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dlljd"></for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id="dlljd"><listing id="dlljd"></listing></address></address>

        <em id="dlljd"><form id="dlljd"></form></e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noframes id="dlljd">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房產 > > 正文

              觀天下!地產美元債持有人僅剩的體面:拿回利息

              來源:路數微信號 時間:2022-07-18 17:48:18

              這是路數的第四十九篇原創文章


              (資料圖片)

              如果不是因為上坤地產(06900.HK)美元債“展期”方案的出現,房企對美元債利息的態度大致有兩種:要么躺平違約,要么用現金付。

              上坤是第三種:資本化利息。

              也就是發行等額新債券抵利息,從而利息也“展期”。這種情況自2021年四季度以來,在地產美元債公開“展期”潮里很少見。▼

              之所以關注利息,是因為相比較兌付不了的本金,大部分開發商還是愿意支付利息。至于本金的兌付,僅限于小概率事件甚至天方夜譚。

              地產美元債一窩蜂做交換要約。交換要約作為債務管理手段的一種,通俗點講,就是在獲得一定比例的持有人同意后,發行新債券交換舊債券,延長到期日,實現“展期”。

              不管方案如何,持有人會被房企告知,公司盡力了、極限了,諸如此類。

              如果覺得詫異,房企會用“預期偏差”解釋。

              一位面臨流動性枯竭的閩系房企CFO不久前對路數稱,外界覺得公司資產在核心城市,環境也會改善,只要努力撐下去,到最后會是個好孩子。但今天看來,所有的假設都出現預期偏差,而這個偏差不在公司能掌控的范圍內。

              據說這位高管最近跟債券持有人說得最多的兩句話是:還沒有建倉地產債的要慎重,如果建倉了的真得要祈求上天。

              1

              發行等額新債券抵利息的方式,在房企境外債務重組方案中更常見,稱為payinkind(PIK)。

              例如2022年的當代置業(1107.HK)和2016年的佳兆業(01638.HK)。▼

              美元債“展”利息其實跟“展”本金一樣,就是把同意做交換要約的舊債券未付利息,跟本金一起納入新債券的發行金額。

              在上坤的案例中,同意交換要約的持有人,會在7月18日收到一筆為期364天的新債券替換舊債券,票息不變。

              不過,新債券條款中有強制提前贖回權(Mandatory Early Redemption)。按約定,上坤要在10月18日支付舊債券的未付利息和這部分未付利息在3個月內產生的利息。

              如此一來,持有人等同于在接下來的前3個月里拿到了更多的債券和相應的利息。

              跟那些交換要約方案里給前置現金、早鳥費等的房企比,上坤的方案沒有太大吸引力。

              再退一步,跟銷售體量不相上下的大唐地產(2117.HK)和領地集團(06999.HK)比,前兩家在交換要約時及時支付同意部分的利息。上坤利息也“展期”,可見艱難。

              當然,對比沒付美元債利息的房企,例如最近的融信中國(3301.HK),上坤好歹在嘗試如何付。

              2

              不用太意外。接下來,絕大多數房企的美元債交換要約方案都會被通過,且同意率不會低。

              因為大多數持有人除了同意,沒更好的方法。

              從HY級到IG級,地產美元債哀嚎一片。特別是民營房企美元債,不是骨折價而是癱瘓價。

              持有人無論是同意還是不同意交換要約,基本在二級市場上賣不出什么價錢,可能2折,更多低于1折。另外,信用債在償付順序上本就排在購房者、在建工程等后面。

              持有人投同意票,運氣好可以拿到早鳥費、小比例前置現金外加利息。運氣不好至少還能拿點利息。至于本金,統統交給時間回答。

              如果持有人沒投同意票。去年,個別房企還能兌付不同意的部分,比如上坤(06900.HK)、海倫堡。而今年,肉眼可見不太可能會兌付。等待著的將是持有人和房企之間的拉鋸博弈。

              路數在《我目睹了,別人家房企們還美元債的各種姿勢》一文中曾梳理過房企會如何應對不同意部分。

              后來,朋友提醒路數忽略了一種應對方式——擺爛,好聽點叫冷處理,冠冕堂皇點是一視同仁對待。陸續有房企在債券到期后選擇不溝通不處理不在30天的寬限期內兌付利息,讓舊債券違約。

              是的,個別開發商把交換要約也要弄變形。

              交換要約確實是緩解房企境外流動性壓力的辦法之一。今年4月起,交換要約機制也被引入國內,用于境內銀行間債券市場。

              地產美元債交換要約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里不會停,并且評級會認為當中的多數是困境置換而非主動債務管理。

              至于那些去年做過交換要約的,今年還會來一遍。

              3

              外界對地產美元債的普遍刻板印象是高息。但其實,IG級的地產美元債融資成本可以很低。

              不少民企地產也曾是IG級。即便是HY級,可以通過不斷地履約兌付,降低融資成本。

              如果把路勁基建在1997年發行的美元債作為民營房企第一單的話,地產美元債到今天歷經25年,尚年輕。繁榮期在2016年左右才開始。

              但現在,地產美元債市場進入停滯期。

              換句話說,一定時間內,絕大多數房企不可能在海外新發行美元債,獲取新增融資。而交換要約只不過讓之前的借款能盡量續著而已。

              一位華東房企的朋友在折騰完美元債交換要約后有些沮喪。他對路數說,公司從上市、評級,到發債,一步步穩扎穩打,希望厚積薄發。但做完交換要約,感覺把自己長時間的驕傲和堅持親手埋葬一樣。

              他的這番話使路數想起王小波在《黃金時代》里的一句:

              后來我才知道,生活就是個緩慢受錘的過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變得像挨了錘的牛一樣。

              套用在地產行業上,它不會再有往日的繁榮。同樣,曾經的地產富翁或許要接受為了企業渡過難關追加實控人擔保后,自己成為“負翁”。

              不知道會有多少房企最后會兌付本金。這里有必要提一下寶龍地產(01238.HK)。在7月初那場約25分鐘的美元債溝通會上,許華芳多番道歉,并2次表態“一定會還,一定會負責到底”。

              多數美元債持有人愿意給房企時間換取空間。同時,去年4季度開始的交換要約,基本都把新債券到期日集中至2023年。

              房企無非是賭一年或兩年后市場能轉好。和持有人的“展期”溝通時,房企也會傳遞“行業最難時刻已過”這層意思。路數不知道這會不會文章一開始那位CFO口中的“預期偏差”。

              但持有人也會困惑。就像電影《無間道》里的那句臺詞:

              明明說好是三年,可三年之后又三年,三年之后又三年。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路數。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

              標簽: 交換要約

              上一篇:
              下一篇: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