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dlljd"></for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id="dlljd"><listing id="dlljd"></listing></address></address>

        <em id="dlljd"><form id="dlljd"></form></e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noframes id="dlljd">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房產 > > 正文

              今日看點:房地產多指標累計降幅擴大!這一指標卻連漲兩個月,什么信號?

              來源:證券時報 時間:2022-12-15 20:46:46

              國家統計局12月15日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1-11月份,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下降23.3%,商品房銷售額同比下降26.6%,降幅分別擴大了1個和0.5個百分點;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下降9.8%,降幅擴大了1個百分點;房企到位資金同比下降25.7%,降幅擴大了1個百分點。

              業內人士認為,整體而言,需求端仍舊比較疲軟,房地產新開工和開發投資依然低迷,短期房企資金壓力仍在。不過,今年10月、11月竣工面積連續增長,說明近期國家及各地保交樓政策取得了積極的效果。隨著金融政策加快落地,房企資金面有望進一步改善。

              商品房銷售指標降幅擴大


              (資料圖)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1—11月份,商品房銷售面積121250萬平方米,同比下降23.3%;商品房銷售額118648億元,同比下降26.6%。

              其中,商品房銷售面積降幅較1-10月擴大了1個百分點,商品房銷售額降幅比1-10月擴大了0.5個百分點。

              中指研究院指數事業部市場研究總監陳文靜指出,11月單月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和金額同比降幅超三成,降幅較10月分別擴大10個和8.5個百分點,1-11月累計同比降幅仍在兩成以上,且降幅均有所擴大。不同區域來看,各區域銷售面積及金額累計同比降幅均擴大,其中中部、西部降幅擴大幅度較為明顯。

              廣東省城規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認為,整體而言,需求端仍舊比較疲軟。主要原因是,房企風險開始向穩健經營的企業蔓延,導致市場預期再次下行,盡管“三支箭”發出,但主要集中在保交樓、風險處置,民企風險爆發和市場需求疲軟疊加,再加上11月疫情再次在重點城市蔓延,居民未來預期依舊不樂觀,導致線下購房需求受到阻礙。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核心城市加快政策優化節奏,如南京部分銀行試行“認貸不認房”,武漢、廈門、佛山放松限購等,核心城市政策優化有助于推動當地購房者入市,部分城市政策效果初顯。陳文靜預計,未來核心城市政策有望進一步優化,隨著政策落地及顯效,市場信心或得到修復,核心城市市場亦有望逐漸進入恢復通道。從全國市場的表現來看,全年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降幅或仍超20%,12月單月市場調整壓力仍較大。

              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下降9.8%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1—11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123863億元,同比下降9.8%;房屋新開工面積111632萬平方米,同比下降38.9%;土地購置面積8455萬平方米,同比下降53.8%。

              李宇嘉指出,需求端疲弱、預期不穩,繼續制約新開工和拿地。1-11月份,全國土地購置下降53.8%,跌幅比1-10月擴大0.8個百分點;新開工下跌38.9%,降幅比1-10月份擴大了1.1個百分點。當然,這其中也有去年11月份高基數的影響,去年11月新開工、拿地環比增長,同比跌幅收窄。但不可忽視的是,由于保交樓進入攻堅期,風險繼續釋放,不僅民企拿地、開工的情緒很低迷,銷售端疲弱也開始影響到了包括國企央企平臺在內的房地產企業,導致整體房企拿地、開工的積極性都在下降。

              不過,保交樓取得一定進展。李宇嘉說,由于去年11月竣工高增長,導致今年1-11月份竣工面積累計同比、單月同比跌幅擴大。但單月環比來看,今年10月、11月竣工面積連續增長,漲幅分別為41.5%、60.8%,說明近期國家及各地保交樓的政策力度加大,取得了積極的效果。近期,隨著專項借款、紓困基金積極落地,“三支箭”紓困保交樓,房企融資環境好轉,已銷售房屋竣工交付提速。

              房企資金面有望進一步改善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1—11月份,房地產開發企業到位資金136313億元,同比下降25.7%。其中,國內貸款15823億元,同比下降26.9%;利用外資66億元,同比下降26.6%;自籌資金48994億元,同比下降17.5%;定金及預收款44601億元,同比下降33.6%;個人按揭貸款21870億元,同比下降26.2%。

              李宇嘉指出,1-11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企業到位資金同比跌幅較1-10月擴大了1個百分點,國內貸款跌幅擴大0.3個百分點,自籌資金擴大了2.7個百分點,顯示開發商資金鏈仍舊非常緊張,或者說,盡管“三支箭”發出了,但能否落地為貸款投放、債券發行、有投資者認購等還存在不確定性。如果需求端仍疲弱,房價還在持續下降,資金進入地產的積極性就會比較低。

              陳文靜則認為,11月“金融16條”、“三支箭”的加快落地,修復了企業端預期,一定程度上緩解企業資金壓力,根據中指監測,目前銀行與房企簽約授信額度已經超過4萬億元,多家企業也已發布股權融資計劃等,企業資金面有望進一步改善。但目前授信資金、發債和股權融資等更多處于初期階段,資金真正落位仍需要時間,短期企業資金壓力仍在。

              校對:李凌鋒

              責任編輯:

              標簽: 證券時報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