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dlljd"></for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id="dlljd"><listing id="dlljd"></listing></address></address>

        <em id="dlljd"><form id="dlljd"></form></e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noframes id="dlljd">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房產 > > 正文

              王劍等:居民存款高增長能否支撐消費和地產復蘇?

              來源:中新經緯 時間:2023-01-12 20:45:54

              中新經緯1月12日電 題:居民存款高增長能否支撐消費和地產復蘇?

              作者 王劍 國信證券(002736)首席金融分析師

              田維韋 國信證券金融業分析師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陳俊良 國信證券銀行業分析師

              2022年以來,中國居民存款非正常地高增長引發市場關注。2022年1—11月累計新增居民存款14.95萬億元,同比多增6.93萬億元,創歷史同期最高記錄。同期新增居民人民幣貸款3.65萬億元,同比少增3.89萬億元,創歷史同期最低記錄。同時,居民存款定期化趨勢比較明顯,3月以來居民定期存款(包括其他存款)占居民存款總額的比重穩定在約69%,明顯高于往年,反映了居民信心疲軟,消費意愿明顯下降。

              從不同省份新增居民存款絕對規模來看,江蘇、廣東、浙江2022年前10月累計新增居民存款同比大幅多增,同比多增規模均在5000億元以上,北京、上海、四川同比分別多增3418億元、2405億元和2417億元。從不同省份每年前10月累計新增存款占比來看,2022年前10月比重提升較快的有浙江省、北京市、廣東省和福建省,同比分別提升了1.71個、1.10個、0.82個和0.75個百分點;比重下降比例較大的有河北省、四川省和湖北省,同比分別下降了1.92個、0.65個和0.64個百分點。

              整體來看,受疫情沖擊全國經濟壓力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但東部沿海區域受益于出口高增等原因,經濟內生增長動能仍保持一定韌性,居民財富實現較好增長,存款高增。

              居民存款高增主要原因分析

              第一,疫情沖擊下居民收入增速下降,且未來不確定性增大,居民信心持續下降,預防性儲蓄意愿增強,是居民存款高增的核心因素。2020年疫情以來,居民收入增速下降,更重要的是未來不確定性加大。在此背景下,居民消費傾向(人均消費支出/人均可支配收入)明顯下降,預防性儲蓄意愿增強。央行調查顯示居民儲蓄意愿持續大幅提升,投資意愿和消費意愿均有所下降。

              第二,疫情對消費場景破壞較大,直接帶來居民消費支出增速下降。另外,房地產市場景氣度低迷,居民購房意愿下降,最終帶來居民被動儲蓄增加。

              第三,貨基等流動性產品收益率大幅下降,尤其是資本市場表現欠佳,居民配置貨基和權益資產的意愿有所下降。2022年二季度以來受上海等城市疫情沖擊,經濟下行壓力增大,貨幣政策維持了偏寬松態勢,但實體部門融資意愿疲軟,最終導致銀行間市場流動性保持寬裕的態勢,銀行間市場利率降至低位。貨基收益率大幅回落,余額寶7日年化收益率降到了1.40%以下,國有行一年期存款利率1.65%,六個月存款利率1.45%,三個月存款利率1.25%,貨基相對于存款性價比大幅下降,居民存款意愿提升。不過2022年上半年理財產品余額小幅增長0.15萬億元貨基份額仍實現了較好增長,下半年伴隨收益率的大幅回落也基本保持穩定,表明居民配置貨基和理財的意愿有所下降,但并沒有出現明顯回流存款的現象。我們認為,主要是居民風險偏好明顯下降,貨基和理財安全性相對較高,因此理財和貨基的規模并沒有出現下降,但配置比例有所降低,帶來居民存款被動增加。

              給銀行帶來了哪些影響?

              2022年銀行存款實現了較好增長,負債穩定性進一步增強,但實體融資需求疲軟,導致銀行資產荒進一步加劇。2022年9月末上市銀行存款占總負債的比重為75.5%,較年初提升0.7個百分點,存款實現較好增長。但與之相背離的是,受疫情等沖擊,居民和企業融資需求疲軟,導致銀行面臨比重嚴重的資產荒。2022年9月末上市銀行存貸比為80.7%,較年初下降了0.9個百分點,是近年來首次出現回落。

              存款規模雖然實現了較好增長,但由于存款定期化趨勢加劇,給銀行負債成本也帶來了較大壓力,進一步拖累凈息差。2022年6月末,上市銀行定期存款及其他存款比重為55.6%,較年初提高了2.0個百分點。國有大行和股份行存款成本均有所上行,這也是2022年銀行下調了部分期限定期存款利率的重要原因。

              圖1:2022年上半年大行和股份行存款成本普遍上行

              高儲蓄有望支撐消費和地產復蘇?

              2006年以來,單季度新增居民存款同比多增規模連續兩個季度超過1萬億元的共有三輪,2008年二季度至2009年一季度,2018年三季度至2019年二季度,2022一季度至三季度(仍在延續),累計新增居民存款分別為5.69萬億元、9.76萬億元和13.21萬億元,同比分別多增4.17萬億元、4.84萬億元和4.72億元。

              圖2:2006年以來共出現三輪居民存款高增

              以上三輪居民存款大增均對應經濟的大幅回落,前兩輪存款大增均持續了四個季度,此后消費和房地產均呈現復蘇態勢,雖然第二輪受2020年疫情沖擊影響沒有延續。

              當前隨著疫情防控措施的優化,房地產政策以及消費刺激政策加碼等穩增長政策的持續出臺,我們認為,房地產和消費將呈現持續改善的態勢,2023年中國經濟進入復蘇階段。因此,展望未來,隨著2023年經濟復蘇,居民儲蓄轉化為消費、投資的動力會回升,居民儲蓄增速回落、存款“活化”等現象可能陸續顯現。

              2023年銀行基本面雖然繼續承壓,但當前銀行低估值反映了市場對經濟的悲觀預期。2023年超額儲蓄有望進一步支撐消費和房地產復蘇,隨著經濟進入復蘇通道,銀行板塊有望迎來估值修復行情。(中新經緯APP)

              本文由中新經緯研究院選編,因選編產生的作品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選編內容涉及的觀點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責任編輯:王蕾

              編輯:付健青

              責任編輯:

              標簽: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