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dlljd"></for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id="dlljd"><listing id="dlljd"></listing></address></address>

        <em id="dlljd"><form id="dlljd"></form></e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noframes id="dlljd">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房產 > > 正文

              老板人間蒸發!一個百強房企的典型性死亡……

              來源:大貓財經微信號 時間:2022-02-17 13:24:00

              來源| 大貓財經(ID:caimao_shuangquan)

              心懷憂懼的萬科,一直想給房地產市場劃時代。

              2014年底,王石說,“黃金時代退出,白銀時代到來”,這話影響力很大,爭議也很大。

              2018年,接班王石的郁亮,也開始焦慮起來,在萬科的秋季例會上,鮮紅的背景上“活下去”三個大字異常顯眼。

              在形勢還一片大好的時候喊這句話,大家群嘲萬科“制造焦慮”,有人甚至覺得當時房地產還在鉆石時代。

              直到2021年的時候,郁亮再次發言,房地產已經進入管理紅利時代,這話也被解讀為房地產進入青銅時代。

              結果這兩天,萬科的內部會上,郁亮再次發言,房地產進入“黑鐵時代”。

              收入下降、利潤下降、工作難度和強度上升,郁亮自曝,訂機票都已經不訂頭等艙了。反正要么活,要么死。

              被傳裁員的河南建業的胡葆森也在內部會上說,“對已經躺平的房企來說 黑鐵時代都不是了”,暴雷的企業一個接一個,在說白銀時代的時候,王石擔心“下一個倒臺的是萬科”,而無論是青銅還是黑鐵,郁亮的“背水一戰”為的還是那三個大字,“活下去”。

              萬科憂慮的“生死問題”,一直在上演。

              最近,與萬科同在深圳的百強房企光耀地產,因拍賣資產再次回歸大家的視線,其死亡案例也頗有代表性。

              光耀地產知名度不算高,是潮汕商人郭耀名在2002年才成立的公司,專注于惠州,開發了“荷蘭水鄉”、“荷蘭小城”、“荷蘭堡”等一系列的項目。

              惠州比鄰深圳,在惠州蓋房賣給深圳人這門生意,一直都有,但是在千禧年后,不少項目爛尾,光耀地產也在臨深片區搞了一個光耀城,眼瞅著要爛尾,這要是爛尾了,公司基本就完了,結果,靠幾句話給救過來了。

              “先生的湖”策劃案橫空出世,不僅“高逼格”的文青范兒贏得了深圳人的青睞,“魚什么時候來是魚的事,先生什么時候來,是先生的事”等一系列廣告語到現在來看,仍能迷住不少人。

              就靠這幾句話,光耀地產一炮而紅,項目連續3年成為了銷冠,2008年收入才只有7億,而隨后3年間光耀城項目就賣了40億,光耀地產收入沖刺百億。

              吃到了甜頭,光耀地產開始主打“候鳥度假地產”,不僅從惠州走進了深圳,還從長三角進軍多個城市,甚至在韓國的濟州島,還搞起了“中國城”。

              收入越來越好,花錢更是不在話下。

              融資、拿地、搞大項目,高杠桿、高周轉加持,2011年,成立不到10年的光耀地產,進入了全國百強房企之列,也迎來了自己的黃金時代。

              風光的郭耀名也開始進軍“美麗事業”,先是贊助了中國模特新面孔大賽,又冠名了世界模特小姐中國區總決賽,無論是靠情懷還是靠選美,光耀地產終于還是達到了自己的巔峰。

              這時候就該考慮上市了。

              2009年,光耀考慮借殼,結果泡湯,2011年,機會又來了,上市公司新都酒店的控股權轉到了光耀地產手里,如果能注入資產借殼上市,那郭老板的愿望也就得逞了,可惜,房地產監管太嚴格,恒大沒搞定的事,光耀自然也搞不定。

              想通過上市建立一個融資通道的路子基本沒戲了,這時候,光耀的資金面驟然縮緊。

              原來為了沖擊上市,郭耀名到處融資借錢,甚至直接在上市公司占款,同時公司的大項目也占款不少,按他的計劃,上市就能解決這些問題,所以基本是搏一把的思路。

              可惜,上市不成,借的錢還需要還,結果資金鏈緊繃,后來因為債務訴訟進入失信名單,又被金融機構內部拉黑了,正兒八經的渠道已經借不到錢了。

              按說認賭服輸,清資產還債唄,但這位潮汕地產大佬選擇再搏一把,怎么辦呢?借高利貸。

              結果可想而知,很快就暴雷了。

              本來2-3個月的借款,戰線拉長,到討債的上門,民間借貸10多億,利息也滾了10多億,這時候郭耀名對外宣稱的是,再找到3-5億,補上資金缺口,光耀就能活過來。

              話說得好聽,但債權人們很快發現,這大老板已經跑香港不回來了。

              實控人跑路,最終光耀地產在2017年申請破產重整,負債100多億,爛尾項目又坑了購房者數十億,到申報債權時,總額達到了212億,為了找到郭耀名讓他還債,還發布了160萬的懸賞。

