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dlljd"></for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id="dlljd"><listing id="dlljd"></listing></address></address>

        <em id="dlljd"><form id="dlljd"></form></e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noframes id="dlljd">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房產 > > 正文

              《在鶴崗安家》紀錄片導演:“房價高低都有,有人來了又走”

              來源:新京報 時間:2022-10-31 21:45:14

              因低廉的房價,鶴崗這座東北小城一次又一次地出現在公眾視野。最近在社交媒體上,和一條“女子逃離大城市去鶴崗全款1.5萬買房”的消息類似,“鶴漂”們的幸福生活又一次被廣泛傳播。


              (資料圖片)

              10月26日,就低房價一事,鶴崗市政務服務中心回應稱,近期咨詢移居業務較多,但“房價沒那么低”。

              鶴崗的真實房價到底如何?低成本移居鶴崗,究竟是炒作還是一種新的生活方式?2021年,獨立紀錄片導演秦瀟越帶著這樣的疑問走進鶴崗,拍攝了紀錄片《在鶴崗安家》并發布在網上。時至今日,仍然陸續有網友瀏覽和評論這部紀錄片。

              在鶴崗,秦瀟越見到了三五萬元甚至一萬元就能買下的房子,但這樣的房子環境一般,沒有想象中那么好。秦瀟越告訴新京報記者,鶴崗的房源品質參差不齊,價格也隨之波動,但在網絡上,鶴崗“白菜價”的房子卻廣為流傳。有人真心來買房,定居在鶴崗,也有人通過中介買了又賣,甚至根本未曾到過鶴崗。

              在鶴崗,她看到了兩種觀念的交織,一些當地人想要離開,去更好的地方發展,一些外地人則從大城市逃離到這里,“生活是可以選擇的,中國不只有北京、上海、深圳、廣州,也不會只有一種生活?!?/p>

              秦瀟越在鶴崗拍攝的房子。受訪者供圖

              展現“鶴漂”的故事

              新京報為什么想到去鶴崗拍紀錄片?

              秦瀟越:《在鶴崗安家》這個紀錄片是2021年拍的,今年春節后發布到網上。當時我看到一篇公眾號文章,標題大概是說“五萬塊錢就能買房,鶴崗成了年輕人的伊甸園”。這篇文章里寫了好幾個年輕人移居鶴崗的經歷,我當時就想,這些年輕人為什么愿意從大城市移居到鶴崗這座小城?他們都是什么樣的人?作為一個紀錄片導演,我對這些故事很感興趣。

              有了拍攝想法后,我開始接觸“鶴漂”。因為鶴崗很小,來來往往的人大多都認識。同是移居過去的年輕人,為他們的圈子建立了一個微信群。我去了鶴崗之后,有人把我拉進了這個群,里面就有人說過,“到鶴崗來的,誰還不是有點故事的呀?!?/p>

              出發前,我先在社交平臺尋找受訪者,確定了兩名受訪者之后,2021年中秋前夕,我們就出發了。

              因為疫情,我們拍攝的時間非常短,只有一周左右。拍攝沒有預想的深入,只能說呈現了部分移居者的一些生活片段。不過最近由于鶴崗又上了熱搜,這個紀錄片又被網友們翻出來看,彈幕和評論都多了很多,他們大多分成兩派,討論“鶴漂”值不值當。包括還有很多自媒體直接截取紀錄片片段,發到社交平臺,有的點擊量比我們發布的原片還高。

              新京報你遇到的“鶴漂”是什么樣的

              秦瀟越:前期聯系的兩個人,一個是來自廣州的小豪哥,一個是來自溫州的靜靜。小豪哥是鶴崗的一名房產中介,他最近好像生意特別好,一直在遠程幫粉絲買房??赡艹寺吠净ㄤN之外,還有疫情原因,現在全程線上包辦,拍視頻看房、幫辦產證、辦合同,有時粉絲還委托他去找裝修公司,粉絲過來直接拿個鑰匙就行了。

              來自溫州的靜靜是和她丈夫一起去鶴崗的,以前兩個人在義烏做小商品批發。我去拍攝時,他們在鶴崗做直播帶貨,平時就在廣場上擺攤,一邊擺攤一邊直播帶貨。他們倆在鶴崗一開始住在毛坯房,睡在帳篷里,房子是粉絲們看著一點點地裝修起來的。

