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dlljd"></for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id="dlljd"><listing id="dlljd"></listing></address></address>

        <em id="dlljd"><form id="dlljd"></form></e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noframes id="dlljd">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房產 > > 正文

              關注:出險房企的黎明

              來源:樂居買房 時間:2022-10-20 09:36:33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文/樂居財經 曾樹佳

              孫宏斌終于可以長舒一口氣了。融創名下一處核心資產,等來了“白武士”。

              在找錢方面,老孫向來不負眾望。據說10月12日,他現身北京東直門北大街8號集團總部,組了一個四方簽約儀式,中國華融、中信信托、上海浦發銀行(600000)都參與了進來,繼續給上海董家渡項目提供授信,資金支持規模最高可達80億元,其中有可能涉及債轉股的內容。

              上海董家渡項目以及北京泛海國際項目1號地塊,是三年前孫宏斌作價125億,從泛海盧志強手中接下的,其傾注了不少心血。但現在現金流吃緊,若要繼續撬動系項目,必須尋找外力馳援。

              融創內部都指著這兩個核心項目,為公司創造更多的現金流。如今能與金融機構協商,讓項目繼續運轉,是再好不過的事情了。

              據樂居財經獲悉,北京泛海國際項目1號地塊與上海董家渡項目,隸屬于泛海建設控股有限公司。早在2020年11月,融創房地產集團將持有泛海建設控股價值90億股權數額,出質予上海浦發銀行嘉定支行。

              在融創爆出流動性危機之際,債權人上海浦發銀行肯繼續給上海董家渡項目提供授信,無疑給孫宏斌吃下了一顆定心丸。

              許多開發商旗下的違約項目,因為與債權人拉扯不斷,往往落得被凍結的尷尬境地,以至于踟躕不前,最終擱淺爛尾。如若能像融創一樣,與金融機構和解,驅動項目繼續前行,那或許可以解決眼下的燃眉之急,熬過寒冬。

              所幸目前在政策的支持下,房企與債權人達成一致、重啟項目的例子越來越多,包括世茂、泰禾、佳兆業等房企,已與許多項目債權人達成和解,不僅解除了房產查封,有的債權方還提供了再融資和各類資源。

              “和”則兩利

              金九銀十,雖然樓市仍沒有太大的起色,但地產界內,到處傳來項目復工的消息。

              國慶假期里,鄭州“大干30天”保交樓專項行動滿月,全市已排查出的147個已售停工、半停工商品住宅項目中,有145個實現全面、實質性復工。這張成績單,算是在城市之中做出了實踐范例。

              而公司層面,此前9月,恒大集團召開保交樓周例會,許家印指出,目前公司保交樓項目共706個,未復工項目僅有38個,要求月底必須全面復工;佳兆業粵東集團也全面復工復產,沖刺保交付目標。

              此前,許多違約的項目,因為與債權人拉扯不斷,往往落得被凍結的尷尬境地,以至于難獲進展;即使想艱難復工,項目的債務牽涉甚廣,一宗土地或在建工程質押給多家金融機構,也增加了“白衣騎士”入局的難度。

              因此,不少房企寄希望與金融機構等債權人達成和解,實現復工和復銷。現實中,擱淺的項目能夠重新運轉,背后也少不了債權人與債務人的握手言和。

              這是一個博弈的過程,債權方與債務方都希望自身的利益最大化。他們都更希望拿到現金流,這比對著項目干瞪眼更為實際。由此,近來市場上各種化債方案繼續產生。

              前不久,就有消息稱,佳兆業擬在10月后,敲定離岸債務重組路線。路透社引述消息人士指出,重組計劃提議分期償還美元債務本金,又提議將部份債務,轉換為公司或旗下項目股權。

              此外,針對香港九龍大窩坪項目,世茂也與大華銀行,也就103億港元的貸款融資訂立融資協議,以取替原有項目貸款融資。此次再融資安排,意在促進該項目的持續施工,其可能構成債務重組補充增信措施資產包的一部分。

              同樣在9月,泰禾則作價2億元,將南京一個未完工的項目,轉予合作方五礦信托,并借此進行部分債務的抵銷與重組。

              房企與債權人成為了一根繩上的螞蚱,若在一根繩子上相互拉扯,只會一損俱損,因此大多數是選擇協商共進的。在房企暴雷潮掀起之初,房企爭取債務展期,其實也是雙方尋求和解的體現。

              只是寒冬過長,一開始的債務展期,已無法應對時艱。后續不少房企選擇出售項目換取流動性,但這并非地產老板所愿,他們有些較為愛惜羽毛,不忍丟棄苦心經營的項目,也希望項目能為他們創造現金流。

