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dlljd"></for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id="dlljd"><listing id="dlljd"></listing></address></address>

        <em id="dlljd"><form id="dlljd"></form></e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noframes id="dlljd">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房產 > > 正文

              地產十年退市風波

              來源:365財經微信號 時間:2023-04-14 21:31:40

              近期,地產圈又發生了幾件大事。知名房企新力控股、藍光發展(600466),前者被取消上市地位,后者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房地產業面臨的危機并未完全解除,并且已經出現見底之勢,很多企業確實撐不下去了。新力與藍光事件是端倪還是結尾,這從過去10年房地產業所經歷的退市或退市警告事件中,或能窺探一二。

              365財經通過梳理近10年房地產業大事件,制作《地產10年退市風波》榜單。可以發現,近10年以來,共有21家房企陷入退市風波。其中,2022年至2023年高達11家,占總體約為52%,2023年為4家;2022年數量最多,達7家。2021年出現2個;2020年出現3個;2015年至2018年每年分別有1個;2013年至2014年則沒有出現與退市有關的房企。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由此可見,這一波的經濟變化、行業洗牌、疫情影響,對房地產業的沖擊是10年以來空前首次,尤其一些經營不善的房企,愈發加速了危機的顯現。

              比如藍光發展,其股票2023年4月6日收盤價首次低于1元,按照規定,如連續20個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盤價均低于1元,則會被上交所終止上市交易。而且該公司預計2022年度期末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資產為-208.21億元左右,根據規定可能將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

              再比如新光圓成,2020年末凈資產為負值,2021年報又被出具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根據有關規定最終公司股票被終止上市。

              企業盈利能力差,究其原因,有外部因素的影響。房地產市場的周期性波動會影響著企業的盈利能力,像前幾年處于經濟下行周期,外加疫情因素影響,購房者對房子的需求減少。而且伴隨著房地產市場的調控政策收緊。多種因素累加,會間接導致一些房企走向退市之路。

              但房企自身的因素更大。在面對市場變化和政策調整時,企業未能及時調整策略和管理方式,最終導致了退市情況的發生。因此,企業需要始終保持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和前瞻性的戰略眼光,規避風險,加強管理,才能保持長期穩定發展,在市場中立于不敗之地。

              按房企退市方式來看,主要可分為主動退市和被動退市。

              據《證券法》規定,上市公司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證券交易所決定終止其股票上市交易:

              (一)公司股本總額、股權分布等發生變化不再具備上市條件,在證券交易所規定的期限內仍不能達到上市條件;

              (二)公司不按照規定公開其財務狀況,或者對財務會計報告作虛假記載,且拒絕糾正;

              (三)公司最近三年連續虧損,在其后一個年度內未能恢復盈利;

              (四)公司解散或者被宣告破產;

              (五)證券交易所上市規則規定的其他情形。

              在近10年的退市風波中,華人置業屬于主動退市。2021年10月7日,華人置業公告準備私有化退市。公告稱,目前地產及金融市場存在加息等諸多不明朗因素,令集團股價走向難以預測,投資者面對的風險甚高。因此,華人置業提出私有化退市。

              對于投資者而言,通過本次私有化,投資者能夠以高于現行市價的價格退出;

              對于華人置業自身而言,除牌將減少維持華人置業在聯交所上市的相關成本及管理資源。如果華人置業變為私人擁有,將可更靈活地制定及實行其長遠業務策略或尋求其他商機,而不用專注于短期市場反應或因作為聯交所上市公司而受到的監管限制及合規責任。

              華業資本屬于被動退市。因其股票收盤價連續低于面值超過20個交易日而被強制退市。這家市值曾超百億、公司總資產超過兩百億A股上市房企,最終面臨退市,究竟是什么原因?

              華業資本的最大問題在于轉型失利,2011年,以房地產為主業的華業開始涉足礦業開采,收購了陜西一個礦業開發公司,據2014年年報顯示,因探礦權、采礦權尚未達到開采狀態,未能形成盈利,其投資的8家礦業處于虧損狀態。進軍礦失利后,2015年,華業地產再次調整經營架構,將業務重心轉向了醫療健康和金融領域。同年1月13日,華業資本以支付現金2.15億元收購了捷爾醫療股權,但這家醫療企業業績一般。直至2018年9月,由于連年虧損導致公司債務問題凸顯,一系列危機就此爆發。

              對于房企退市,有專家認為,這對房企來說意味著通過資本市場融資的渠道堵塞了,也意味著其信用能力繼續惡化,引入新資金實現債務重組并實現復生的希望更加渺茫。但能加快企業推進債務問題盡快解決,從這個角度來看,退市是有好處的。

              退市本身就是資本市場的正?,F象,有進有退,才能通過大浪淘沙,提高上市公司的質量,保護投資者利益,也促使機構和個人投資者擦亮慧眼,識別哪些是優質的上市公司。這也是我國房地產和資本市場邁向高質量發展的必然之路。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365財經。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

              標簽: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