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dlljd"></for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id="dlljd"><listing id="dlljd"></listing></address></address>

        <em id="dlljd"><form id="dlljd"></form></e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noframes id="dlljd">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房產 > > 正文

              有購買力,但房價就是不行,這個省太尷尬!

              來源:大胡子說房微信號 時間:2022-02-02 19:45:21

              如果在全國,要選出一個最憋屈的省會。

              南京會說蘇州太強勢太搶風頭;

              合肥會說省內兄弟太瞧不起人;

              石家莊會指著北京和天津說,誰能混得比我還差?

              隔壁的太原只能弱弱的說,也許....是我。

              看完上面這段,笑笑之余,是不是會有點新奇?

              石家莊旁邊的省會竟是太原呢?

              是的,真是的,不信看下圖,國際莊邊上除了北京和天津這兩個欺負人的,還有太原這個難兄難弟。

              而太原周邊的這些城市,大家應該都不陌生,過去咱們多少都聊過,跌跌不休的鄭州、連漲60個月的西安、雙雄爭霸的濟南青島。

              唯一陌生的,可能就是一頭煤灰的太原。

              雖然這么說有些罪人,但這就是當下的太原,一座存在感極低的城市。

              一座城市,能夠稱得上存在感低,參考南昌,大抵逃不過三大因素:

              1、政策關注低;2、經濟發展差;3、人口總量少。

              太原恰好將這三點發揮到了極致:

              在政策上,爹不親娘不愛,既不是鐵路樞紐,也不是區域核心,360°怎么也掛不上任何國家級戰略。

              就連覆蓋21個省市的自貿區政策,山西完全沒有分到絲毫,好端端的能源大省省會,拍掉煤灰的太原,從未享受過更多政策buff的傾斜。

              經濟數據上更是拉跨,2020年GDP總量剛剛達到4153.25億,排在全國56名。

              這個數據在全國是什么水平呢?

              這么說吧,石家莊經濟總量在全國排在38;

              在江蘇省內算墊底的鎮江,還是要比太原多一點;

              常說最強縣級市經濟甚至超過中西部地區的省會城市,這個城市里就包括太原,昆山2020年的GDP總量也達到了4276.8億。

              雖然這有地理歷史的原因,但足見太原這些年經濟發展的弱勢。

              而更讓太原存在感低的原因,還是在于人口規模。根據7普數據,2020年太原常住人口只有530萬,而鄭州常住人口有1260萬人,石家莊有1123.5萬。

              很多時候,人口就意味著聲量。

              就像同樣是吃辣,江西人吃的也很猛,但是知名度就是不如湖南四川。同樣是暴雨,鄭州的傳播速度就是比太原要快。

              整個太原的基本面中唯一還算可以的,就是人口流入數據,近10年新增110萬人口,勉強保住了省會城市的體面。

              但是這份可以,是拉低標準的可以,山西省近年來的人口數據表現已經不太好了,7普數據山西已經開始出現負增長,隨著未來城鎮化的飽和,在人口這項關鍵數據上,太原也并不樂觀。

              可以說,存在感已經概括了太原此刻的價值,要政策沒政策,要地理位置沒地理位置,要人口優勢沒人口優勢。

              正因為如此,太原這些年,越來越少為人稱道,越來越隱形。

              拍下煤灰要轉型的太原,小成績有,但大成績無。

              曾經的太原,曾經的山西,都是無比輝煌的。

              堯舜禹在此發跡,華夏文明可以是就此起源,中國五千年文明看山西的說法不是浪得虛名。

              明清時期,晉商更是居全國商幫之首,全國排名前16位的大財團都在山西。而晉商掙到了錢,首要去做的事情就是置辦宅院,至今流傳最著名的還是喬家大院。

              但,為什么,太原一步一步走到了現在?城市印象只剩下了煤?

              房價均價至今不過1.1w,煤老板全國各地買樓的豪氣尚在,為何省會房價如此拉跨?

              要搞懂太原這座城市的房價邏輯,必須認真的看看它的歷史,它的過去。

              太原的落寞,既有觀念作祟,也有時代轉變下的無奈。

              跟所有黃河流域的城市一樣,太原所有的輝煌,都存在于陸路時代。

              太原曾經也品嘗過地理優勢的甜頭,襟四塞之要沖,控五原之都邑,說的就是太原在軍事上的戰略位置。

              三面環山,北可抵御蒙古胡人,南可便達中原,東出太行山可威脅華北、燕趙之地,可以說這樣的位置,在歷來王朝更替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唐王李世民就是自太原發兵,太原也享有著龍脈的稱號。

              也正是因為處在邊塞之要地,晉商才能迅速崛起。

              由于大量軍隊駐守,晉商們通過幫助政府運輸糧草獲得當時非常重要的鹽引,在利用邊境優勢發展對外貿易迅速崛起。在后來,更是創立了影響最廣泛的票號,走上了晉商最為輝煌的時刻。

