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dlljd"></for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id="dlljd"><listing id="dlljd"></listing></address></address>

        <em id="dlljd"><form id="dlljd"></form></e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noframes id="dlljd">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房產 > > 正文

              北京今年供地計劃加大租賃住房傾斜力度,“保租房”達233公頃

              來源:新京報 時間:2022-03-01 05:25:43

              新京報訊(記者 段文平)北京2022年供地計劃出爐。2月28日,北京市規自委、發改委公布《北京市2022年度建設用地供應計劃》(簡稱《供地計劃》),計劃安排建設用地供應總量3710公頃,與2021年持平。在住宅用地方面,與去年持平,為1060公頃,其中商品房用地供應下限300公頃,租賃住宅用地300公頃。

              在分析人士看來,今年北京的供地計劃更加注重職住平衡,并通過增加保障性租賃住房(簡稱“保租房”)供應來解決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需求。

              公租房供應減少,“保租房”代替“集租房”

              根據《供地計劃》,2022年,北京計劃安排住宅用地1060公頃,包括產權住宅用地760公頃、租賃住宅用地300公頃,產權住宅用地中,商品房用地供應下限300公頃,這幾項數據均與去年持平。

              圖片來源 北京規自委

              《供地計劃》指出,要繼續堅持“房住不炒”,保持房地產市場平穩運行,租購并舉,持續推進住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強化規劃引領,在實現“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保障剛性住房需求,促進房地產業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的同時,多主體、多渠道加大保障性租賃住房供應,滿足新市民、青年人住房需求。

              雖然商品房用地供應體量與去年持平,但是在區域分布上仍有偏重。其中,大興區商品房用地供應量最多,供應下限為48公頃;其次是豐臺區,為41公頃;順義區商品房用地供應34公頃;朝陽區、石景山區、通州區、昌平區、房山區商品房用地供應量都超過20公頃;亦莊新城則是13宗。

              在產業用地上,位于南城的亦莊新城最多,供應量達到184公頃;其次是大興區,為73公頃。

              中指研究院土地事業部負責人張凱分析,隨著大興機場、亦莊新城、麗澤商務區等南部地區重點區域的建設和發展,產業得以轉型升級,周邊配套和交通亦隨之不斷完善,南城越來越受到購房者的青睞。2022年通過繼續增加用地供應,一方面使南北部地區更加均衡地發展,另一方面也提升了南部地區的職住平衡水平。

              此外,北京2022年土地供應計劃繼續加大向租賃住房傾斜力度,單列租賃住房用地計劃。在300公頃租賃住宅用地中,公租房僅為67公頃,相比去年的150公頃大大減少。去年的“集租房”一列,今年變為“保租房”,供應體量也由150公頃增加至233公頃。

              “保租房”指的是保障性租賃住房,是去年國家提出的一種租賃住房,主要解決符合條件的新市民、青年人等群體的住房困難問題。

              《供地計劃》也指出,重點通過新建、改建、人才公租房納統、市場房源、零散房源籌集等 6 種方式,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積極引導多主體、多渠道建設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保障新市民、新青年住房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在北京2022年首輪集中供地中,共有4宗地配建了保障性租賃住房,配建面積約3.77萬平方米。

              推進職住平衡,引導產城人融合

              北京2022年土地供應計劃另一個特點是,繼續調整職住結構。

              按照《供地計劃》,要分圈層引導職住結構調整,按照全市不低于1:2的比例統籌職住用地布局,在副中心和多點地區安排全市70%左右的產業用地,進一步提高產業用地的集聚度,支持壯大高精尖產業集聚勢能。

              與此同時,按照不低于60%的比例引導租賃性住房進入重點功能區及周邊、軌道交通站點附近等區域,引導產城人融合。堅持完善街區功能,持續強化住宅用地高品質供給,不斷優化土地供應環節對街區民生保障功能的規劃建設配套標準。

              張凱表示,通過在副中心和多點地區加大產業用地供應,可以有效調節職住平衡,緩解市區內人口的職住遷徙,疏解交通壓力,增強市民通勤的“幸福感”。

              新京報記者 段文平

              編輯 武新 校對 賈寧

              責任編輯:

              標簽: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