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dlljd"></for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id="dlljd"><listing id="dlljd"></listing></address></address>

        <em id="dlljd"><form id="dlljd"></form></e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noframes id="dlljd">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房產 > > 正文

              李叔同詩詞有哪些?李叔同簡介來了

              來源:民企網 時間:2023-05-29 08:41:39

              李叔同詩詞

              1、《送別》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杯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2、《早秋》

              十里明湖一葉舟,城南煙月水西樓,

              幾許秋容嬌欲流,隔著垂楊柳。

              遠山明凈眉尖瘦,閑云飄忽羅紋縐,

              天末涼風送早秋,秋花點點頭。

              3、《春游》

              春風吹面薄于紗,春人妝束淡于畫,

              游春人在畫中行,萬花飛舞春人下。

              梨花淡白菜花黃,柳花委地芥花香。

              鶯啼陌上人歸去,花外疏鐘送夕陽。

              4、《悲秋》

              西風乍起黃葉飄,日夕疏林杪。

              花事匆匆,夢影迢迢,零落憑誰吊。

              鏡里朱顏,愁邊白發,光陰催人老。

              縱有千金,縱有千金,千金難買年少。

              5、《月夜》

              纖云四卷銀河凈,梧葉蕭疏搖月影;

              剪徑涼風陣陣緊,暮鴉棲止未定。

              萬里空明人意靜,呀!

              是何處,敲徹玉磬,一聲聲清越度幽嶺。

              呀!是何處,

              聲相酬應,是孤雁寒砧并,

              想此時此際,幽人應獨醒,倚欄風冷。

              6、《月》

              仰碧空明明,朗月懸太清;

              瞰下界擾擾,塵欲迷中道;

              惟愿靈光普萬方,蕩滌垢滓揚芬芳,

              虛渺無極,圣潔神秘,靈光常仰望!

              惟愿靈光普萬方,蕩滌垢滓揚芬芳,

              虛渺無極,圣潔神秘,靈光常仰望!

              李叔同簡介

              李叔同(1880年10月23日-1942年10月13日),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譜名文濤,幼名成蹊,學名廣侯,字息霜,別號漱筒。

              李叔同是著名音樂家、美術教育家、書法家、戲劇活動家,是中國話劇的開拓者之一。他從日本留學歸國后,擔任過教師、編輯之職,后剃度為僧,法名演音,號弘一,晚號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稱為弘一法師。

              1913年受聘為浙江兩級師范學校(后改為浙江省立第一師范學校)音樂、圖畫教師。1915年起兼任南京高等師范學校音樂、圖畫教師,并譜曲南京大學歷史上第一首校歌。1942年10月13日,弘一法師圓寂于泉州不二祠溫陵養老院晚晴室。

              李叔同為什么出家

              因為他有佛緣。這是許多學者給出的李叔同出家的緣由,不免過于籠統。

              如果結合李叔同后來撰寫的文章和詩詞,從世俗的角度,還是能找到一些蛛絲馬跡,歸納一下,他選擇出家主要有三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受家庭環境的影響。

              李叔同最終皈依佛門,跟他的家庭環境有直接關系。

              天津李家是一個大家族,李叔同的父親李世珍曾娶了好幾房姨太太,他的生母王氏是二姨太。李世珍和王氏都篤信佛教,并且,李叔同的大娘(李世珍的正房)郭氏也是虔誠的佛教徒。在咿呀學語時,李叔同就經常聽到家里人念誦《大悲咒》、《心經》、《金剛經》等佛經,并且,李叔同的堂哥、堂姐、堂嫂等同輩人,也都信佛,他跟他們一起玩耍時,他們經常教他背誦佛經。

              1884年,年僅4歲的李叔同看到72歲的父親李世珍與世長辭,讓他驚奇的是,父親離去時的神態很安詳,絲毫看不出有一絲痛苦或不舍,就像去了極樂世界那樣淡然。這個場景對童年的李叔同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以至于他在潛意識里認為:篤信佛教的人,都會得到這樣的好報。

              第二個原因,為了給自己驅除病魔。

              出家之前那幾年,李叔同已經被抑郁癥折磨得痛不欲生,由于神經衰弱,導致他的腦子總是昏昏沉沉,整夜整夜難以入睡。睡不著時,他唯有強忍身體的不適,坐到書桌前,通宵達旦地寫字、作詩、畫畫,方可減輕痛楚。

              在1916年夏天,李叔同偶然看到一本雜志里邊介紹道:斷食可以達到修身養心的目的。在好奇心以及自我拯救愿望的雙重驅使下,進入深山斷食的念頭此刻在他心頭萌生。

              這年冬天,抱著試試看的態度,他來到杭州虎跑定慧寺,堅持斷食17天,并每天堅持寫《斷食日志》,記錄自己的身體變化和心境變化。

              17天過后,李叔同返回南京高等師范學校,開始吃素食,感覺氣色比之前好了許多,這個經歷給他兩年后正式皈依佛門帶來了極大信心。

              第三個原因,自我懺悔。

              早在13歲時,李叔同就寫下了“人生猶似西山月,富貴終如草上霜”的詩句,可以看出,他似乎比同齡人更能看透物質世界的虛無。

              實際上,出生于名門的李叔同,在青少年時期是錦衣玉食的公子哥,同時也是具有浪漫氣質的文人,文人的風流倜儻他都經歷過,人生的愛恨情仇在他身上也都上演過。

              父親李世珍在他4歲時去世,留下母親守寡24年,母親的不幸讓他對世俗生活充滿了不安感。他的原配夫人俞小姐,是母親為他操辦的包辦婚姻,他并不喜歡她,以去日本留學為借口逃避這段婚姻,留學期間他又跟日本女子雪子兩情相悅,最終走到一起。

              面對俞小姐,李叔同自始至終帶有強烈的道德負罪感,心理上承受著自責帶來的痛苦,為了化解內心的道德煎熬,最終,他選擇了“豈為阿女戀塵世,真愛合當斷情癡”,以皈依佛門來達到自我懺悔的目的。

              李叔同最有名的三句話

              李叔同最有名的三句話:“識不足則多慮,威不足則多怒,信不足則多言。”

              李叔同經典語錄

              1、不讓古人是謂有志,不讓今人是謂無量。

              2、有才而性緩,定屬大才。有智而氣和,斯為大智。

              3、以恕已之心恕人則全交。以責人之心責已則寡過。

              4、在事者,當置身利害之外。建言者,當設身利害之中。

              5、處逆境,必須用開拓法。處順境,心要用收斂法。

              6、喜聞人過,不若喜聞已過。樂道己善,何如樂道人善?

              7、臨事須替別人想,論人先將自己想。

              8、靜坐,常思已過。閑談,莫論人非。

              9、對失意人,莫談得意事。處得意日,莫忘失意時。

              10、不盡人情,舉足盡是危機。不體物情,一生俱成夢境。

              責任編輯:

              標簽: 李叔同詩詞 李叔同為什么出家 李叔同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