              本來想到了之后再尋找其他有故事的“鶴漂”,結果沒想到群里沒有一個人愿意出鏡。給我的感覺是,那些移居鶴崗的人,很大一部分都是想去隱居的,他們可能經歷了一些事情,對那些來挖掘他們故事的人會比較抗拒,擔心自己的故事被過度消費。

              好在后來頭兩位約好的移居者幫忙介紹了其他人。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音樂人迪亞,他曾經參加過《中國好聲音》,一直在大城市從事音樂相關的工作。他的妻子患上抑郁癥后,倆人一同搬到鶴崗來了。對他而言,鶴崗這個完全陌生的環境,能隔絕掉所有過去生活里復雜的人際關系,他希望在這里重新開始生活,幫助妻子走出來。

              后來我也就理解了那些拒絕的人,這里可能就是他們釋放自己的地方,就讓他們待在自己的殼里吧。

              秦瀟越跟著小豪哥去看了一套房,價格只要四萬元左右。但房子老舊,廚房建在陽臺上,位置也相對偏遠。受訪者供圖

              “鶴崗的房源實在太多了”

              新京報鶴崗的房價究竟是怎樣的?

              秦瀟越:在出發前,我以為5萬元一套的房子只是個例。來了之后,小豪哥給我看了一個房源的房價數據圖,發現不但有很多5萬元一套的房子,3萬元、4萬元的也不在少數。

              而且這還不是最低的房價,還真有一萬多元就能買到的房子。是那種很早以前的老房子改建的,有的還是棚戶房。廚房在陽臺上,我以前從沒見過這樣的房子,但在這里很常見。

              當然,這樣便宜的房子位置不在市區,但是鶴崗本來也不大,即使不在非常繁華的地帶,也能很快到達,可供選擇的地段很多。

              我視頻里有一段雙向六車道的畫面,很多人說看起來感覺像在舊金山一樣,那個位置的環境就好一些,價格也相對貴一些。

              其實鶴崗的房源實在太多了。鶴崗有很多棚改戶,后續又建了很多新房。當地很多人家里是不止一套房子的,賣不出去,房價就非常低,同時房子的品質也參差不齊。

              視頻里呈現的看房那一段,是在一個叫平安小區附近的房子,房子非常老舊。這里似乎都沒有小區的概念,沒有小區圍欄,沒有水泥地,就是平地而起的幾幢樓,下雨時還坑坑洼洼的。兩套房一個是40多平方米,一個是60多平方米,都是毛坯房,價格都在4萬元左右。

              當然,鶴崗也有很好的房子,像別墅什么的,價格不會那么低。市中心的房子也不是說三五萬元就能買到的。但在傳播過程中,這種有關極低價格的特殊點往往被放大了。

              在鶴崗,到處都貼著賣房、招租的廣告。受訪者供圖

              新京報據你觀察,去鶴崗買房的都是什么樣的人

              秦瀟越:我去看房的那幾個地方,是沒有售樓中心的。大部分人都是通過網絡找中介購買。根據中介的介紹,買房者分很多類,有的是真的沒有錢,也沒有地方去了,找一個很便宜的地方安居;有的可能是以炒房的心態,來抄底撿漏,等著房價上漲。鶴崗現在已經開通高鐵了,他們來買的時候還沒開通高鐵,有人就覺得高鐵開通后,房價會更貴。

              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從廣州來鶴崗投資買房的康叔是視頻里“鶴漂”的一員,他手里有一大串鑰匙,都是鶴崗的房子。在這里混久了,他認識了很多“鶴漂”。據他了解,那些遭遇離婚、分手的女性“鶴漂”很多,她們在情感上受到了傷害,選擇了鶴崗這樣一個生活成本極低的城市,開始一種新的生活。

              新京報他們為什么選擇鶴崗而不是其城市?

              秦瀟越:還是考慮到房子吧。時至今日,房子仍然是人們生活的重頭,是人們扎根某個城市的重要一步。鶴崗能讓人重新開始,除了是一個陌生的環境之外,和這個城市的房子價格也有關系。因為生活成本非常低,來或走,不會對人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響。不像一些大城市,一旦涉及買房,人們可能就會想著要投入巨額成本,從而更加努力地爭取更好的工作機會,努力掙錢留下來,但鶴崗這樣的地方,生活成本對人的影響就很小。

              2021年,秦瀟越遇到了“鶴漂”靜靜(右二)和她丈夫,他們是溫州人,此前在義烏做小商品生意。來鶴崗之后,一邊擺攤,一邊在網上直播帶貨。受訪者供圖

              “生活是可以選擇的”

              新京報為什么鶴崗的低房價能在網上廣泛傳播?

