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dlljd"></for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id="dlljd"><listing id="dlljd"></listing></address></address>

        <em id="dlljd"><form id="dlljd"></form></e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noframes id="dlljd">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房產 > > 正文

              魯商生活服務IPO三個重度依賴,二次遞表趙衍峰壓力大

              來源:樓市資本論微信號 時間:2022-02-15 08:53:33

              自去年下半年,物企IPO開始變得十分冷清,并且沒有一家物企通過聆訊,宛如被港交所冰封。但總有不甘于向命運屈服的,在第一次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失效后,魯商生活服務于1月19日再次遞表。

              樓市資本論了解到,擁有國企背景的物業公司魯商生活服務于2021年5月進行分拆預告后,趕在去年7月2日向港交所主板遞了表。

              在其首次遞交的招股書中披露,這家來自山東的小型物企淡化了“物業”概念,著重將健康服務、城市更新納入業務范圍。但從整體經營看,其仍然存在依靠母公司輸血,尤其存在對母公司業務、地域、收入三個重度依賴,同時毛利率低于行業10個百分點、缺乏新的盈利增長點等問題。

              在研讀其最新招股書后,樓市資本論發現魯商生活服務更新了截至2021年10月31日的經營數據,關于前述問題的相關指標也均有變化,如簽約管理81個物業,已簽約總建筑面超2280萬平米,在管總建筑面約1950萬平米,最新營收4.58億元。但身處對房地產、物業等行業依舊蕭瑟的資本市場,魯商生活服務通過聆訊依舊充滿著不確定性。

              如此看來,魯商生活服務的二次遞表上市之路,充滿了極大的變數,特別是此番分拆IPO可謂是去年7月初才剛上任魯商發展(600223)董事長,并兼任魯商生活服務董事長趙衍峰的第一把火,壓力不小。

              PART

              01

              對母公司的三個重度依賴癥

              不得不承認,從房地產企業拆分而來的物企,大多對母公司依賴過甚,主要項目靠母公司“輸血”,魯商生活服務也不例外。

              資料顯示,魯商生活服務成立于2006年,成立之初,為魯商發展開發的物業提供管理服務。經過15年多的發展,業務范圍已擴展至山東省幾乎所有地級市以及北京和哈爾濱。

              以上市物企的標準衡量,短期看母公司,中期看市場投拓能力;換言之,資本市場更看重物企脫離母公司的獨立能力。

              然而,不論是業務,還是經營,魯商生活服務都難以脫離母公司獨立行走。

              重度依賴一:業務依賴

              樓市資本論了解到,2016年魯商生活服務母公司魯商發展,就開始推進健康產業轉型,2020年更是正式提出“生物醫藥、生態健康”雙輪驅動戰略,欲在健康住宅、生物醫藥、健康養老、城市更新、文化旅游、物業資管、商管運營、智慧科技等領域有所作為。

              而魯商生活服務在籌謀上市的多番變動,也淡化“物業”更名為“生活服務”;在業務上,也有描摹魯商發展的意思,健康服務將融入其社區增值服務中,而魯商發展看準的城市更新領域,魯商生活服務也通過股權投資有所染指。

              然而盡管魯商生活服務有三條業務線,分別為物業管理服務、非業主增值服務、社區增值服務,其近三年營收5成以上收入依然來自物管服務。

              重度依賴二:地域依賴

              除了業務試圖描摹母公司的發展路徑,魯商生活服務的業務也與母公司一樣扎根山東省。

              據招股書披露,截至2021年10月底,魯商生活服務的合約面積達到2280萬方,在管面積達到1950萬方。其中,已簽約建筑面積2050萬平米及在管總建筑面積約1690萬平米,均位于山東省。按此計算,其89.9%的簽約面積和86.6%的在管建面都位于山東。

              同時,從營收來看,2018年-2021 年前十個月,魯商生活服務來自山東省的物業管理服務的收入占比均在80%以上。

              然而這對魯商生活服務而言絕非利事,不僅受區域波動風險可能性大,該公司在山東省的平均物業管理費用也遠低于其他地區;比如2020年,魯商生活服務在山東省平均物管費僅1.69元,同期其他區域該數字已達到2.21元。

              重度依賴三:收入依賴

              而最關鍵的是,魯商生活服務的物管核心業務更是長期依賴魯商發展的項目輸入。

              截至2021年10月底的數據顯示,其45個在管物業由魯商發展集團開發,在管總建面達1240萬平方米,占在管總建面63.6%。

              而這超六成的面積占比,貢獻了魯商生活服務超九成的物業管理營收;可以說,魯商發展帶來的項目,幾乎承包了物業管理服務所有的收入。

              對此,有業內人士表示,雖然開發企業可以在前期給予其下屬的物管企業幫助,但物企也可能會面臨開發企業的掣肘。過于依賴母公司提供的開發物業,母公司開發新物業的能力及經營的任何不利發展,都將會很大程度上影響物業公司獲得相關新物業管理合同的能力。

              但魯商發展能為魯商生活服務保駕護航多久,已然成為一個問題。盡管母公司著力推動大健康概念轉型,但截至2020年末,房地產業務仍然是魯商發展收入的主要來源,占比達86.5%。

              尤其是以房企“三道紅線”標準考量,魯商發展踩中兩道,分別是剔除預收款后高達84.82%的資產負債率,以及0.72偏低的現金短債比。此外,若剔除永續債,公司凈負債率為113.8%,亦踩中紅線。

              對于并未脫離母體發展的魯商生活服務來說,這并不是一件好事。

              PART

              02

              毛利率低于行業10個百分點

              事實上,魯商生活服務依賴母公司輸血、第三方拓展吃力的負面影響,已然在其盈利能力上得以展現,尤其是毛利率,長期低于行業平均水平。

              數據顯示,2020年在港物業服務上市公司的毛利率均值為28.6%,而魯商生活服務2020年該數字僅為19.8%。

              在樓市資本論看來,原因并不難理解,受政策影響,物業費漲價空間有限,而高毛利、高增速的社區增值服務,才是物企盈利空間的藍海。

              而長期依靠母公司輸血的魯商生活服務,5成以上營收來自高成本、高人工的物業管理。此外,在品牌競爭力低的情況下,為了拓展第三方客戶,更是將物業費讓步作為成長的代價。

              招股書顯示,魯商生活服務獨立第三方的平均物業費僅為0.69元,關聯方的平均物業費也只有0.86元,只有魯商發展集團開發的物業收費達到了行業平均水平,在2.24元左右。

              如此低廉的物業費顯然很難有利潤空間,無論是關聯方還是獨立第三方開發的項目,在過去三年毛利始終為負數,公司還需倒貼錢。

              樓市資本論看來,當下,單一的規模指標或者增速指標都不足以詮釋物管公司的成長性,行業正經歷從規模到效率的轉變,促使行業估值深度分化。

              尤其是多元化、差異化的增值服務,正成為物企新的盈利增長曲線;而對于第三方拓展乏力、又不擅增值服務的魯商生活服務而言,如何在消費升級下實現轉型,正成為其亟需考量的命題。

              在2022年的資本市場,其物業概念成色幾何?依然是個懸疑問題。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樓市資本論。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

              標簽: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