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dlljd"></for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id="dlljd"><listing id="dlljd"></listing></address></address>

        <em id="dlljd"><form id="dlljd"></form></e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noframes id="dlljd">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產業 > > 正文

              近20家布局中國鋰電企業奔赴印尼機遇幾何?

              來源:高工鋰電 時間:2023-08-07 09:16:35

              對于中國鋰電企業而言,出海“到印尼去”愈發火熱。隨著鋰電產業鏈的資本、技術加速注入,印尼這處“全球海洋支點”將撬動鋰電世界變局。

              南下印尼,是有著全球市場抱負的鋰電企業集中動作。


              (資料圖片)

              近日,龍蟠科技、格林美、華友鈷業、盛新鋰能先后官宣赴印尼投建磷酸鐵鋰、紅土鎳礦冶煉、硫酸鎳、鋰鹽項目,圍繞正極材料及上游資源開采展開布局。

              印尼這片擁有世界四分之一鎳資源的熱土吸引全球鋰電產業鏈企業已久,除了近期集中官宣的項目外,相關企業布局于2022年井噴。

              迄今為止,奔赴印尼的主要勢力中,一支,是以青山控股、華友集團、力勤集團、中偉股份、格林美為代表的資源開采企業;另一支,則是寧德時代、億緯鋰能、LG量級的全球鋰電巨頭。

              此外,除了資源端、電池端兩支主力,國內包括銅箔、負極、正極材料企業的印尼布局同步展開。隨著鋰電產業鏈的資本、技術加速注入,印尼這處“全球海洋支點”將撬動鋰電世界變局。

              背景:起跳“全球海洋支點”

              “全球海洋支點”構想由印尼現任總統佐科維2014年上臺提出,放之于能源轉型的全球背景下,浮現出的是印尼政府立足關鍵礦產、打造電動王國的雄心。近兩年,印尼政府圍繞此發力。

              收窄鎳礦出口:2020年,印尼禁止未經加工的鎳礦出口,盡管這一政策受歐盟起訴,但在此政策下,高附加值的鎳加工業外資大批進入印尼。在此期間中資逐漸覆蓋了印尼絕大多數的鎳礦冶煉廠,相關報道指出,2022全年中資企業于印尼投資32億美元鎖定未來10年鎳供應,嘗到甜頭的印尼仍未在鎳礦石出口上作出讓步。

              此外,據英國國際鈷業協會(Cobalt Institute)數據顯示,印尼去年一躍成為全球第二大鈷生產國,產量占全球5%,僅次于剛果民主共和國。作為鋰電產業另一關鍵金屬,印尼在“鈷”上沿用“鎳”的政策也不無可能。

              下放電動車購置補貼:印尼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從今年3月正式開始,2023年印尼政府將為20萬輛電動摩托車提供每臺700萬印尼盾(折合約3175元)補貼,預計2024年補貼范圍將擴大至60萬輛。另印尼政府還會對35900輛電動汽車和138輛電動巴士提供補貼。

              接洽全球汽車巨頭:據路透社近日消息,印尼擬制定全新激勵措施,以吸引電動汽車制造商的投資,政府正與特斯拉、比亞迪等企業談判。印尼海事和自然資源協調部長盧胡特·潘查伊坦(Luhut Pandjaitan)透露,他將于周四(7月27日)在中國成都會見比亞迪高管,并計劃于8月3日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與特斯拉首席執行官馬斯克會面。

              2010年,國內出臺新能源汽車“國補”政策一路扶持國內鋰電產業騰飛,如今,印尼政府的系列動作也為當地強勢澆注能源轉型的新動能。

              業內認為,如印尼這般從礦產開采、冶煉到材料、電池和電動汽車,整個產業鏈都缺乏技術支持的國家,是全球產業鏈企業搶灘的市場,以實現利潤最大化。這也誘使,國內鋰電產業出走“后補貼時代”,以產業優勢換本土市場。

              入局:鋰電產業盤踞暗流已現

              電動化仍處于初始階段的印尼,已涌動競爭的暗流。

              一是以“圍獵”鎳資源為主題的全球電池巨頭之爭。

              2022年4月,寧德時代官宣旗下公司普勤時代與印度尼西亞PT AnekaTambang (ANTAM)和PT Industri Baterai Indonesia (IBI)簽署三方協議,共同打造包括鎳礦開采和冶煉、電池材料、電池制造和電池回收等在內的動力電池產業鏈項目,項目投資總金額不超過59.6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80億元)。

