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dlljd"></for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id="dlljd"><listing id="dlljd"></listing></address></address>

        <em id="dlljd"><form id="dlljd"></form></e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noframes id="dlljd">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房產 > > 正文

              中西部非省會“第一城”角逐:洛陽失速,襄陽逼近,榆林攪局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時間:2022-02-11 09:16:44

              圖片來源:攝圖網_501728808

              誰是中西部非省會“第一城”?

              隨著各地2021年經濟成績單陸續公布,這個過去并沒有太多懸念的問題,開始有了新變化——

              常年穩居第一的河南洛陽經濟“失速”,GDP增速僅為4.8%。在這個“縫隙”下,常年排在第二位的襄陽“兵臨城下”,將二者的差距縮小至百億元。更為“驚險”的是,煤炭風口下的榆林GDP猛增1300余億元,距離洛陽只有不足12億元,成為最大的“攪局者”。

              值得一提的是,洛陽、榆林和襄陽分別是河南、陜西和湖北支持建設的副中心城市或重要增長極。湖北更在新春“第一會”上,明確喊出支持襄陽打造“中西部非省會龍頭城市”。

              攪局

              陜西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在去年前三季度開局不利的情況下,最終反超江西181億元,驚險保住全國第14名的經濟排位。尤為重要的是,榆林這支“塞北奇兵”,憑借千億級GDP增量,穩住了全省大盤。

              2021年,陜西省會西安GDP為10688.28億元,增速僅為4.1%,增量約668.9億元。與之相比,榆林“高歌猛進”,GDP達到5435.18億元,同比增長7.9%。從增量來看,更是高達1345.52億元,“重要增長極”的作用越發凸顯。

              圖片來源:新華社

              在省內,穩住了陣腳。在省外,榆林更是大幅上升11位,躋身全國經濟50強(46位)。與此同時,憑借千億級增量一舉超過襄陽,成為中西部非省會第二城,并將二者的差距鎖定在126.18億元。即使跟排在第一位的洛陽相比,也只剩下不足12億元的差距。

              這令榆林倍感振奮。榆林市統計局表示,榆林實現了三大突破——經濟總量突破5000億元大關;工業總產值首超7000億元,同比增長55.9%;“五上企業”突破三千戶,創歷史新高。

              榆林近年來的發展十分迅猛。2010年突破2000億元,2017年突破3000億元,2019突破4000億元,2021年突破5000億元,并超過銀川、鄂爾多斯(600295)、包頭、呼和浩特、太原等省會城市,位居黃河“幾”字灣陜甘寧蒙晉區域首位。

              回顧過去,榆林經濟走勢皆與煤炭行情聯系緊密。能源工業是榆林的經濟支柱,2020年規上能源工業、非能源工業分別占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89.6%、10.4%。2021年,受國際能源價格上漲和國內保供任務等因素影響,榆林煤炭量價齊升,2021年榆林原煤產量達到5.52億噸,創歷史新高。

              在陜西省社科院研究員張寶通看來,榆林之所以取得驕人的成績,是因為去年特別是第四季度煤炭大幅漲價的結果,“榆林要冷靜不要興奮”。

              從投資和消費來看,榆林不乏隱憂。2021年榆林全市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下降13.5%,工業、基礎設施等重點領域投資持續收窄,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19.1%;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03.25億元,同比增速僅為7.5%。

              長遠來看,“雙碳”是大勢所趨,留給榆林真正的難題,還是資源型城市如何實現綠色低碳發展。

              危機

              對洛陽而言,半路殺出個榆林只是一方面。即使沒有榆林,湖北重鎮襄陽也正在穩步逼近。洛陽危機的真正內涵,依然是這座老工業基地自身發展步伐放慢,留給后來者可乘之機。

              圖片來源:攝圖網_501751133

              不妨將時間線拉長來看。2009年,洛陽就率先突破2000億元,比榆林早1年,比襄陽早2年;2019年,洛陽跨入5000億元,比榆林和襄陽均早2年;2021年,三者的最大差距也不過百億元。從經濟體量來看,近10年間洛陽的先發優勢逐漸消磨殆盡。

              2021年,洛陽GDP為5447.1億元,增速僅為4.8%,遠遠低于全國平均增速8.1%。從增量來看,僅為318.7億元。與之相比,常年緊追其后的襄陽GDP成功突破5000億元大關,達到5309.43億元,二者差距也從2020年的500余億元縮小至130余億元。

              這與洛陽工業動能不足不無干系。從規上工業增速來看,洛陽僅為1.8%,而榆林和襄陽分別為9.3%和20.3%。近10年中,洛陽第二產業占比從61.3%下降至43.7%,并且在2017年產業結構實現從“二三一”向“三二一”的轉變,并且三產比重有繼續提升的趨勢。

