF:

              一是在低速二輪車、備用電源等成本敏感場景對鉛酸電池進行替代。鉛酸電池目前仍在這些場景占據80%以上滲透率,有超過200gwh的存量市場,但鉛酸對比鈉電存在幾大劣勢:

              1)鉛酸電池能量密度低至40wh/kg,較難在確保產品品質情況下滿足新國標車身重量55kg的合規線,而鈉電能量密度在100wh/kg以上,24年將是電動兩輪車新國標過渡期最后一年,給了鈉電充分的發展窗口;

              2)鉛酸電池對環境污染程度較高,環保壓力較大,而鈉電更為環境友好;

              3)鉛酸電池壽命短,循環次數只有300-500次,鈉電目前壽命已可達2000圈,用戶從經濟性和體驗度上更佳。最重要的成本角度,目前看鈉電池規模量產成本可達0.5元/wh,根據業內調研,部分布局較早廠商表示已接近這一成本,長期看成本有望達到0.3-0.4元/wh、追平鉛酸電池成本。該部分鉛酸電池的存量市場假設鈉電五年內完成30%替代,市場空間就超過200億元。目前雅迪、愛瑪、新日、臺鈴等整車廠,包括天能、超威等鉛酸電池廠都在積極布局鈉電。

              二是在鋰電池主導的低速AOO電動車、用戶側儲能等特定場景,鈉電池有望憑借成本優勢、低溫&快充性能、安全性的特點獲得部分市場份額。在成本敏感的低速電動車和儲能領域,采用低廉原料的鈉電池相較磷酸鐵鋰成本低40-50%的優勢將獲得更多青睞。并且,鈉電池憑借低溫和快充的差異化特性可以比鋰電池更好的服務低速電動車短距離出行的續航需求,可以解決北方地區冬季續航里程縮水的問題,這部分領域寧德時代已經推出鋰鈉混合電池、將首先于23年底搭載于奇瑞QQ冰淇淋和小螞蟻的A00車型,孚能鈉電池也獲得江鈴汽車A0車型羿馳牌玉兔定點。同時,鈉電池的低成本+安全的屬性也極適合儲能領域,預計首先將在工商業儲能、應急電源等方面得到應用,并在循環次數持續優化后有望獲得大儲示范項目的機會。目前,包括寧德時代在內的電芯廠已宣布鈉電規劃產能已超100gwh。

              三是從資源戰略角度來看,在鋰資源在國際市場扮演愈發重要角色的今天,中國鋰資源對外依存度仍然高達70%,無論是國家還是產業各方,清流資本判斷都有充足的必要性和意愿來推動鈉電池產業化作為儲備和對沖方案。

              清流資本表示,公司長期關注鈉電池及上游核心材料領域投資機會,經過產業鏈深度掃描,首先選擇了技術路線更為歸斂的負極材料硬炭進行布局:目前硬炭供需失衡,全球產能不足2000噸,僅可供應1.5gwh的鈉電池需求,且存在對日本廠商的進口依賴,有較強國產化機會。硬炭目前儲鈉機理的研究仍處于早期階段,碳源種類、預處理工藝、碳化調控工藝仍有較大突破空間,而容鈉新能源團隊兼具了這一領域所需的量產工程化經驗與實驗室研發能力,容鈉硬炭產品在容量、首效、成本方面也都獲得了來自下游客戶經全電測試后的積極反饋。清流資本在與業內大量專家和創業團隊交流后,快速決策完成了對容鈉新能源的投資。

              自清流資本完成投資后,容鈉新能源也獲得了可喜的業務進展,目前已完成1萬噸硬炭前驅體量產產線落地,并已獲得多家電池廠產業方入股與戰略合作。期待容鈉團隊能為鈉離子電池行業的產業化與降本增效持續貢獻有生力量。

              發布人:zhy

              關注索比儲能官方微信,第一時間獲取行業資訊!

              關鍵詞:【容鈉新能源】【鈉離子電池】
              責任編輯:

              標簽: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