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dlljd"></for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id="dlljd"><listing id="dlljd"></listing></address></address>

        <em id="dlljd"><form id="dlljd"></form></e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noframes id="dlljd">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產業 > > 正文

              855MW/1710MWh!重慶儲能市場需求來勢洶洶

              來源:北極星儲能網 時間:2023-07-10 11:24:39

              最近一大批新型儲能電站項目在重慶陸續開展,總規模已超過1.7GWh!其中不僅包括重慶市政府迎峰度夏保供獨立儲能項目、示范項目,還有用戶側分布式儲能項目。此番增勢來勢洶洶,和當地的資源稟賦以及政策扶持有莫大關聯。

              重慶儲能市場“爆發”

              資料顯示,重慶作為西部唯一的電力受端省份,電力供應長期處于緊平衡狀態。水電一直是川渝地區重要的電力供應方式,經氣象部門預測,入夏后國內多地降水減少2-5成,這對水電供應及電力外送產生較大影響,這也對重慶迎峰度夏產生挑戰。為減弱對外送電力的依賴,重慶在持續推進風光發電項目建設,增多的新能源發電量、以及季節性的水電供應,都需要更穩定的調節性電源。


              【資料圖】

              與此同時,從負荷側來看,重慶還擁有眾多制造企業,龐大的高耗能制造產業市場持續增長的用電量,進一步增大了電力供應負擔。

              三方面因素疊加之下,新型儲能成為調節資源的首選,可以在段時間內建成投運,促進新能源消納、電力供需的調節。

              著力發展儲能,重慶已經在行動。截至目前重慶已公開8個新型儲能電站項目,共計855MW/1710MWh,總投資額預計已超過40億元。

              以投資開發單位來看,三峽集團出資開發了2個儲能項目,國家電投、中國大唐、中廣核、中國電建、中核匯能分別持有一個項目。而參與建設的單位還包括中電建華東院、中能建山西院、許繼電氣、重慶兩江城市電力建設有限公司、海辰儲能、正泰電器等。

              目前重慶規模最大的儲能電站,是由國家電投重慶合川發電公司投資開發的合川儲能電站,規模達240MW/480MWh。三峽集團承擔兩大儲能電站,分別為永川松溉200MW/400MWh儲能電站,和位于重慶兩江新區的龍盛100MW/200MWh儲能電站。尤為值得注意的是,大唐銅梁100MW/200MWh儲能電站在招標文件明確,該項目為重慶市政府迎峰度夏保供項目,需要在2023年8月5日前投產。重慶長壽恩力吉儲能電站,于2023年3月28日投運,當時是西南區域最大用戶側儲能電站,主要目的是為重慶化醫恩力吉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削減高峰電力負荷,提高企業用電穩定性和可靠性,同時利用峰谷價差降低企業購電成本、減少需量電費,此外企業利用儲能項目還可以積極參與需求側響應獲得補貼。今年,中核匯能投建的重慶綜合能源項目,同樣也是用戶側儲能項目,已經打破了此前的規模記錄。重慶高新區科學谷100MW/200MWh儲能電站也在7月6日首次從電網側送電成功,這座川渝地區首座電網側大型儲能電站正式投運。

              7月6日,三峽水利2023年度儲能設備采購開標,本次采購規模150MWh,全部用于用戶側儲能項目,并且本次招標供貨地區以華東、華南、川渝地區為主。招標包含兩個標包,最終僅選出8位中標候選人,但是據開標公告,每個標包都有三十多家企業投標。

              不過,推動儲能產業發展,不僅需要各大企業的投入,還需要利好市場政策加持,才能促進儲能項目持續運轉。

              政策保駕,補貼護航

              作為經濟高質量發展以及供電質量的突破口,重慶市政府各部門曾出臺諸多政策為新能源和儲能市場亮綠燈。目前,儲能項目的投資成本回收方式主要包括電力需求響應、電力輔助服務、峰谷電價差以及政府補貼等。削峰填谷則是利用峰谷價差,在谷時段充電,峰時段放電,靠電價差實現盈利。

