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dlljd"></for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id="dlljd"><listing id="dlljd"></listing></address></address>

        <em id="dlljd"><form id="dlljd"></form></e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noframes id="dlljd">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房產 > > 正文

              【當前獨家】龍頭房企成“碳減排”主力軍

              來源:新京報 時間:2022-10-11 06:24:31

              在“雙碳”目標下,不少上市房企陸續投身于“碳減排”的大潮。

              那么,房企如何踐行“碳中和”?尤為重要的一個觀察窗口是,越來越多龍頭上市房企披露了《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簡稱“ESG報告”),體現了上市房企減碳的實踐路徑。新京報記者以2021年銷售額排名前20的房企為統計范圍,20強房企中有85%披露了其綠色智慧住宅的進展,僅恒大、綠地控股(600606)、陽光城(000671)3家尚未披露ESG報告;另據克而瑞統計,今年一季度銷售額排名前50的房企中,有48%的房企披露了綠色智慧住宅數據。這體現了龍頭房企是綠色建筑領域的主力軍。

              從2021年龍頭上市房企的ESG報告看出,萬科、碧桂園、華潤置地、中海地產等龍頭房企都建立了一套綠色產業鏈,其減碳路徑主要體現為“綠色設計-綠色規劃-綠色施工-綠色運營”,從建筑的全周期來實現減碳的目標。


              (相關資料圖)

              競逐綠建賽道,萬科、碧桂園成“領頭羊”

              對于上市房企來說,綠色建筑無疑成為減碳的重要抓手,也成為其產品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目前,上市房企著力推動綠色建筑的發展。新京報記者根據已發布的ESG報告數據梳理,2021年,萬科、碧桂園、龍湖的累計綠色建筑認證面積排名靠前,其中,萬科和碧桂園分別以2.89億平方米和2.21億平方米的規模遙遙領先,起到了“領頭羊”的作用。

              此外,從2021年新增的綠色建筑認證面積來看,萬科、碧桂園、龍湖、華潤置地、招商蛇口(001979)排名靠前,也反映出這些企業對于綠色建筑的重視和推動。

              除了綠色建筑外,更具環境友好型的裝配式建筑也成為房企建筑發展的新方向。目前,在裝配式建筑的賽道上,萬科、碧桂園、招商蛇口、綠城中國、新城控股(601155)等都積極布局,同樣也有遠大住工、中國建筑(601668)、北京住宅產業化集團等專注于裝配式建筑的“專業賽手”。

              “讓機器人建造房子”代替“危重繁雜”的人工作業的同時,更減少了對環境的污染。因此,不少龍頭房企不惜重金殺入智能建造,碧桂園在智能建造領域更為突出,從2018年自主研發至今,碧桂園旗下廣東博智林機器人有限公司有23款建筑機器人開啟商業化應用,累計應用施工面積超1000萬平方米。

              在房子建造的源頭和施工的過程中實現低碳,是上市房企減排的重要路徑之一。但是,從房企發布的ESG報告來看,綠色建筑主要以龍頭房企來推動,尚未形成全行業的合力,這也是今后房企的努力方向。

              轉變運營方式,綠色“變革”來襲

              為了實現減碳的目標,如何實現綠色運營成為房企轉變運營模式的方向。從房企發布的ESG報告來看,綠色運營通常包括能效管理、物業運營、水資源管理、廢棄物管理多個維度。

              在能效管理方面,不少先行房企開展了綠色生產方式的變革。比如,旭輝于2021年在上海打造了首個超低能耗住宅項目上海世紀古美,相較于普通建筑,上海世紀古美每年能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超1200噸,節約標準煤超500噸。

              同樣,作為全世界規模最大的被動房在建項目,龍湖所打造的龍湖·列車新城采用國際先進的被動房技術,應用了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筑、生態修復、太陽能(000591)光伏發電等多項世界先進的綠色節能生態技術,保證同等舒適度的條件下,在現行節能75%標準上,節能效率再提升60%。

              以節約水資源為例,碧桂園旗下的廣州思科智慧城就是個典型代表,其以海綿城市的建筑標準建造,包括雨水花園、下沉式綠地、綠色屋頂、透水鋪裝等海綿設施,能夠像海綿一樣對“徑流雨水進行消納”。

              中海地產在2022年正式啟動雙碳戰略,其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年達到峰值。為此,中海地產細化了各個環節的節能目標。比如,在減排上,其商業項目以2019年為基準,2023年碳排放降低3%;在節水上,創新項目以2020年為基準,實現2023年耗水密度降低5%。

              除了節能外,還要“開流”。在新能源使用方面,2021年,萬科率先采用了光伏發電,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接入廠區電網,享受優惠電價,達到節約用能成本、降低能耗目的。截至2021年底,萬科旗下已有8個商場完成光伏發電設備安裝,公區用電比例達到2%。

              此外,萬科雙碳戰略走在前列的還有應對氣候變化。萬科率先在2021年第二十六屆聯合國氣候大會企業氣候行動中提出“中國企業氣候行動倡議2021”之十大行動策略,包括制定有雄心、可落實的“碳中和”目標及實現策略、提升能效,采用節能、綠色、低碳的生產技術和管理方式、擴大利用可再生能源,探索發展儲能、負排放技術等。

              綠色融資支撐,推動產業鏈“變綠”

              值得一提的是,綠色金融作為構筑“綠色”競爭力的關鍵支撐,進一步為綠色建筑、節能減排項目、可再生能源應用提供支持,推動企業成長和可持續發展的正向循環。

              在《綠色債券支持項目目錄(2021年版)》中,增加了有關綠色建筑、可持續建筑等國家重點發展的綠色產業領域類別,綠色建筑領域是綠色債券的重點支持方向。

              在政策東風的支持下,綠色金融領域迅速發展,大量綠色金融產品涌現。對于房地產行業來說,綠色債券以綠色建筑為融資標的,更受到房企的歡迎,也是房企創新融資方式、推動綠色建筑的新機遇。

              據中指研究院統計,2021年,房企共發行綠色債券總額約608.98億元,同比增長一倍;占房企發債總額約7.5%,同比增加4.5個百分點。進入2022年,境內綠色債券發行規模飆升,但受限于房地產行業融資偏緊、綠色債券資金用途限制嚴格,境內房企綠色債券發行總額為160.88億元,占境內綠色債券發行總額的1.5%,且發行企業以央企為主。

              2021年,弘陽地產、金地集團(600383)、融信中國等房企成功發行首筆綠色債券。其中,融信中國發行國內行業首單“綠色+碳中和”債券;旭輝控股則獲批首筆初始額度近28億港元的綠色銀團貸款。

              隨著我國向“碳中和”目標的邁進,中指研究院預測,未來,綠色金融的發展將會提速,綠色建筑作為綠色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監管部門也會從投資規模、業務創新、機制完善等多個角度鼓勵金融機構支持綠色建筑發展。

              毫無疑問,對于房企來講,減碳意味著一場全鏈條的變革,從產品設計、產品施工到產品運營,需要綠色減碳理念的頂層設計和全環節的貫徹,最后才能實現減碳的目標。

              采寫/新京報記者 徐倩

              責任編輯:

              標簽: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