              河南大學黃河文明與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苗長虹對城叔表示,這種變化要建立在二產發展更有效率的基礎上才有意義。但是很多中西部城市,工業在創新和結構調整方面比較緩慢,三產比重的提升,實際上是以二產沒有充分發展為代價的,同時三產的提升不是因為高端生產性服務業的快速增長而增長,“這樣表面看結構上有所調整,但可能并不反應城市真實的產業狀況?!?/P>

              分產業來看,2021年洛陽一、二、三次產業增加值分別為261.0億元、2378.7億元和2807.4億元,其中第二產業增速僅為0.4%。從工業利潤看,去年前11個月洛陽規上工業利潤僅為265.8億元,同期榆林為1856.5億元。

              作為工業重鎮,洛陽在河南地位舉足輕重。從省域規劃到國家戰略,其定位始終是“副中心”,但其近些年的發展似乎過于“四平八穩”。河南省社會科學院區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任曉莉此前表示,相比國內其他城市,“洛陽似乎少了一點這個時代不可或缺的危機意識”。

              在苗長虹看來,就像東北老工業基地一樣,洛陽的結構調整任務也非常繁重。此外,洛陽西邊是西安、東邊是鄭州,洛陽作為副中心發展腹地非常有限,不利于人口和經濟活動的聚集。

              他認為,原來國有科研單位在洛陽是比較聚集的,但是像很多中西部城市一樣,這些資源在向沿海城市(或中心城市)外移,創新動能不能很好地聚集,也影響其產業結構調整和長期經濟表現。

              競爭

              這場中西部非省會第一城之爭已經進入“近身戰”階段,三者最大差距僅有百余億元。毫無疑問,新的一年爭奪將更為激烈。

              率先出手的是湖北。2月7日,湖北省委、省政府召開全省深入實施區域發展布局暨縣域經濟發展大會,省委書記應勇除強調全省堅定不移支持武漢做大做強外,還重點提及:推動襄陽打造中西部非省會龍頭城市和漢江流域中心城市、宜昌打造中西部非省會龍頭城市和長江中上游區域性中心城市。

              圖片來源:攝圖網_501751133

              值得一提的是,省級層面公開支持省內城市打造“中西部非省會龍頭城市”,還較為罕見,這也體現出湖北做強“雙副中心”的信心。2021年,襄陽和宜昌GDP雙雙突破5000億元,分別為5309.43億元和5022.69億元,增速分別為14.7%和16.8%。雖然距離前三位尚有差距,但是宜昌的發展勢頭同樣不可小覷。

              當然,最風光的還是襄陽。作為全國知名的汽車城,其在新興產業發展和對外貿易中具有相對明顯的優勢。更為重要的是,其地處中原、長江中游、成渝和關中四大城市群(經濟圈)的幾何中心,隨著西十高鐵和鄭萬高鐵的加速推進,未來幾年內襄陽將形成聯系四大區域的“高鐵十字”,這將使得“七省通衢”的襄陽資源集散優勢進一步放大。

              就洛陽、襄陽和榆林三城來說,區位和產業都存在較大差異,其發展后勁也與自身所處區域和大環境緊密相關。陜西省社科院研究院張寶通對城叔表示,相比經濟體量上的超越,對榆林更應該抓住的是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定位,打造陜甘寧蒙晉毗鄰區域中心城市。

              他認為,要乘榆林經濟地位上升和國家實施黃河戰略,加快修建包海高鐵,爭取打通青銀高鐵斷頭路,發展交通物流、金融貿易、文化旅游等服務業;加快發展能源化工及其上下游產業,延長產業鏈;加快發展新能源等非煤產業和農牧產品加工業,讓產業多元化。

              與此同時,作為工業重鎮和千年古都,洛陽的產業基礎和文化積淀也不乏優勢。從《洛神水賦》到《龍門金剛》,再到《風起洛陽》,“洛陽IP”一次次出圈,也讓外界看到洛陽文化的潛力。

              不久前,《河南省“十四五”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規劃》明確提出,推進洛陽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制造業優勢再造,匯聚先進生產要素,激發大院大所大企業內在動力,推進傳統產業高位嫁接和新興產業重點突破,打造全國有影響力的裝備制造基地。

              此外,還將建設鄭(州)洛(陽)西(安)高質量發展合作帶。在苗長虹看來,在鄭洛西高質量合作帶背景下,如果能聚焦創新資源和裝備制造業等優勢產業的集聚,提升自己的戰略空間,潛力還是非常大的。

              “新一輪城市競爭中,都有機會,也都面臨挑戰。關鍵就看哪個城市能夠更好地適應新的發展階段,在新格局中發揮自己的樞紐能力。”苗長虹表示。

              責任編輯:

              標簽: 財經新聞 財經報道 葉檀 道達 老法師看盤 股市直播 鄭眼

              上一篇:
              下一篇: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