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dlljd"></for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id="dlljd"><listing id="dlljd"></listing></address></address>

        <em id="dlljd"><form id="dlljd"></form></e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noframes id="dlljd">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房產 > > 正文

              動真格了,“高教洼地”們出路在哪?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時間:2022-03-31 10:03:28

              圖片來源:哈工大深圳校區官網

              蘭州和唐山被潑下一盆冷水。

              西南交通大學近日宣布撤銷深圳研究生院、青島研究生院和唐山研究生院,被認為是第一家正式宣布撤銷異地研究生院的“雙一流”高校。

              就在去年6月,唐山研究生院剛剛迎來首屆研究生畢業。畢業典禮上,唐山市副市長還曾深情回顧雙方的校地合作:“共建西南交大唐山研究生院,不僅是西南交大的唐山情,更圓了唐山的‘交大夢’”。

              “從嚴控制異地辦學”涼意來得真切。幾天前,甘肅省教育廳在回復網友關于中國科學院大學蘭州分院的提問時表示:“省教育廳分管負責同志和相關業務部門專題赴教育部當面溝通,教育部明確反饋中國科學院大學蘭州分院屬中國科學院大學異地辦校,不支持也不鼓勵異地辦校區?!?/P>

              甘肅已為此努力三年,并且還將“支持中國科學院大學蘭州學院建設”寫入甘肅省“十四五”規劃綱要,但現在已然夢碎。

              在引入部屬高校受阻的形勢下,更多的“高教洼地”,尤其是高校資源較為匱乏的中西部經濟大省,將如何找到“出路”?

              01

              圖片來源:西南交通大學唐山研究院官網

              從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校區,到西北工業大學太倉校區,建設異地分校(研究院)成為過去二十年間各地競相追逐的目標。其中,經濟發展迅速的深圳、蘇州和青島可謂是過去20年最大的獲益者。

              與此同時,不少中西部省份也開始寄望于引進中省高水平大學,補上創新短板,實現區域發展能級的躍升。被稱為“高校洼地”的“兩河兩西”地區尤甚。

              截至2021年9月末,河南、河北、山西、江西的普通高校分別高達156所、123所、82所、106所,而本科高校僅為57所、61所、34所和45所,整體層級不高。

              從最新公布的“雙一流”建設高校來看,分別有2所、1所、2所、1所,頭部高校資源匱乏。

              因此,這些地區對于外部高校資源極為渴求。

              在“十四五”規劃綱要中,河南明確提出支持鄭州、洛陽引進國內外優質教育資源開展合作辦學,支持南陽引進國內外高水平大學或建設研究院;江西明確提出“加大力度吸引國內外知名高校在江西開展合作辦學”;河北則以雄安新區為切口,提出“承接首都一批高校整體疏解,或在新區設立分校、分院、研究院等”。

              作為全國第五經濟大省,河南顯然是最著急的一個。“不進則退,慢進亦退,不創新必退”,近兩年河南把創新擺在“事關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在爭取高校資源方面也是不遺余力。

              從官方信息來看,2020年12月,河南省教育廳發布關于細化落實《河南省人民政府中國人民大學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的通知稱,條件成熟時,雙方可探討合作在鄭州舉辦“中國人民大學鄭州校區”。此外,中國民航大學鄭州校區、哈爾濱工業大學鄭州院區將落地的消息也曾廣受關注,其后卻轉為沉寂。

              城叔梳理各省份“十四五”規劃綱要發現,至少有9個省份明確提出引進高水平大學建設分校(研究院)或類似目標。

              整理自各省份“十四五”規劃綱要

              其中,重慶提出,要引進5所國內知名院校,推進中國科學院大學重慶學院、長江生態環境學院(長江生態環境聯合研究生院)建設。隨著“從嚴控制異地辦學”,這些計劃或將命運多舛。

              02

              圖片來源:西南交通大學官網

              從2016年以來,教育部對高效益低辦學的政策就已經開始不斷收緊。彼時,深圳計劃引入武漢大學深圳校區也被要求停止建設。

              2017年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基本建設管理的通知》,要求審慎決策建設新校區,原則上不支持、不鼓勵跨城市、跨省建設新校區,特別是具有本科教學功能的新校區。

              《關于做好2018年度高等學校設置工作的通知》進一步明確,申請設置本科學校的,須不存在跨地市辦學的問題,其后也對異地辦學多次表態“不支持”“不鼓勵”。

              2021年8月,教育部印發《關于“十四五”時期高等學校設置工作意見》,進一步從嚴控制高校異地辦學。不鼓勵、不支持高??缡¢_展異地辦學,特別是嚴控部屬高校、中西部高校在東部地區跨省開展異地辦學,原則上不審批設立跨省異地校區。

              其后,吉林、河北、廣東、山東等多省份陸續出臺政策跟進,并表示將逐步清理和規范現存異地校區。正是這一紙禁令,也讓甘肅、河南等多個計劃引進高水平大學分?;蜓芯吭旱挠媱澸呌诼淇?。

