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dlljd"></for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id="dlljd"><listing id="dlljd"></listing></address></address>

        <em id="dlljd"><form id="dlljd"></form></e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noframes id="dlljd">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產業 > > 正文

              環球短訊!新型儲能崛起!鋰電市場需要新故事

              來源:中國小康網 時間:2023-07-04 09:20:43

              隨著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的產品越來越自動化、智能化,鋰電池的應用場景將會更加豐富。鋰電作為最為成熟的一個電化學儲能手段,目前在新型儲能市場占據94%的份額,過去兩年呈現“狂飆”之勢。據高工產業研究院(GGII)不完全統計,2020—2023年5月中國鋰電產業總投資項目數量超776個,其中百億投資項目達163個,占比超1/5,且鋰電百億投資項目占全年項目總數量比重逐年增長,2023年1~5月達到28%,占比超1/4。


              (資料圖片)

              6月10日,在2023世界動力電池大會動力電池智能制造發展論壇上,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發展中心總工程師左世全發布了《鋰電池制造裝備發展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

              《白皮書》指出,近年來,我國鋰電池制造裝備市場規模持續擴大,涌現出一批標志性裝備產品和骨干企業,有力支撐鋰電池智能工廠建設。在多工序集成、整體方案交付、數字化水平提升、迭代加快等發展趨勢下,提出加強協同攻關、提升創新能力、完善標準體系、加快裝備數字化等對策建議,為鋰電池制造裝備創新發展提供了參考借鑒。

              儲能鋰電池進入快車道

              進入“十四五”以來,國家和地方密集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政策為儲能產業大發展蓄勢,推動行業進入規?;l展階段。2022年1月,新型儲能“十四五”綱領性文件發布,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印發《“十四五”新型儲能發展實施方案》,提出2025年步入規?;l展階段,2030年實現全面市場化的發展目標。此外,多地也印發了儲能發展規劃,有力促進了儲能產業的發展。

              另一方面,隨著能源消費結構由傳統能源向新能源轉型,新能源產業也成為國家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以光伏、風電為代表的新能源發電裝機容量快速增長,而新能源供電不穩定的特征,與電網對穩定供電的需求存在矛盾、以鋰離子電池為首的電池儲能技術由于響應速度快、占地面積小、使用壽命長、環境友好等優點,可以彌補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發電間歇性、波動性、隨機性短板,已成為儲能行業發力的重要方向、在政策和市場的雙重因素作用下,電池儲能需求快速增長,儲能鋰電池市場發展隨之進入快車道。

              據公開信息顯示,2022年全球儲能鋰電池產業出貨量達到 159.3 GWh,同比增長127.6%,預計2025年全球儲能鋰電池產業需求達到 460 GWh。2022年中國儲能鋰電池出貨量達到130 GWh,同比增長171%;2023年第一季度,中國儲能鋰電池出貨量達到42 GWh。

              儲能的商業化進程加快,吸引了各大電池廠家悉數入場。儲能鋰電池技術和產品正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技術含金量也越來越高。

              目前,國內儲能鋰電池以磷酸鐵鋰電池為主,大都是從車用動力電池直接轉過來的,比如280Ah的方形磷酸鐵鋰電芯原本是電動公交車上用的,現在成為集裝箱儲能電池的主力產品。對于儲能應用來說,該款電芯存在壽命相對較短、安全性不足以及成本高等問題。

              隨著電池儲能在未來能源變革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世界各國均在積極布局新一代儲能鋰電池技術,例如美國的“長時儲能攻關計劃”、歐盟的“電池創新2030計劃”以及中國的“十四五”“儲能與智能電網技術”重點專項-兆瓦時級本質安全固態鋰離子儲能電池課題等。

              勇吃螃蟹的“新能源之都”

              中國有八座城市是我國鋰電行業佼佼者,分別為福建寧德、江西宜春、四川遂寧、四川宜賓、山東棗莊、江西新余、江蘇常州、湖北荊門,其中常州被譽為“新能源之都”。長三角地區歷來有著制造業優勢,而常州正處于中心位置,與上海和南京等距相望,區位優勢明顯,作為蘇南模式的代表,新能源汽車及儲能產業發達,鋰電池市場空間大。

