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dlljd"></for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id="dlljd"><listing id="dlljd"></listing></address></address>

        <em id="dlljd"><form id="dlljd"></form></e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noframes id="dlljd">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房產 > > 正文

              被疫情改變的城市“賽道”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時間:2022-05-09 09:16:44

              圖片來源:新華社

              疫情三年,不僅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方式,亦改變著生物醫藥行業的格局。

              近日,“疫苗之王”科興生物發布2021年年報,引來市場側目:公司全年銷售額193.75億美元,同比增長3694.36%;實現歸屬于公司股東的凈利潤84.67億美元,同比增長7571.97%。論盈利能力,已全面超越貴州茅臺(600519)。

              作為重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近年來,不少城市都在生物醫藥賽道上積極發力。在疫情催化下,新冠疫苗、核酸檢測等產業極速擴張。A股年報季收官,我們試圖從上市公司角度,看看城市相關產業發展和區域經濟走勢。這背后,也在很大程度上體現出城市的產業積淀和創新實力。

              01

              作為一家老牌疫苗生產企業,科興生物曾生產出全球第一支SARS冠狀病毒滅活疫苗,全球第一支甲型H1N1流感疫苗。不過,要說業績拔地而起,還是最近兩年的事情。

              年報數據顯示,2019年,科興生物營收、歸母凈利潤分別為2.46億美元、0.45億美元。2020年6月,科興疫苗在國內獲批緊急使用,公司當年業績翻倍——營收、歸母凈利潤分別達到5.11億美元、1.10億美元。2021年更迎來指數級增長,營收、歸母凈利潤分別達到193.75億美元、84.67億美元。

              圖片來源:科興生物2021年年報

              對于業績暴增,科興生物稱,主要得益于新冠疫苗CoronaVac的銷售。

              公開信息顯示,這款疫苗由北京科興中維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下稱“科興中維”,系科興生物孫公司)研發,由北京、大連兩大基地生產,在近60個國家和地區獲得緊急使用授權或有條件批準。截至目前,科興新冠疫苗已在全球供應量超28億劑,占全球供應量的約1/4,其中國內捐贈3億劑。

              從全國來看,已有7款新冠疫苗產品獲批上市,其所屬單位分別是國藥中生武漢所、北京所,科興生物,智飛生物(300122),康希諾,康泰生物(300601)和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生物學研究所。根據華創證券統計,2021年,科興、國藥、智飛生物、康希諾產能分別為20億劑、50億劑、5億劑和4~5億劑。

              圖片來源:華創證券

              其中,北京獨占國藥中生和科興生物兩家疫苗頭部企業,去年累計產量達50億支,約占全球總量四成。雖然國藥不是上市公司,具體銷售數據難以獲知,但外界認為其收入水平應與科興相當。

              這無疑也帶動北京生物醫藥行業整體增長。2021年,北京醫藥制造業增加值較上年增長252.1%,占全市規上工業比重從2020年的11.5%,大幅提升至30.2%。

              此外,2021年,重慶智飛生物凈利潤突破百億元(102.09億元),增長2倍有余,借此超越復星醫藥(600196)成為A股疫苗概念股首位;天津康希諾成功扭虧,并實現歸母凈利潤19.07億元;深圳康奈生物歸母凈利潤達到12.63億元,增長近1倍……這皆與其新冠疫苗產品銷售有關。

              憑借規模效應及旺盛的海外需求,這些第一、第二梯隊的疫苗企業,也有望為各自城市的生物醫藥相關產業,注入動力。

              02

              “疫苗看北京,檢測看廣東?!边@句話基本概括了國內新冠疫苗和檢測領域的區域分布格局。北京憑借國藥、中興占據新冠疫苗絕對市場,而廣深引領下廣東新冠檢測A股上市企業達10家,占據總數三分之一。

              圖片來源:新華社

              Wind數據顯示,A股市場上有新冠檢測概念股35支,2021年營業總收入達1879.82億元,歸母凈利潤總計達到400.87億元,企均盈利近11.5億元。其中,除賽力醫療虧損0.46億元外,其余概念股皆實現盈利。

              不久前,塞力醫療透露,旗下塞力醫檢已成為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上海市臨床檢驗中心認可的第三方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機構,扭虧預期較為樂觀。

              從地域分布來看,廣東憑借10支新冠檢測概念股排在第一位,占據總數近1/3,其中廣州、深圳分別有3家、4家。浙江、北京、上海、江蘇分別有6家、4家、3家、3家,跟廣東一起排名前五。

