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dlljd"></for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id="dlljd"><listing id="dlljd"></listing></address></address>

        <em id="dlljd"><form id="dlljd"></form></e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noframes id="dlljd">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房產 > > 正文

              流動性問題影響上市選擇 物管資本化大潮降溫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時間:2022-02-17 07:23:11

              持續了兩年多的物管行業上市浪潮和并購大勢,至今仍有余波。

              2022年1月,龍湖智創生活、魯商生活服務先后向港交所提交表格,其中后者為二次遞表。2月,金茂物業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再算上去年末萬物云啟動上市計劃,意味著最后一批大型房企也已走上分拆物業上市之路。

              同期,華潤、合景、金科、碧桂園旗下物管企業均有并購動作,說明物管行業的跑馬圈地仍在繼續。

              隨著房地產市場進入存量時代,物管領域在近年來迎來發展機會。過去兩年,大量物管企業登陸資本市場,其中多數由房企旗下的物業板塊分拆而來。借助資本的力量,物管行業并購也開始加速,一批頭部物管企業誕生。

              歲末年初這波上市動作,被視為物管行業整合大潮的延續。但值得注意的是,與以往相比,資本的態度已變得冷靜。部分物管企業的母公司處于流動性危機,同樣影響了其上市選擇。受此影響,物管行業的資本化浪潮正在降溫。

              但在對規模的追求下,并購動作仍將持續。

              資本“末班車”

              物管企業上市大潮始于2018年,當年共有6家物管企業登陸A股和港股,相當于此前四年(2014年到2017年)的總和。到2019年,這一數量攀升至11家,2020年增至18家。2021年,物管上市潮有所降溫,但仍有14家企業完成上市。

              這股熱潮的出現,源于“房地產進入下半場”的大背景。我國的房地產存量規模龐大,但管理的數字化和智能化水平不高。隨著大數據和云計算技術的發展,這部分資產的運營上,具備很大的想象空間。

              過去幾年來,除了少數專業化物管服務企業外,大部分上市的物管公司從傳統房企的物管業務分拆而來。盡管上市時規模大小不一,但普遍得到資本的追捧。

              據克而瑞物管統計,到2020年末,物業板塊的PE均值達到37.00倍。相比之下,房地產板塊的PE均值僅為個位數。

              但到2021年,資本的熱情明顯下降。除了上市數量減少外,同級別物管企業的認購規模和市盈率也有所下滑。上述機構的統計顯示,至2021年末,物業板塊PE均值僅為17.64倍,同比降幅達52.31%。其中,市盈率最高的華潤萬象生活為53.72倍,較上年底下滑64.36%;市盈率最低的彩生活為2.26倍,下滑74.66%。

              該機構還表示,2020年17家在港交所上市的物企從初次交表到成功上市平均歷時137天,而2021年上市的13家物企平均用時205天。

              “物業公司上市大潮正在進入尾聲?!鄙虾R拙友芯吭褐菐熘行目偙O嚴躍進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一方面是因為多數大中型物業公司已經完成上市,另一方面則是由于最佳窗口期已過。他認為,除非是優質物管企業,資本市場的追捧度已經大不如前。

              去年末以來做出上市動作的四家物業企業萬物云、龍湖智創生活、魯商生活服務、金茂物業均背靠傳統房企。其中,萬物云的在管面積達到5.66億平方米(截至2020年末),僅次于碧桂園服務;龍湖智創生活的在管面積也達到2.5億平方米(截至2021年末)。魯商生活服務和金茂物業的在管面積僅在2000萬平方米上下。

              分析人士認為,規模的差異,將使得這幾家公司的上市表現有所分化。但這也將是物管企業的資本“末班車”,隨著資本態度趨于冷靜,物管企業的上市大潮也將歸于平淡。

              值得注意的是,房地產業的流動性危機,也在影響物業企業的上市進程。2021年,中南服務、中梁百悅智佳經歷了二次遞表,并通過聆訊,但最終選擇被收購;祥生活服務宣布暫緩上市;陽光智博終止IPO,換股萬物云;富力物業選擇被碧桂園服務收購。

              這些物業公司直接上市未果,均被認為與母公司的流動性危機有關。事實上,自去年8月以后,不僅房企的IPO近乎歸零,旗下物業公司的上市也接近斷檔。國金證券(600109)表示,“地產行業自去年7月份開始進入下行趨勢,不少房企為了自救不得不出售旗下物業公司?!?/p>

              規模競速仍然激烈

              與房地產類似,物業企業也有著明顯的規模效應。近幾年來,在資本的助推下,物管行業的并購大潮也已展開,并購規模在去年創下新高。

              根據國金證券不完全統計,2021年上市物管公司在并購方面的現金支出超過300億元人民幣,較2020年翻了一倍以上。碧桂園服務是去年并購市場上的最大買家,其對藍光嘉寶服務、富力物業和彩生活的三筆并購,對價都在幾十億甚至達百億元。僅這三筆并購將為碧桂園服務帶去至少2.5億方在管面積,相當于其2020年底在管面積的66%。

              進入2022年,碧桂園服務的收購仍在繼續。2月14日,碧桂園服務發布公告稱,擬收購中梁百悅智佳約93.76%股權。算上去年3月的一筆收購,碧桂園服務收購了中梁百悅智佳的全部股份。

              值得一提的是,中梁百悅智佳曾在去年兩次在港交所交表,并于去年12月通過上市聆訊,但最終仍選擇出售。

              同樣有著兩次交表、通過聆訊經歷的中南服務,于今年1月被華潤萬象生活收購,作價不高于22.6億元。當月,華潤萬象生活還以不高于10.6億元的代價收購了禹洲物業服務50%的股權。

              經過近兩年來的上市潮和并購潮,物管行業的分化格局已雛形漸顯。根據中指研究院的統計,2020年,百強物管企業的市場份額達到49.71%,較2019年增加6.10個百分點。到2021年,其份額已經過半。其中,十強物管企業的規模和市占率增速明顯高于行業均值,“強者恒強態勢顯著”。

              但物業公司對規模的追求,仍然不會就此止步。北京某物管企業相關負責人向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目前物管企業對母公司的依賴度仍然較高,反映出外拓能力和造血能力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資本的估值。因此,通過并購的方式,擴大第三方公司的份額,仍將是各大公司的主要策略。

              他還認為,就目前物管行業的集中度來看,各個層級的企業還有一定的提升空間,這也決定了規模擴張仍有必要。

              與此同時,在商辦、醫院、學校等非住宅業態及城市服務等領域,仍有大量的市場空間。

              中指研究院指出,物管行業的并購仍將持續,且會有如下特點:第一,大魚吃大魚的現象仍將發生;第二,部分中小型物業企業借力并購、市場拓展、戰略合作等手段快速提升市場份額,甚至實現彎道超車;第三,在收并購領域,國資背景的物業服務企業將越來越多地唱主角。

              國金證券則認為,隨著萬物云和龍湖智創生活上市,對規模增長仍有訴求,并購市場預計還將維持一定熱度。但到今年年底,預計物管行業的規模競爭賽或將迎來尾聲,屆時在管規模的排名情況將趨向穩定。

              (作者:張敏編輯:張偉賢)

              責任編輯:

              標簽: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