              在傳統燃油車時代,常州已長于整車制造,上世紀60年代,是全國三大乘用車制造基地之一,有全國最大的乘用車生產企業。新能源汽車時代,帶來了汽車工業的大洗牌,所有地區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對風口的把控能力,讓常州很快在產業鏈上多重布局,助力所轄縣區市形成不同環節的聚集效應。

              2014年,常州出臺《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實施意見》,明確了多項補貼政策,并提出提高新能源汽車研發生產水平。

              2015年,金壇區引進中航鋰電項目;次年,寧德時代(300750)規劃的產能50GWh長三角動力電池基地項目在常州溧陽開工建設。

              2016年,常州為理想汽車投資7.8億元,正式引入新能源整車廠,成為全國第一個投資新能源汽車企業的地方政府,早于2018年上海為特斯拉提供土地,也早于2020年廣州投資小鵬和合肥投資蔚來。2019年,理想汽車確定常州為唯一生產基地,2020年其登陸美國納斯達克。2022年7月,理想汽車的常州基地交付了超萬輛理想ONE。

              2022年1月,比亞迪(002594)常州工廠正式投產,其“元plus”和新車型“海豹”在當地產量近20萬輛。

              多年的布局之下,2020年,汽車成為常州第一個千億級的裝備制造業集群。常州新能源汽車產業崛起,相關項目和企業在轄區內多點開花,已形成了包括整車制造、動力電池、電機、電控、傳感器、充電樁等完整的新能源汽車及汽車核心零部件千億級產業鏈?!靶履茉粗肌迸畈蓜荩a業集聚度全國第五,產值超5000億元。

              資料顯示,當前常州已聚集300多家新能源汽車及核心零部件企業。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到,常州市新能源汽車整車制造、動力電池、光伏行業新增產值對規上工業產值增長貢獻率超九成,2022年整車產銷超34萬輛,整車、動力電池產銷量均占江蘇省半壁江山。

              下一代鋰電儲能技術引領者

              2015年,金壇撤市設區,是常州最年輕的區。同年,金壇與中航鋰電(洛陽)有限公司簽訂合作協議,共同出資設立中航鋰電(江蘇)有限公司。該項目是金壇引進的第一個特大型央企投資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也是常州市第一個鋰離子動力電池項目。

              隨著該項目的成功落地,帶動了金壇動力電池產業從無到有、快速發展、異軍突起,以中創新航、蜂巢能源為龍頭,金壇經開區、華羅庚高新區兩大省級平臺為陣地,建立起正負極材料、隔膜、電芯、電池PACK箱體及配件等動力電池領域完整的產業鏈,發展成為全國動力電池產業主要聚集區。

              憑借持續的技術創新,中創新航已成為全球唯二擁有磷酸鐵鋰及三元鋰電池,并可為主機廠提供全系車型配套能力的動力電池領先企業,打造的全極耳疊片方形電池、OS電池、頂流圓柱電池等一系列領先技術及產品,引領TWh時代大規模制造。

              憑借一系列明星產品,中創新航持續“走紅”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去年,中創新航成為首家登陸港股的動力電池企業。數據顯示,2022年中創新航裝機量位居國內第三位、全球排名第七位,是行業內近年來增長最快的動力電池企業之一。

              中創新航的高壓三元技術與產品全球領先,能量密度刷新行業紀錄,達280Wh/kg,同時具備高安全性、長壽命等突出特點。全球首創全極耳疊片技術,具有高比能、高功率、高可靠性、快充性能表現出色等優點,是面向未來產品持續創新進步的工藝技術平臺。高能量密度電池系統不起火技術及產品全球首個實現三元整包針刺不起火,鐵鋰電池包通過槍擊極限測試,重新定義鋰電行業安全標準。

              2021年,公司推出面向TWh時代的全新One-Stop Bettery(以下簡稱“OS”)電池平臺及集成技術,是繼圓柱、軟包和方形之后的第四種封裝形式產品。今年8月又延續匠心之作,發布OS 2.0版本高錳鐵鋰電池。同時公司深入布局鋰硫電池、半固態/全固態電池、4C/6C快充電池等,技術創新的本位將會進一步穩固大規模制造的根基。