              過去二十年間,中西部高校大規模的“南下”“東建”也被視為這輪政策調整的驅動性因素之一。

              根據蘭州大學高等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盧彩晨等在《我國“雙一流”建設高校擴張模式與區域走向研究》一文中統計,截至2020年4月底,“雙一流”建設高校異地辦學166所,其中逾87%流向東部。

              具體來看,西部“雙一流”建設高校在東部異地辦學20所、東北13所、中部15所。這其中,深圳(38所)、蘇州(20所)、青島(17所)、珠海(7所)擁有異地高校機構數量靠前。

              有觀點認為,如果各類資源肆意流向異地高校的話,異地辦學將會變成“易地搬遷”。教育部在回復相關建議時也曾透露擔憂:“從我國歷史上產生的異地校區辦學情況來看,由于異地辦校會稀釋高校原有優質教育資源品牌,導致學校規范管理呈現效應遞減,難以形成與本校一體化的校園育人氛圍等……”

              經過上一輪“擴張”,重點高校的發展已經迎來新變化。中國高等教育研究會副會長、西北工業大學黨委書記張煒曾對城叔表示,新一輪“雙一流”建設已經實質性啟動,未來將更加注重內涵建設,引導高校向優勢特色發展,展開多樣化探索。

              在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院長別敦榮看來,在西部高教大幅落后的情況下,“東建”“南下”本是西部高校尋求發展和突破最有效率的資源配置方式之一,但一紙禁令使得這些高校面臨尷尬的局面,何去何從不僅會影響到異地校區,還將深刻影響整個大學辦學。

              03

              圖片來源:南方科技大官網

              實際上,受益于上一輪“高校擴張”,東部經濟發達城市的高教短板已經逐步補上。在第二輪“雙一流”建設中,曾有“高教荒漠”之稱的廣東新增3所,深圳也憑借南方科技大學成功“破零”。

              再如“最強地級市”蘇州,也逐漸成為江蘇省內高校資源和創新能力僅次于南京的存在,甚至省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193家)高居全省第一。

              此次唐山研究生院引發擔憂后,西南交大唐山研究院官方微信刊文《交大唐院,從“新”出發》表示,按照教育部要求,學校經慎重研究,決定對唐山研究生院的機構和名稱進行調整,相關研究生人才培養職能由唐山研究院承擔,“培養過程將在成都和唐山兩地完成”。

              由此來看,這輪“清理規范”將進一步規范異地機構的體制及培養模式,部分異地研究生院或將轉設為研究院,一撤了之的可能性并不大。

              西南交大唐山研究院官方微信刊文回應 圖片來源:西南交大唐山研究院官方微信

              眼下,從區域發展來看,中西部地區的“高教洼地”形勢更為緊迫。在引進部屬高校資源受限的情況下,如何找到新的出路?

              事實上,教育部并未完全關上異地辦學的大門,而是更加強調將教育資源留在省內?!蛾P于“十四五”時期高等學校設置工作意見》指出,確需設立省內異地校區的,由省級人民政府統籌,納入本省高校設置規劃,嚴控數量、嚴把條件,按照隸屬關系履行審批程序。

              在這方面,江蘇是一個很好的范例。截至2020年4月,江蘇已經在省內設立異地機構9個,其中6個是從南京流入蘇州。此外,南京大學蘇州校區將正式啟動招生,河海大學常州新校區正在加速推進,南京醫科大學常州校區進入規劃,無錫也正在籌建揚州大學無錫校區……

              沿著這種方向,河南正致力借助省內異地校區調整資源配置。去9月,承載“現代制造河南實驗室”重任的鄭州大學洛陽校區、被河南大學定位為“雙一流”建設高端平臺鄭州校區分別迎來首批新生,其中后者已經入住本碩博2600余人。

              這些異地校區的設立,皆以產教融合為導向,對于推動地方經濟發展與轉型意義重大。

              與此同時,較河南基礎更差的山西表現突出。今年山西大學成功躋身“雙一流”建設高校,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引援強身”戰略,聯合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頭部高校創新機制,對口幫扶,比如現任山西大學校長、書記皆來自北京大學。

              當然,除了省內設立異地校區、“引援強身”之外,謀劃新型研究型大學也是重要嘗試。比如,福州聯合福耀集團董事長曹德旺籌建福耀科技大學,寧波聯合(600051)韋爾股份(603501)董事長虞仁榮計劃成立新型研究型大學等,也是中西部經濟大省值得嘗試的方向。

              在科技自立自強的背景下,不論是對高校,還是地方政府而言,競爭的著眼點不再是高校規模,而轉向服務國家戰略急需,服務產業升級的能力,這或將成為接下來“彎道超車”的關鍵。

              責任編輯:

              標簽: 財經新聞 財經報道 老法師看盤 股市直播

              上一篇:
              下一篇: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