              秦瀟越:我覺得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大家內心有向往。

              片子做好之后,有朋友來看。他們是一對夫妻,看完就對視了一眼說,我們以后要不去那邊生活?他們兩個都在上海,收入都還可以,其實他們肯定是不會去那邊生活的。但是他們看這個片子的時候,就會忍不住去想,要不要去那邊體驗一下?

              他們羨慕的,可能不是說那邊房價有多便宜,而是因為房價便宜,生活可以更輕松。其實可能大家看這個東西的時候,有一種“生活可以過得更輕松”的想象。

              這也不是一件壞事,至少這能讓大家打開思路,不被一種生活桎梏,可能也不一定是鶴崗,其他地方也行,只要是能讓自己生活得更舒展的生活方式,都可以去嘗試和選擇。

              新京報鶴崗這座城市的媒介形象和現實形象是否有差距?

              秦瀟越:是有差距的??凳寰陀龅竭^很多這樣的粉絲,買了房子之后,又不要了,再找他賣掉。有的人來看過之后就走了,有的人根本都不會來。他現在就會勸那些粉絲,要真實地去了解鶴崗這個地方,是不是真的想來這樣的地方生活。如果只是覺得這個地方很便宜想買一套房子,這個價格就在這里,以后想買也能買到。

              新京報你看到的鶴崗是什么樣的?

              秦瀟越:反正比我想象中要好。到那里的第一天,發現什么都很便宜,從火車站打車到賓館只要6塊錢,新裝修的一家不錯的酒店,也就兩百多元一晚,鶴崗小串等食物的物價也不高。

              大型超市、商場還是有的,商場地下一層有各種各樣的地方小吃,很方便。此外很多集市上還有活雞活鴨什么的,就很熱鬧。城市街道是寬敞干凈的,不覺得很破舊。

              與大城市相比,夜生活這方面可能會無聊一點。我們去的時候是中秋節,我以為假期應該是挺熱鬧的,就想去找一個有夜生活的地方,但是沒找到,最后硬是找到了一家酒吧。

              我們拍攝空鏡時遇到一個鶴崗本地的年輕人,他是從北京回來的,他說連想要找個喝酒的地方都沒有。大城市的年輕人平時那種生活習慣,比如咖啡、酒吧,這里都會相對弱一些。但也意味著一旦做出比較有特色的,馬上會很出挑。就像我們去的那個酒吧,就蠻有特色的,當地人都知道。

              2021年9月,秦瀟越從小豪哥處獲取的房源信息。受訪者供圖

              新京報你遇到的“鶴漂”,現在是否還留在鶴崗?

              秦瀟越:隨著低價房的走紅,鶴崗已經成了一個網紅城市。隨處可見招租、出售房屋的廣告,就直接貼在能貼的地方,墻面上、窗子上,到處都是,我們去看房的地方是這樣,住的酒店附近也都是。

              如果你能賺外面的錢,然后在鶴崗消費的話,還是能夠過得蠻舒服的。像電商這類不需要上班打卡的工作,是可以在那邊的,就比如靜靜和她的老公。不過他們現在好像已經離開鶴崗了。來鶴崗后,他們收入降低了,離開也是因為在那邊賺不到什么錢。他們后來還在那邊開了一家火鍋店,然后也做過中介,幫粉絲看房子、裝修,折騰出不少事情。鶴崗低物價的另一面,就是工資水平也相對低,工作機會也相對少。

              其實當地人都不太愿意留在鶴崗,覺得留下來的年輕人都是沒出息的。我們拍空鏡時遇到的一個大爺就是這么說的,他們一家人早已移居上海。

              我也去看了兩套房。本來計劃在紀錄片里為大家呈現一整套購房流程,低價購入最便宜的一套房子后,用較少的成本裝修,最后呈現對比圖。但去看了房子之后,我連改造的心都沒有,后來也就沒有買。我無法想象自己和鶴崗的關系,我沒有去那里生活的打算,也不會去那里賣房、收租,唯一的關聯就是去當地拍片子。

              就仿佛兩種觀念在這里交織,一些當地人想要離開,去更好的地方,一些外地人則從大城市逃離到這里。

              其實生活是可以選擇的,以前大家覺得要努力扎根在大城市,但現在選擇越來越多,其他很多地方的發展也都不錯。中國不只有北京、上海、深圳、廣州,也不會只有一種生活。

              新京報記者 汪暢 編輯 袁國禮 校對 李立軍

              責任編輯:

              標簽: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