              2022年10月,中創新航突破2GWh,達到2.06GWh的動力電池裝機量,創該公司月度動力電池裝機量的歷史新高。截至十月,三元動力電池裝機量達11.1GWh,市占率13%,市場排名穩居第二位。目前,中創新航是全球僅有的兩家擁有同時可為主機廠提供磷酸鐵鋰及三元電池全系車型配套能力的動力電池企業之一。

              鋰電行業作為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關鍵一環,正在形塑新型汽車產業鏈條結構。與之相對的,鋰電行業本身諸如設備供應、原材料供給等問題也在影響著行業市場開拓。接受《小康》雜志、中國小康網采訪時,中創新航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劉靜瑜表示,目前中創新航已經和葡萄牙政府在塞巴圖爾區錫尼什簽署合作備忘錄,海外工廠基地建設正穩步推進?!颁囯娦袠I出海是大勢所趨,但我們認為走向海外的該過程不是‘競爭’、‘爭奪’和‘占領’的過程,相反我們需要各位供應鏈的伙伴協同共進,一同解決海外基地落成之后的關鍵問題。與供應鏈伙伴共同開拓歐洲市場,這也是未來中國企業在鞏固國內市場的前提下,走向海外市場、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一環。”

              鋰電新能源產業擴產潮回歸理性

              高工產業研究院表示,從百億投資項目區域分布看,以華東地區為主。2020—2023年5月,華東地區鋰電產業百億投資項目數量最多,達72個,全國占比超40%,主要因為:首先,市場環境優越,對鋰電大項目吸引力強;其次,產業鏈配套完善,帶動上游鋰電池及材料企業就近配套;再次,擁有大量高端技術人才,吸引對人才要求高的大項目落地;此外,擁有港口優勢,降低企業運輸成本,利于企業產品進出口。

              從百億投資項目省份熱力分布看,湖北、江蘇、四川吸引的大項目最多。代表項目有2023年比亞迪規劃總投資100億元的江蘇新能源乘用車及核心零部件產業園基地項目、2022年億緯鋰能規劃總投資200億元的年產50GWh動力儲能電池生產基地和成都研究院項目等。

              當前,中國鋰電新能源產業這一輪擴產潮接近尾聲,動力電池、材料、設備等頭部企業已基本完成基地選址布點。在這一波快速擴產潮中,我國鋰電新能源產業發展也帶來了一些問題,如行業產能結構性過剩、企業無序擴張、招商引資亂象等問題。再如,項目停滯、浪費資源等問題。

              2023年我國鋰電新能源擴產項目主體集中在二、三線企業,相比于一線大廠,這批企業在規模體量、客戶資源、供應鏈布局等方面存在劣勢,若企業無法獲得充足訂單,則項目面臨延期投產、產能閑置等問題,因此地方政府、資本市場在后期的項目選擇方面需更加謹慎。

              6月9日,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在世界動力電池大會上表示,將優化行業管理政策,強化產業發展統籌布局,引導社會資本理性投資,避免盲目擴張和無序發展。

              對此,真理研究院創始人、首席分析師墨柯表示,目前企業的產能擴張計劃大多已暫停。此外,去年到現在鋰電板塊上市公司的股價跌幅較大,或是導致定增募資額縮水的直接原因。有資深車企人士表示,動力電池產能存在過剩風險。當下頭部材料廠商縮減項目投資,更多是行業回歸理性的選擇。

              “相關公司調降擬募資金額,主要是因為當前下游市場需求跟不上產能。過去幾年,碳酸鋰市場需求呈現爆發式增長,吸引資本涌入,產能也隨之擴張。但隨著市場趨于飽和,行業逐漸回歸理性?!庇袠I內人士表示,未來行業需進一步調整產能,優化產業鏈布局,提高產品品質和附加值,以適應市場需求變化。

              發布人:zhy

              關注索比儲能官方微信,第一時間獲取行業資訊!

              關鍵詞:【鋰電】【新型儲能】
              責任編輯:

              標簽: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