              在這種情況下,與金融機構達成協議,促成項目重啟,就成為了不二首選。前方有可能就是周期的終點,出險房企也需用這種方式,去度過黎明前的黑暗。

              據媒體報道,截至目前,泰禾、世茂、佳兆業等房企,已與許多項目債權人達成和解,不僅解除了房產查封,有的債權方還提供了再融資和各類資源,銷售得到快速修復。

              和解背后

              “保交樓”政策的出臺、呼聲的高漲,正是促成債權債務雙方攜手的重要因素。

              眼下,全國各地“保交樓”的舉措,已屢見不鮮。對于遇困項目,部分城市甚至出面協調引入國央企與金融機構,并在國家2000億紓困基金的定調下,加大重點項目的盤活進度與規模。

              近日,國家層面的基金,已在沈陽、鄭州等城市落地,其中50億元專項借款已下達鄭州。另有湖北、浙江、南寧、鄭州等地,開啟了自身的地方性紓困基金,少則幾十億,多則數百億,形成了行業另一道風景。

              9月底傳來消息,浙江首個房地產紓困基金,即紹興市穩?;鸬牡谝粋€紓困項目正式落地。該項目為位于浙江紹興諸暨市的祥生地產集團開發項目,基金注入總額7億元。

              紹興房地產專班方面稱,紹興市穩?;饘⑼苿?盤活一個、激活一批"的杠桿撬動效應。這樣的表述,與此前鄭州百億基金的出發點如出一轍。

              而走在前面的鄭州紓困基金,現已落地北龍湖金融島寫字樓項目、惠濟區錦藝四季城、中原區裕華城、金水區豫園等項目,后續的范圍還會持續擴大。

              此外,AMC、國央企的介入救急,也是促使金融機構與房企和解的重要因素。

              自去年下半年以來,部分銀行、AMC已發行金融債,用于房地產項目的并購和紓困。如3月,長城資產、東方資產等,分別獲批在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百億元金融債,體量不小。

              以往,金融機構都秉承著“晴天送傘,陰天收傘”的原則,在房地產領域收放自如。如今手上有了融資便利,他們更愿意在面對市場波動的時候,提供更穩定的金融支持,這樣就不至于將地產行業,推入到衰退的深淵當中去。

              前有長城資產馳援佳兆業,推動后者城市更新項目轉化;后有信達香港盤活佳源存量資產、華融紓困陽光城(000671)母公司等,AMC的援房案例可謂數不勝數。至今,包括恒大、中南、融創、花樣年、世茂、奧園等多家企業,均已有AMC介入或項目收購。

              另一邊,國央企手持并購貸等融資工具,也已對部分企業、項目進行紓困。年中業績會上,華潤置地管理層表示,公司廣泛接觸市場收并購的機會,其中就包括一批股權端、債權端的資產狀況和債權債務關系比較復雜的項目。

              他們在一定程度上,給市場傳遞了信心。

              大型收并購“啞火”

              現時的地產行業,為何將負債房企與債權人的和解,視為正途?問題的答案并不復雜,這是行業大環境迫使的。

              現實中,常讓出險房企望穿秋水的“白衣騎士”,真正降臨的并不多。雖然監管層為部分主體提供了諸如“收并購不計入三道紅線”等寬松條件,但落到實處,國央企馳援出險房企的熱情不高。

              即使有涉及到部分項目的收購與輸血,但其中大多僅是合作方之間的并購。這種紓困,只是杯水車薪,并沒有形成大的化解效應。

              業內人士對樂居財經表示,“國資管理系統的收并購交易決策程序,相對比較繁瑣,有時候不同單位的意見不能達成一致,導致了決策僵局。而且他們仍需遵守65%的債務上限監管要求,以致開展大規模的收并購交易,自身融資也是個杠桿上限,是受到掣肘的?!?/P>

              與國央企類似,上述參與行業紓困的AMC機構,作為市場盈利主體,其自身也有一套資產擇優標準,不會在短時間內大包大攬。因此,若僅僅依靠這些白衣騎士,短時間內是難以力挽狂瀾的。

              但市場似乎已經等不及了。

              今年以來,全國各地共出臺超400次房地產放松政策,涉及放松限購、放松限貸、放松限價、放松限售、公積金、稅費減免、購房補貼等。

              抬眼望去,地產領域政策早已見底,但市場仍不明朗,甚至連被寄予厚望的“金九銀十”,成色也大不如前。機構監測,十一假期,40個重點監測城市新房累計成交96.2萬平方米,環比下降84%,同比下降26%,與假期前一周相比同比降幅擴大了49個百分點。

              過去的九月,也是收成不佳。克而瑞數據顯示,9月,房地產市場再次探底,重點30城供應面積環比增長8%,成交面積環比仍下降4%,同比下降29%。

              眼下銷售端未回暖,融資端也未放開。自去年下半年以來,業內精準滴灌效果不佳,疊加銷售資金回籠困難,就更談不上還債了。在此背景下,要實現大規模復工復銷,只有促使房企與金融機構和解,讓項目動起來。

              說到底,房地產行業的風險化解問題,是一個系統的工程,它必須由政府、金融機構、地產商整體協同化解,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而在整個系統中,資金的運轉尤為重要,這是行業走出寒冬的關鍵。

              責任編輯:

              標簽: 出險房企

              上一篇:
              下一篇: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