              從營業總收入來看,廣東、浙江、北京、上海、江蘇分別為557.69億元、307.84億元、243.44億元、439.28億元、65.83億元。

              中商產業研究院分析數據顯示,過去三年中國核酸檢測市場增速處在18%-19%之間,預計2022年市場規模將進一步增至146億元。

              目前,國內核酸檢測重點上市企業主要有迪安診斷(300244)(浙江杭州)、金域醫學(603882)(廣東廣州)、達安基因(002030)(廣東廣州)、圣湘生物(湖南長沙)、邁克生物(300463)(四川成都)、碩世生物(江蘇泰州)、明德生物(002932)(湖北武漢)、凱普生物(300639)(廣東潮州)、之江生物(上海)等9家,其中迪安診斷、金域醫學2021年營業收入均突破100億元,分別達到130.83億元、119.43億元。

              從業績增幅來看,長沙圣湘生物、武漢明德生物、上海之江生物、廣州達安基因兩年營收增幅超過5倍,除之江生物外,另外三家企業歸母凈利潤兩年增幅均超過30倍。核酸檢測相關服務放量是業績迅猛增長的重要原因。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洞察2021:中國第三方醫學診斷行業競爭格局及市場份額》分析,第三方醫學診斷行業屬于技術密集型和資本密集型行業。由于規模效應及先發優勢,目前國內已經形成以金域醫學、迪安診斷、艾迪康、達安基因為首的四大龍頭企業。其中,金域醫學市場份額最高,占比超30%。

              值得一提的是,艾迪康正在沖擊IPO,其招股書披露2021年營收約33.8億元,凈利潤為3.22億元,目前占據國內第三方檢測市場份額8%,2020年和2021年僅核酸檢測業務收入就超過20億元。

              對于持續“重倉”生物醫藥的蘇州,這亦是一個不小的突破。不過,坐擁金域醫學、達安基因兩大龍頭的廣州是無可爭議的“檢測冠軍”,占據絕對的市場份額。與此同時,杭州、上海、成都等城市,也表現出一定的競爭力。

              03

              新冠疫苗與檢測服務領域的競爭與變數仍在持續。幾天前,九安醫療(002432)一季報披露,報告期內實現營收217.37億元,同比增長6646.7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43.12億元,同比增長高達37527.35%。

              單季狂賺百億元,九安醫療也成為A股凈利“增幅之王”。其中,iHealth新冠抗原檢測試劑盒在美銷售是其業績暴增的主要動因,九安醫療稱,受美國疫情發展的影響,當地對新冠抗原檢測試劑盒產品需求大幅增長。

              這是今年一季度天津較為低迷的工業增速中,難得的一抹亮色——一季度天津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0.6%,而生物醫藥產業鏈增加值增速則達到18.7%。

              圖片來源:新華社

              從更大范圍來看,新冠檢測概念股已成為生物醫藥賽道上的“最大變量”。統計顯示,相比2019年,2021年A股醫藥上市公司中“修正營業利潤”增幅前26名的公司中,有19家的增長顯著受益于疫情。

              從歸母凈利潤來看,2019年A股生物醫藥排名前三的企業分別是恒瑞醫藥(600276)、邁瑞醫療(300760)、云南白藥(000538);2020年排名前三的是英科醫療(300677)、邁瑞醫療、恒瑞醫藥;2021年排名前三的是智飛生物、邁瑞醫療、ST康美;今年一季度前三是九安醫療、安旭生物和邁瑞醫療……

              頭部企業排名變動如此之快,遑論其他腰部企業排位。這些“變量”(企業)皆與新冠檢測與服務高度相關,正逐漸重塑生物醫藥賽道的競爭格局。

              新冠疫苗與檢測服務企業對于地區相關產業的影響也越發凸顯。

              去年7月,北京市發改委曾透露,國藥北生研、科興中維兩支疫苗累計產值突破1200億元,帶動醫藥制造業增加值增長2.9倍。

              2021年,北京醫藥制造業規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達3676.35億元,同比增長173.2%;利潤總額達2140.55億元,同比增長939.1%。根據全市規上工業營收(28053.99億元)、利潤總額(3664.91億元)測算,醫藥制造業分別占據13.1%和58.41%。

              而“檢測冠軍”廣州,也于近日發布國內城市首個針對醫學檢驗細分行業領域的產業政策——《廣州市關于加快推動醫學檢驗產業集群發展的實施方案》。2021年,廣州醫學檢驗產業規模近500億元,在技術研發能力、經營企業數量等指標上排名全國前列。

              責任編輯:

              標簽: 財經新聞 財經報道 老法師看盤 股市直播

              上一篇:
              下一篇: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