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dlljd"></for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id="dlljd"><listing id="dlljd"></listing></address></address>

        <em id="dlljd"><form id="dlljd"></form></e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noframes id="dlljd">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房產 > > 正文

              加強房地產市場調控、實施城市更新行動,住建部劃定今年工作重點

              來源:新京報 時間:2022-02-25 07:22:15

              堅持“房住不炒”,繼續穩妥實施房地產長效機制;大力增加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全年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240萬套(間);大力推進基于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新城建”……

              2月24日,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王蒙徽介紹了2022年住建部工作重點,包括加強房地產市場調控、推進住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實施鄉村建設行動、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任務、推動建筑業轉型升級等8個方面。

              2月24日,國新辦新聞發布會現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介紹2022年住建部工作重點。新京報記者 陳琳 攝

              王蒙徽介紹,目前,我國每年城鎮新增就業人口超過1100萬,住房的剛性需求比較旺盛。同時,2000年以前建成的大量老舊小區,住房面積小、配套差、質量也不高,群眾改善居住環境和居住條件的要求都比較迫切。新冠肺炎疫情也對居民改善居住條件和居住環境方面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

              我國城市發展已經進入了城市更新的重要時期,由過去大規模的增量建設(新的建設),向存量的提質改造和增量的結構調整并重轉變,“也就是說,從‘有沒有’向‘好不好’轉變,內需潛力巨大。”王蒙徽說,比如,老化的城市基礎設施更新改造,推進基于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都是新的經濟增長點。農房和鄉村建設與農民群眾對現代化生活的需求還不適應,發展潛力巨大。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王蒙徽。新京報記者 陳琳 攝

              他介紹,今年住建部將重點在幾個方面推動好工作。

              在保持房地產市場平穩運行方面,將保持調控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增強調控政策的精準性和協調性。繼續穩妥實施房地產長效機制,保障住房的剛需,同時滿足合理的改善性需求,促進房地產業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努力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

              推進住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面,主要是大力增加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經統計,希望今年全年能夠建設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240萬套(間)。新籌集公租房10萬套,棚戶區改造120萬套。同時,還將加快推進長租房市場建設。

              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方面,將采取多項措施,包括吸引社會力量參與、創新金融支持方式、促進存量住房用途的調整等。

              推進燃氣等城市管道老化更新改造重大工程方面,今年力爭開工改造存在安全隱患的燃氣管道約2萬公里。同時,有序推進城市供水、排水、供暖管網改造、防澇設施建設、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

              大力推進基于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構建國家、省、市三級城市信息模型基礎平臺體系,全面推進智能市政、智慧社區、智能建造,協同發展智慧城市和智能網聯汽車,通過打造示范基地,加快“新城建”項目落地。

              此外,還將推進適老化城市、社區、住房的建設和改造,實施農房質量安全提升工程,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等工作,努力為穩定宏觀經濟大盤發揮積極作用。

              關鍵詞:保障性租賃住房

              今年將新籌集240萬套保障性租賃住房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倪虹介紹,保障性租賃住房受到廣大城市居民特別是新市民、青年人的普遍歡迎。2021年,在人口流入較多的40個重點城市,已經籌集了保障性租賃住房94.2萬套,預計可以解決近300萬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困難,初步形成了多主體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的良好態勢。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倪虹。新京報記者 陳琳 攝

              今年全國將新籌集240萬套(間)保障性租賃住房,較去年有大幅度增長。

              要實現這個目標,在落實好土地的支持政策層面,主要是在五個方面發力,即利用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企事業單位自有閑置土地、產業園區配套用地、存量閑置房屋和新供應土地來建設和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

              要落實審批流程的再造和簡化。上海等21個城市都已經開展了聯審機制,大大縮短了審批時間,提高了效率。同時要落實中央補助。去年,中央為40個城市在預算內投資補助了28億元,今年還將加大中央財政補助資金的支持力度。

              此外,還要落實稅費優惠政策、水電氣價格政策、金融政策等多方面的支持。

              關鍵詞:城市更新行動

              嚴格管控建設超高層建筑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辦公廳主任李曉龍介紹,我國城市發展進入到了城市更新的重要時期,標志就是由大規模增量建設轉為存量提質改造和增量結構并重,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辦公廳主任李曉龍。新京報記者 陳琳 攝

