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dlljd"></for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id="dlljd"><listing id="dlljd"></listing></address></address>

        <em id="dlljd"><form id="dlljd"></form></e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noframes id="dlljd">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房產 > > 正文

              住宅銷售面積增速13個月來首次同比轉正

              來源:經濟觀察網 時間:2023-04-19 07:33:08


              【資料圖】

              經濟觀察網 記者 丁文婷 2023年4月18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了2023年1-3月份全國房地產市場基本情況。1至3月,商品房銷售面積29946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8%,商品房銷售額30545億元,增長4.1%,其中住宅銷售額增長7.1%。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1至3月,住宅銷售面積增長1.4%,是自2022年2月份連續13個月負增長以來,首次同比正增長。

              雖然全國商品房銷售額增幅回正,但是1-3月房地產開發投資、新開工面積降幅較1-2月均有所擴大,1-3月,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25974億元,同比下降5.8%,相比1-2月份-5.7%的數據繼續下跌;其中,住宅投資19767億元,下降4.1%。

              開發投資持續負增長,主要受到開工面積下降和土地市場的影響。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1至3月,房屋新開工面積下降19.2%,其中住宅新開工面積下跌17.8%。

              根據克而瑞的數據,今年一季度土地成交規模同比進一步下降32%,創下2010年以來全國土地交易規模的新低。截至3月末,有近七成的百強房企尚未有新增土儲入賬。拿地百強房企以銷售TOP20為主,達到14家,拿地金額占百強的74%。銷售TOP10央國企是土地市場的主力軍。

              此外,過去一年多“托底”土地市場的城投類企業今年在土地市場拿地減少。據克而瑞研究中心統計,雖然在三四線城市依舊只能靠城投支撐市場穩定,但在核心22城市,截至今年3月末,城投拿地比例已經降至35%,為2022年以來最低,較2022年一季度高峰下降55%。

              盡管“金融16條”等利好房企融資端政策不斷出臺,但大部分民企在資金紓困方面并未明顯改善,民營企業暫停拿地是為了保現金流。

              一位上海民企高管表示,盡管政策在融資端上動作不少,比如一些紓困基金在保交付方面對企業來說是有用的,但從銀行體系或者非銀機構融資這個環節上仍然“雷聲大雨點小”,他表示,銀行等金融機構考慮的是還款能力。如果沒有對考核機制等相關細節做出配套調整,銀行怕擔責,就很難真正地幫企業解決困難的。

              他表示:“現在對企業來說,包括股權融資、定增、債券融資等都可以做,政策是允許的,渠道是通的,但投資人明顯不買賬。因為投資人對地產行業整體評判已經是非常負面的,很難會出手。”

              責任編輯:

              標簽: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