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dlljd"></for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id="dlljd"><listing id="dlljd"></listing></address></address>

        <em id="dlljd"><form id="dlljd"></form></e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noframes id="dlljd">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產業 > > 正文

              世界速遞!脈沖除塵器、碼垛機器人……數字化助力糧食零浪費

              來源:中國新聞網 時間:2023-10-17 13:06:11

              今天(10月16日)是第43個世界糧食日,今年全球活動主題為:“水是生命之源,水是糧食之本,不讓任何人掉隊。”

              世界糧食日起始于1981年10月16日,是世界各國政府每年在10月16日圍繞發展糧食和農業生產舉行紀念活動的日子,其宗旨在于喚起全世界對發展糧食和農業生產的高度重視。每年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號召舉辦“世界糧食日”慶?;顒?,目前為止全球約150個國家積極響應。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中國是第一個與聯合國糧農組織建立南南合作戰略聯盟的國家,中國與糧農組織密切合作,持續向其他發展中國家分享減貧方面的知識和經驗,提供資金和技術援助。在節約食物和減少食物浪費方面,中國更是積極行動,并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舉措。

              數字化灌溉暢通農田水利“最后一公里”

               

              本周也是全國糧食安全宣傳周,今年的主題是“踐行大食物觀、保障糧食安全”。糧食“收多收少在于肥,有收無收在于水。”水對農業生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當前正是各地秋糧收獲的關鍵期,糧食豐收背后科學用水有什么新變化,跟隨記者一起去看看。

              在糧食主產區江蘇,全省66個縣區實施節水灌溉智能工程,通過數字化灌溉不斷打通農田水利的“最后一公里”。

              總臺央視記者 蔣樹林:在江蘇南京浦口的湯泉農場,稻田的渠首都安裝了遠程灌溉閘門。在閘門上還分別裝置了大田智能灌溉控制器,相當于一個智慧盒子,是整個智能灌溉系統的終端。

              今年年初,湯泉農場所在的沿滁灌區入選國家節水型灌區,經過半年多的建設和數字化改造,干渠全新的泵站房已經投入使用。

              江蘇省南京市浦口區水務局農水科副科長 潘平:這是新建的一體化智能泵站,這附近的渠道,這支干渠都是最新改造過的。改造之前渠道跑冒滴漏比較嚴重,1000立方米水送到田里面大概只有700立方米左右。國家加大了對這方面的投入,我們就是受益者。目前,沿滁灌區湯泉農場片區共有26座灌溉泵站,其中有12座一體化智能泵站,近期還將建設7座智能泵站。

              上接水源、下接農田,當地把農田水利工程與高標準農田建設相結合,打造從水源到田間完整的灌溉體系。經測算,通過現代節水灌溉技術的應用,農田灌溉水量降低20%,節肥15%以上,平均每畝農田增產10%,節本增效近500元,更多農田從“望天收”變為旱澇保收、穩產高產,讓農民得到更多實惠。

              從小麥售糧收購存儲加工過程看節糧減損

              在節水灌溉的同時,各地還在產后減損上下功夫,從售糧、收購運輸、存儲、加工等全過程解決糧食浪費。

              進入秋季,面粉消費由淡季向旺季轉換。在山東德州武城發達面粉廠,前來售糧的農戶絡繹不絕。與往年售糧不同,農戶可通過手機進行預約,形成小小的二維碼后,扦樣、化驗、過磅、卸糧都通過它來完成。

              山東省德州市武城縣種糧大戶 劉世海:在家就預約卸車時間,減少了等待和來回折騰,原來有時候等的時間很長,尤其碰見天不好在路上糧食就會淋了,這樣既節約了時間又節約了糧食。

              讓排隊、等待成為“過去式”,在收購、運輸這一環節企業每月可節約100噸小麥。小麥進廠后,緊接著就要入倉、分級、儲存,裝卸小麥主要依靠人力完成,解決糧食拋撒和損耗是關鍵。

              山東省德州市武城縣面粉廠負責人 李希峰:傳統方式磨碎能達到0.02%,一百個小麥中有0.02粒有破損現象,經過使用平面運輸機后,達到零破碎率。

              加工環節,這里的變化更大:以前的磨粉、研粉、細粉車間,需要十幾名員工,佩戴防塵罩,身著防塵衣工作。而現在,這里變成了“無人車間”。“秘訣”就藏在了這一排排管道里。小麥研磨、篩理后,通過負壓輸送,通過管鏈輸送機將面粉輸送到散存倉。另外還有脈沖除塵器、碼垛機器人、面粉包裝機等協同作業。

              山東省德州市武城縣面粉廠質計部主管 楊瑞雙:原來我們用人工包裝,溢粉比較嚴重,一天生產兩萬袋面粉,就造成約20袋面粉的降級處理,一個月就是20噸左右的糧食浪費,現在是零浪費。

              (總臺記者 梁麗娟 蔣樹林 楊瀅 江蘇臺 浦口臺)

              責任編輯:

              標簽: 灌溉泵站 破碎率 世界糧食日 節本增效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