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dlljd"></for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id="dlljd"><listing id="dlljd"></listing></address></address>

        <em id="dlljd"><form id="dlljd"></form></e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noframes id="dlljd">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房產 > > 正文

              豪攬成都229畝地,中海地產凈利潤19年來首次負增長

              來源:西部城事微信號 時間:2022-04-03 07:35:03

              文丨西部菌

              為期三天的成都虎年首次集中土拍正式落寞。

              本次集中土拍,共成交地塊44宗,流拍土地6宗,成交率接近90%,總出讓面積約2565.1畝,總成交金額393.1億。

              從房企端來看,共有33家企業成功拿地,其中保利、成都城投、成華舊改、龍湖、陸港興辰置業、盛城投資各競得2宗;中海、人居各競得3宗。

              除了本地房企,最大贏家就是中海地產了。在土拍前兩日,中海斥資56.51元接連拿下3宗地,總面積約229畝,并且有兩塊地的溢價率都超過了10%,重倉成都的意圖很明顯。

              而在成都土拍市場上豪放出手的同時,中海發布了2021年業績公告。財報顯示,中海歸母凈利潤出現19年來的首次負增長,上一次還要追溯到2002年。

              01

              根據財報,2021年,中海地產系列公司實現銷售合約額3695億元,同比增長2.4%;實現收入2422.4億元,同比上升30.4%。

              不過,這已經是中海地產連續第二年未完成銷售目標。2020年,中海地產把銷售目標定為4000億元,實際只完成3607.2億元;2021年,目標仍為4000億,但實際只完成3695億元(如果按照港元計算,則算完成)

              而與未完成預期銷售目標相比,中海面臨的更大挑戰是,盈利能力持續下滑。

              2021年,中海地產歸屬股東凈利潤401.6億元,同比減少8.54%;毛利率為23.5%,凈利潤率為16.6%。

              在營收增長超30%的情況下,歸屬股東的凈利潤卻減少了接近10%,增收不增利的特征很明顯。

              在地產界,中海有著“利潤王”的稱號,但從近年來的表現看,中海地產的凈利率卻呈現出持續下滑的趨勢。2018到2020年,這一數據分別為27.2%、26.1%、25.7%,而2021年進一步下滑至16.6%。

              從財報中可見,去年中海利潤縮減的原因與直接經營成本大幅增加、聯營項目、投資收益公允價值損益縮水相關。如扣除稅后投資物業公允價值變動收益37.8億元后,股東應占溢利為368.8億元,同比降低4.3%。

              02

              其中,拿地成本的上升,應該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2019、2020及2021年,中海新增土儲每平方米均價分別為1.03萬元、0.99萬元及1.28萬元,并且成本多占銷售均價40%以上。

              近幾年,在土拍市場上,中海屢屢制造“地王”。

              比如,2019年7月,北京中海地產有限公司以79.4億元奪得北京豐臺區花鄉造甲村地塊,樓面價達到6.66萬/平米,一舉刷新2019年全國第一總價地王紀錄。

              2020年8月,中海地產以成交樓面價9508元/㎡,溢價率26.88%,拿下哈爾濱1宗商業用地,刷新了哈爾濱歷史記錄。

              同期,中海在呼和浩特第三次土拍中,以45.9%的溢價在2018年后再奪地王。

              2021年3月,中海25億拿下鄭州北龍湖新地王。

              這些高價地塊遭遇嚴厲的房價調控政策,對利潤的影響可想而知。

              但是,整個地產行業的劇變,并沒有影響到中海的出手豪情。

              2021年,中海地產系列公司新增土地儲備98宗,權益購地金額1610.2億元,新增貨值達3822.1億元。

              這其中,去年下半年中海地產獲地37宗,全年有23宗地塊為底價或低溢價獲取,占全年成交地塊宗數40%。反過來說,全年有60%的地塊的溢價都較高。

              并且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中海拿地均價比2019年和2020年高了接近2000元每平方米。這部分成本如何消化,會如何影響到未來幾年中海的利潤表現,值得觀察。

              03

              身為央企,中海的融資優勢繼續保持。

              2021年,中海加權平均融資成本3.55%,仍保持在行業最低區間;資產負債率58.9%,凈借貸比率32.3%,繼續保持在“綠檔”。

              截至年末,持有銀行結余及現金1309.6億元,覆蓋短期債務綽綽有余。

              這或也是其敢于“逆勢”擴張的底氣。

              但是,面對盈利能力的持續走低,且在整個行業行情都持續下探的情況下,中海的土儲如何保持合理的利潤變現,勢必面臨比之前更大的壓力。

              事實上,從中海的質量把控上,我們已經明顯看到“隱患”。

              從公開信息來看,近幾年中海在全國各地的質量維權事件時有發生。

              如就在最近,重慶中海十里長江瀾庭南區就被指因為質量問題,遭遇業主組織簽名拒絕接房通知書。

              而去年11月成都中海錦江城萬錦熙岸二期小區,也被業主投訴存在相關治理問題,后被職能部門核查部分屬實,并要求整改。

              此外,2020年9月,成都中?!ゅ\江城壹號也被業主投訴,“墻面出現脫落、地面漏水、墻面滲水、停車場積水等質量問題”,后被相關職能部門介入。

              據不完全統計,近幾年,北京、上海、廣州、鄭州、青島等多座城市,都出現了中海項目陷入維權糾紛的尷尬局面。

              04

              近年來,中海在成都的銷售業績不算低。據搜狐焦點報道,今年1-2月,中海在成都拿下成交金額29.73億元,銷售面積11.88萬㎡,成為中海地產西部區域主力。

              而2021全年,中海地產在成都的銷售額為69億元,排名未能進入TOP10榜單。但2020年的銷售額達到了158億元。

              今年首次土拍的高調出手,或意味著中海試圖重新回到往日的戰績。

              去年8月,中海西南總部主塔樓項目在天府新區總部商務區開工。這座設計高度達489米的大廈建成后,將刷新成都的高度。

              就在3月初,該項目模擬地震振動臺模型試驗完成。目前,其4主塔樓仍處于基坑圍護結構和土方開挖階段。項目預計修建時間將持續近五年,預計2026年竣工。

              有此重磅項目打底,再加上這次又一舉拿下三宗地,中海地產未來在成都的存在感不容小覷。

              但在這里,西部菌也還是要呼吁中海認真做好質量把控,對得起成都消費者的期待,對得起社會對央企的信任。

              在地產行業進入下半場的階段,有資金優勢的央企迎來擴張機會,但希望在質量上,央企同樣能夠做好示范。這方面,中海地產能不能從“利潤王”升級為質量模范生?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西部城事。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

              標簽: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