              目前各地探索城市更新的積極性特別高,陸續出臺了城市更新政策法規,完善制度機制,探索多種實施模式。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21年底,全國411個城市共實施2.3萬個城市更新項目,總投資達5.3萬億元。城市更新不僅解決了城市發展中的突出問題和短板,提升了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成為了新的經濟增長點。

              他表示,城市更新行動是個系統工程,就是以城市整體為對象,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城市體檢評估為基礎,以統籌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為路徑,順應城市發展規律,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的綜合性、系統性戰略行動。

              下一階段,住建部將重點從7個方面來推動這項工作。包括健全體系,明確不同城市戰略定位和核心功能,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市化建設,推動縣城綠色低碳建設,使返鄉農民回得去、進城農民留得下。

              優化布局,核心是協調山、水、城關系,調整城市空間、用地、產業結構,推動城市組團式發展,開展城市生態修復,促進城市與自然融合共生;完善功能,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更新改造。

              同時,管控底線。對城市規模、密度、強度、特色風貌、安全韌性等劃定底線,限制城市無限擴張,嚴格管控建設超高層建筑,防止大拆大建。

              此外,還包括提升品質、提高效能和轉變方式,即轉變由房地產主導的增量建設方式,探索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公眾參與的城市更新可持續模式。

              關鍵詞:雙碳

              建設綠色低碳社區,構建15分鐘生活圈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張小宏介紹,近年來,住建部圍繞綠色低碳發展,大力推進生活垃圾分類,開展綠色建筑創建行動,提高建筑節能強制性標準,推進綠色建造、政府采購綠色建材、北方地區清潔取暖等試點工作,都取得了比較顯著的成效,不僅形成了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也為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任務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張小宏。新京報記者 陳琳 攝

              住建部將抓緊推動出臺城鄉建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推動城市綠色低碳建設。首先是優化城市結構和布局,推動組團式發展,加強生態廊道建設,嚴格控制新建超高層建筑,加強既有建筑拆除管理。其次建設綠色低碳社區,加強完整社區建設,構建15分鐘生活圈。三是大力發展綠色建筑,加快推進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因地制宜推進建筑可再生能源應用,優化城市建設用能結構,推進綠色低碳建造。

              打造綠色低碳鄉村。通過構建自然緊湊的鄉村格局,推進綠色低碳農房建設,加強生活垃圾污水治理,推廣應用可再生能源等工作,全面促進鄉村節能降碳。

              同時,強化保障措施。重點要研究建立兩個體系:建立城鄉建設統計監測體系,編制城鄉建設領域碳排放統計計量標準;構建考核評價指標體系。通過對碳排放量動態監測和對節能降碳工作的客觀評價,形成有效激勵和約束機制,共同推動實現城鄉建設領域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關鍵詞:裝配式建筑

              2025年,新建裝配式建筑占比達到30%以上

              張小宏介紹,北京冬奧會剛剛結束,極具科技感和中國風的冬奧場館已成為本屆冬奧會的一大亮點。像冰立方、冰絲帶、雪飛天、雪如意等場館,備受社會好評。這些場館在建設和改造的過程中,踐行了綠色低碳發展理念,充分應用智能建造和裝配式技術,很好地融入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實現了科技與人文的完美結合,既集中體現了我國工程建設水平,也有力展示了智能建造和裝配式建筑廣闊的發展前景。

              在進一步推動智能建造與新型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方面,將實施智能建造試點示范創建行動;加快推廣建筑信息模型技術;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力爭到2025年,新建裝配式建筑占比達到30%以上。

              同時,打造建筑產業互聯網平臺,加強信息共享和供需協調;推進建筑機器人典型應用。研發關鍵技術,編制相關標準,形成一批標志性建筑機器人產品,輔助和替代“危、繁、臟、重”的人工作業,提高工程建設機械(600984)化、智能化水平。

              新京報記者 陳琳

              編輯 陳靜 校對 楊許麗

              責任編輯:

              標簽: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