              重整4年,光耀地產也沒能等來白衣騎士,2021年中,光耀正式破產清算,宣告“死亡”。

              光耀地產的遺產還剩下點什么呢?

              第一批拍賣資產,包含土地、辦公樓、商鋪、車位等17個項目,最貴的是在深圳的辦公樓,1億起拍,最便宜的車庫,只要41萬,起拍總價約5.5億。

              第二批將要拍賣的是核心資產翡儷港項目及“東平C-04號地”,評估總價3.99億隨附復工復建的條件,后續還有車輛、股票、股權投資等等。

              但是,情形非常不樂觀:

              ●地拿得早,剩余期限不多,所以只有一塊價格較低的地塊有人報名;

              ●商鋪、住宅不少都沒有證,又是一灘沒人趟的渾水;

              ●二手車就更甭提了,貶值飛速;

              ●而新都酒店已退市進入新三板(鯤鵬3),當初1.35億買的股票已經跌了70%;

              ●至于股權投資,旗下多家公司已經分別破產了……

              ●而爛尾樓的拍賣,還有隨附的復工復建的條件,買資產就得繼續投資蓋房子,這行情,誰買???

              拍賣不成,面對的將是20%的降價。清空家底的爛資產和上百億的債務,債權人回本無望,這些債權可能終將打水漂。

              光耀地產是少有的死于黃金時代的百強房企,但基本問題是一樣的,可惜,他們的教訓卻沒什么人吸取。

              那時,大家都在干啥呢?

              拼命地加杠桿。

              在房地產黃金時代,加杠桿是發展和擴張的利器,發債、銀行、信托,能上的手段全上,就連最危險的民間高利貸,那都不手軟,“房價在上漲,很快能賺回來”,地方的小房企在沖擊百億,百億房企在沖擊千億,而已經超過千億的,則是在比誰更接近萬億,當老大可是會上癮的。

              在那個時候,如果有人提議控制負債,就會被認為,非常愚蠢。

              但是,遇到監管,就立刻萎靡起來,無論是去杠桿還是三道紅線,每一次的政策大變動尤其是融資政策的變動,對于房企來講,都是一個生死局,而命運從黃金時代已經注定。

              2021年更慘,規模房企銷售業績無論是金額還是面積,雙雙負增長,這是近10年以來都未曾出現過的狀況。

              營收不行,利潤自然也跟不上。

              截至目前,A股房地產行業下63家上市公司發了業績預告,凈利潤預虧的公司有29家,最高虧損總額963.41億,其中有15家公司的虧損規模超過10億。

              這些預虧大戶,還都挺眼熟的。

              ●目前的“虧損王”華夏幸福(600340),從債務違約到債務重組,雷爆得不小(戳鏈接閱讀),至今仍有3877億總債務、2192億的存續金融債務和累計627.5億的違約債務;

              ●千億房企藍光發展(600466)無懼“三道紅線”融資拿地,結果僅一年的時間,就暴了雷(戳鏈接閱讀);

              ●作為大佬中的大佬,解散了泰山會的盧志強也沒遭住,旗下的泛??毓?000046)也走進了債務漩渦,揮淚甩賣(戳鏈接閱讀)。

              ●而與他們一起走入自救程序的,還有富力、花樣年、中國奧園、當代置業、祥生地產、佳兆業、陽光100、新力控股、建業......

              這些還不是全部,名單一直在更新,降負債成主流,“保交樓”被放在首要位置,但是多年的累積,又豈是朝夕就能完成的。

              2022年,房企是走出至暗時刻,還是走進更暗時刻?

              前景并不明朗,限制政策未松,房企的雷還在爆,一些城市的房價倒是已經下行,對于房企來講,考驗不小。

              可這時候很多大老板想的是啥?估計還是覺得,再借給我點錢,我肯定能緩過來。

              放棄幻想吧。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特色內容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大貓財經。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

              標簽: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