              電力需求響應,儲能通過充電放電的方式,對電網電力供求峰谷進行調節,可以按照電力需求響應政策中的調峰或填谷功能獲取補貼,尤其對用戶側儲能來說是除了峰谷電價差之外的重要盈利模式之一。

              據重慶市2022年需求響應方案,在削峰響應方面,工業用戶補貼10元/kW/次,商業、移動通信基站、用戶側備用電源、數據中心、電動汽車充換電站、凍庫等用戶補貼為15元/kW/次;填谷響應補貼為1元/kW/次。并且重慶發改委日前回應,擬在2023年需求響應方案中,將居民用戶納入需求響應范圍。也就是說擁有戶用儲能的居民也將可以參加需求響應獲取響應補貼。

              除了后期盈利模式之外,政府的一次性補貼為儲能項目的前期投資開發提供了有利條件。在市級財政補貼方面,重慶市對符合條件的獨立儲能電站項目,按150元/kWh給予一次性建設補助。同時,重慶市正在編制《重慶市新型儲能設施建設方案》,鼓勵銅梁區積極探索儲能電池租賃使用、動力電池換電等商業模式,積極開展試點示范。

              重慶兩江新區,則提出對投運的用戶側儲能、分布式光儲、充換儲一體化等項目,儲能時長不低于2小時的按照裝機規模給予200元/kWh補助,單個項目最高不超過500萬元。而在重慶銅梁區,按照新能源配套儲能配比達到10%、2小時及以上的,對新能源發電企業,每年按儲能設備投資額的5%給予補貼,連續補貼4年。

              儲能產業聚集地

              除了政策扶持之外,盡管沒有像隔壁四川省“肥沃”的鋰礦資源,但是由于良好的投資環境,重慶仍然成為儲能上下游產業投資熱土。今年,重慶市將新能源及新型儲能納入全市六大特色產業集群之一進行打造。在重慶市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十四五”規劃中,文件多次提及發展儲能相關產業。

              近兩年,已有海辰儲能為代表的多家知名電池企業產業項目落地重慶。其中海辰儲能西南智能制造中心及研發中心,建成達產后儲能電池產能可達50GWh,儲能模組產能達18GWh,下一步還將帶動銅梁區產業聚集形成100GWh、1000億產值的儲能整裝基地。

              除了儲能電池之外,在動力電池領域,重慶也接連獲得投資,據北極星儲能網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重慶落地的幾大企業規劃的電池產能已超138GWh。去年以來已有吉利科技、贛鋒鋰電、巨灣技研、瑞浦蘭鈞在內的4大動力電池產線落地重慶,總產能達88GWh,其中有三大項目落戶重慶涪陵,成為重慶目前最大動力電池生產基地。

              老牌汽車城的新裝

              重慶可以獲得如此規模的動力電池投資青睞,也有另一層原因。作為老牌汽車產業城,重慶相較其他地區擁有發展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先天優勢,此前已有眾多電動車企在重慶落戶。長安、吉利、五菱等一批車企在重慶開墾新能源汽車市場,理想汽車、阿維塔、金康賽力斯等中高端新能源汽車品牌也陸續加入重慶市場中來。

              2022年9月8日,重慶市政府印發《重慶市建設世界級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發展規劃(2022—2030年)》,其中提出目標:到2025年,初步形成世界級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雛形,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占全國比重達到10%以上。

              據重慶市經信委,今年一季度重慶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為8.2萬輛和8萬輛,產值達118億元,對全市汽車產業產值增長貢獻率為106%,這也意味著,在重慶每賣3輛車就有一輛是新能源。

              面向未來,重慶正在充分整合新能源汽車市場優勢,形成在產業鏈上形成互補,雖不敵隔壁四川省優渥的鋰礦資源,但是在其他環節均達成不俗表現。新型儲能發展道阻且長,新能源汽車市場蒸蒸日上。如何把握二者關系,保持投資熱度,讓兩大產業相輔相成、齊頭并進,重慶已經做出了表率。

              發布人:jiayuting

              關注索比儲能官方微信,第一時間獲取行業資訊!

              關鍵詞:【重慶】【儲能市場】
              責任編輯:

              標簽: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