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dlljd"></for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id="dlljd"><listing id="dlljd"></listing></address></address>

        <em id="dlljd"><form id="dlljd"></form></e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noframes id="dlljd">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房產 > > 正文

              要聞:中國家庭房齡大數據:超八成建于1990年后,樓市未來增量在哪里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林小昭 時間:2022-06-29 06:37:22

              [ 很多城市的樓房將不再是增量的快速變化,而是存量在技術上做一些變化,比如老舊小區改造、加裝電梯、拓展停車功能等,從而更好地滿足需求。 ]

              中國現有的住房,主要建于什么時候?


              【資料圖】

              國家統計局近期公布《中國人口普查年鑒-2020》,第一財經記者整理計算了其中的相關數據后發現,中國家庭住房中,1990年以后建的房子占據了85.6%,僅14.4%的家庭住房建于1990年以前;此外,建于本世紀的房子達到65%。

              《中國人口普查年鑒-2020》詳細披露了第七次人口普查的分項數據。根據年鑒的說明,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采用長、短兩種普查表。普查短表包括反映人口基本狀況的項目,由全部住戶(不包括港澳臺居民和外籍人員)填報;普查長表包括所有短表項目和人口的經濟活動、婚姻生育和住房等情況的項目,在全部住戶中抽取10%的住戶(不包括港澳臺居民和外籍人員)填報。由于普查長表是按戶抽樣并進行登記,因此人口總數以及各種人口結構數據的抽樣比會存在略微差異。

              其中,長表數據資料的第九卷“住房”里,包括了全國和各地區按住房建成時間分的家庭戶住房狀況。

              第一財經記者整理計算了相關數據,以10年一個周期來看中國家庭住房的建成時間,20世紀90年代的占比達到了20.6%,21世紀00年代的占比達到30.3%,21世紀10年代的占比達到34.7%,可見1990年以后尤其是新世紀以來是我國住房建設的高峰期。其中,如果單看城市的部分,這一占比更高。數據顯示,我國城市家庭住房中,88.4%是1990年以來所建,68.1%是本世紀所建。

              58安居客房產研究院分院院長張波對第一財經分析,近20年來是中國房地產建設最快的時期,不僅推動了整個市場快速發展,而且同期中國人均居住面積也得到了迅速提升。

              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家庭戶人均居住面積達到41.76平方米,平均每戶居住面積達到111.18平方米;我國城市家庭人均居住面積為36.52平方米。

              中原地產首席市場分析師張大偉也對第一財經分析表示,2000年以來我國住房建設體量是非常大的,現在住在1990年以前建的房子的人群占比較低。

              另一方面,由于大部分家庭住房都建于1990年以后,尤其是2000年以后占比達到了三分之二左右,這也意味著當前我國的房地產市場很難再保持高速增長的勢頭。未來市場發展特點將是結構性的變化,部分人口流入的大中城市、都市圈、城市群是樓市增量的重點;從產品結構來看,改善型的產品、適應老齡社會需求的產品等將會是重點。

              第一財經記者梳理《中國統計年鑒2021》與2021年經濟社會發展數據后發現,2021年我國新增城鎮人口1205萬人,創下26年來新低;2021年我國城鎮化率提升0.81個百分點,提升幅度26年來首次低于1個百分點。

              張波說,未來樓市需求增量,將會跟整個城鎮化的提升保持一定的同步,現階段,我國城鎮化高速增長的階段已經過去,下一步會呈現比較分化的特征。一些熱點城市如杭州、合肥等,仍有大量的人口流入,人口凈流入常年位居前列的城市,其房地產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未來不同城市的表現分化會比較大。

              與此同時,一些城市的存量房將加快改造。數據顯示,建于上世紀的房子占比達到了35%,在城市這一占比也接近32%,而上世紀建設的很多房子為樓梯房。張波分析,很多城市的樓房將不再是增量的快速變化,而是存量在技術上做一些變化,比如老舊小區改造、加裝電梯、拓展停車功能等,從而更好地滿足需求,這在一二線城市會表現得更加明顯。

              分省份來看,以2000年為界,家庭住房建于2000年以前的占比最高的是上海,達到了50.4%,遼寧和天津位居二、三位,整體來說這些地方的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較早,另外部分大城市主城區大規模拆遷較少,老舊改造、微改造較多,因此建于2000年以前的住房也更多。

              如果以1990年為界,1990年以前所建家庭住房占比最高的是天津,達到了23%,遼寧、上海和陜西也超過22%,山東和河北超過20%。

              相比之下,有7個省份1990年以前所建房子占比低于10%,分別是寧夏、西藏、新疆、青海、廣西、安徽、江西,主要來自中西部地區尤其是西部地區。

              隨著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等戰略的實施,加上2008年以來沿海產業加速向中西部轉移,中西部的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很多城市的住房都是新世紀以后尤其是2008年以后所建,整體的居住面貌發生了深刻變化。不少中西部農村原有的房子雖然比較破舊,但在脫貧攻堅戰、鄉村振興等戰略實施后,農村的住房也已舊貌換新顏。

              責任編輯:

              標簽: 樓市未來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