              這是太原第一次輝煌,但也因為民國動蕩環境,這些積累逐漸化為泡影。

              到了我國的工業化時代,太原迎來了第二次輝煌,這一次是對太原影響最深的煤。

              山西的煤礦儲備極多,最巔峰的時期,說村村有煤礦完全不是夸張。山西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我國第一產煤大省,直到2017年內蒙古才將這第一的名號拿走。

              80年代,為了解決我國能源緊缺的問題,國家大力鼓勵山西開發煤炭,并且開放了非常多的礦場給予私人承包,這批承包商也就是咱們常說的煤老板,其中代表城市就是大同、臨汾、太原。

              但是與咱們印象中暴發戶一般的煤老板不同,能源供應起初并不是一件暴富的生意,至于原因大家今年應該感受的很清晰,那就是電煤國家是限價的。

              計劃經濟開始,山西運出了大批的能源,但因為限價,完全沒有享受到價格的優勢,反而給山西留下了無盡的社會問題,最突出的就是污染與貧富富差距。

              余秋雨曾說道,抱愧山西,大抵就是因為如此。

              直到2005年,政府正式宣布不再對電煤價格調控,太原才真正迎來6年的加速發展期,此期間太原二產業占比從2002年的41.7%上漲到2007年的49.7%。

              但是很快,就遭到了反噬。

              2008年山西省襄汾縣發生特別重大潰壩事故,隨后整個山西掀起一場整治運動。2009年起,山西將年產30萬噸及以下的煤礦全部淘汰,太原也開始著手進行能源經濟轉型。

              但是離開煤炭的太原,似乎一直沒有找到新的增長點,今天雖然第三產業占比達到60%,但說的上來的產業,依舊是太鋼等重工業與制造業,經濟增長與總量也是越來越不值一提。

              2013年太原GDP與合肥幾乎匹敵,但是如今,已經不及合肥一半。

              至此往后看,太原似乎再也沒有跟上過時代的腳步!

              越與周邊的城市對比,就越能發現太原錯過了什么。

              同樣的內陸位置,同樣的歷史名城,西安抓住了搶人才的最好時間,把握著歷史名城宣傳節奏,擴張兼并新城,不斷做大做強,虹吸整個西北,西安每一步可以說都把握著時代的節奏。

              而太原,如今能說得出的旅游景點只有晉祠,在宣傳上也從未把握住年輕一代,哪怕已經拍下了煤灰,但是在很多人心中依舊是灰頭土臉。

              經濟確實轉型了,但新的增長點依舊乏力,招商引資沒有毫無優勢,直到去年才開始反應過來要吸引人才,不說獎勵力度的問題,但從時間上晚了西安整整5年。

              而更多的騷操作,比如兼并,太原因為三面環山也是做不來。

              周邊都是窮兄弟,想要吸血全省機會都不太大,去年整個山西入圍GDP前100的城市僅有太原一城。

              煤礦開采,帶來的是巨大的貧富分化,富的不是采礦的老百姓(603883),而只是煤老板。

              但是掙到錢的煤老板,早跑了!

              至今北方核心城市的售樓處里,都流傳著零幾年煤老板們豪氣的故事,比如一口氣買下soho十幾套房。

              運城人愛去西安,大同人愛去北京天津,晉城人去鄭州,當一座城市沒有就業留人的時候,任何對手都能虹吸你,這就是城市競爭的殘酷現實。

              太原,固然有陸路時代向海洋時代轉變沒落的必然,但也有自己沒有跟上時代節奏慢半拍的主觀因素。

              站在現在來看,太原想要彎道超車,實在是缺乏天時地利與人和。

              所以說,我們對于太原的建議,向來都是非自住不要買。

              不過,太原雖然沒有跟上其他城市的步伐,但也走出了自己便民利民的路子。

              太原近些年的發展確實肉眼可見在加快,地鐵開通了,城市面貌也在變好,由于地勢空氣環境并未污染嚴重。

              太原在很多便民利民的地方,都做到了自己的極致,比如太原是國家公交都市建設示范城市;比如太原連鎖便利店發展指數位列全國第二,布局密度超日本東京,不是北上廣深羅森與711,而是本地的金虎和唐久。

              這樣的思路,倒也是對的。不是所有的城市都要去追逐互聯網、金融與外貿制造業,與其多些高樓大廈不如像現在太原一樣耕耘好手中的一畝三分地,做好便民利民。

              綜合上述來說,太原買房,其實最重要的就是圍繞著自住去思考,板塊和價格基本如下圖。

              如果想要盡可能保值,我總結了三點:

              1、太原地勢原因,只能是一路向南,南部的發展要比北部要好;

              2、不要追逐新區,要買就買核心成熟區域;

              3、改善優質產品未來還有一定的市場。

              4、今年下半年尤其小心風險,準現房要高于期房。

              至于要不要等待明年抄底,我只能說沒必要。

              每個城市都是類似的,優質板塊跌幅少,遠郊板塊跌幅大,核心優質項目,價格合適沒必要等,第四季度看中就可以買,如果沒有中意的,慢慢等也無傷大雅。

              太原,未來沒有其他城市那么風光,但也足以讓一方百姓安樂。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大胡子說房。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

              標簽: 太原 城市 山西 全國 人口 優勢 時代 經濟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