              同月,LG牽頭組建“K電池聯盟”,并于印尼推動建設鋰電池供應鏈。LG與現代汽車已在印度尼西亞成立了電池合資企業。雙方合建的10GWh電池工廠將于今年底完工,預計2024年開始量產電池,未來產能將擴大至 30GWh。

              時隔一年,億緯鋰能2023年4月官宣,向子公司億緯亞洲增資,用于億緯亞洲按照《印尼華宇鎳鈷紅土鎳礦濕法冶煉項目合資協議》向其合資公司華飛鎳鈷(印尼)有限公司以資本金出資。

              二是擁有先發資源布局優勢的國內老牌資源開采巨頭,意在鏈接印尼鎳資源與全球電芯廠。

              7月25日,華友鈷業晚間公告,擬通過全資子公司HUAYAO與STRIVE、LINDO在印尼合資建設華翔精煉年產5萬噸鎳金屬量硫酸鎳項目,華翔精煉總投資約為2億美元(折合約14.32億元)。

              7月20日,格林美公告,擬通過全資子公司與CAHAYA、偉明(新加坡)國際控股有限公司、格林特(荊門)工程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上海璞驍企業管理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共同簽署《關于建設印尼紅土鎳礦冶煉生產新能源用鎳原料(鎳中間品)(2.0萬噸鎳/年)項目的合資協議》。

              三是瞄準印尼本土電動化市場機遇,填補產業鏈缺口的鋰電上下游企業。

              拋開礦產資源的吸引,政策扶持下的當地電動化市場快速發展,磷酸鐵鋰、銅箔包括負極材料企業同樣在加快腳步南下。

              7月13日上午,龍蟠科技旗下印尼鋰源一期3萬噸磷酸鐵鋰項目開工。據悉,印尼鋰源磷酸鐵鋰項目計劃投資2.9億美元(折合約20.8億元),共計規劃建設12萬噸磷酸鐵鋰正極材料產能。

              在此前的2023年初,海亮股份59億元在印尼投建年產10萬噸高性能電解銅箔項目。據悉,該項目已于6月20日在印尼吉配經濟特區正式開工。

              機會:企業落地印尼價值幾何?

              對于中國鋰電企業而言,出海“到印尼去”愈發火熱,企業落地轉化速度越來越快。

              從宏觀國際環境看,現階段對國內電池產品出口限制最為明顯的,是美國IRA法案中對電池材料產地的相關規定。在中美博弈背景下,“中國技術+東盟生產”模式下的海外產能,意味著打開美洲市場的敲門磚。

              印尼的外資政策十分開放,外資開工廠可100%持股;稅收方面,企業自用的生產原材料、機械設備、零配件等基本物資免征進口稅;在外匯管制上,外匯投資和在印尼的稅后利潤可以自由匯出。

              在此開放外資引進政策下,南下印尼成國內鋰電產業回避IRA政策限制、謀求全球市場的主流選擇。據格林美的分享,基于印尼鎳資源,格林美面向美國市場,與SK ON合作布局鎳礦冶煉與前驅體;此模式下格林美從2022起三元前驅體產品出口的比例已經超過了國內,達到56%。

              從輻射東南亞本土鋰電產業看,由于中企先進的濕法冶煉技術注入,“鎳下游”三元前驅體產業發展迅猛,中企也借“全球海洋支點”順利實現產能外溢。

              但印尼本土乃至東南亞地區的電動化市場仍處于初始階段,目前其電動化轉型的核心在兩輪車與小型乘用車,這兩類對成本更為敏感的終端市場通常由LFP電池主導,如曾在2022年創下印尼單月銷量最高的五菱Air ev,搭載電池便是青山集團旗下瑞浦蘭鈞的LFP電池。

              這向中國成熟的鋰電產業鏈企業釋放出信號,當地先進的“鎳下游”產業難以滿足本土電動化市場在“鋰下游”供應鏈的需求缺口。龍蟠科技、盛新鋰能已赴印尼投建磷酸鐵鋰材料、鋰鹽項目。

              隨著當地乃至東南亞地區電動化市場的發展,印尼將不僅是三元前驅體“換道出?!钡奶澹瑩屪ヌ钛a本土供應鏈缺口機遇的企業,將有機會在全新市場起點實現跨越性成長。

              發布人:panwang

              關注索比儲能官方微信,第一時間獲取行業資訊!

              關鍵詞:【鋰電】【印尼】【新能源汽車】【電池】
              責任編輯:

              標簽: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