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dlljd"></for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id="dlljd"><listing id="dlljd"></listing></address></address>

        <em id="dlljd"><form id="dlljd"></form></e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noframes id="dlljd">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房產 > > 正文

              光正眼科:站在風口上仍連年虧損,涉嫌行賄或成為致命一擊|焦點快看

              來源:鳳凰網健康 時間:2023-09-04 15:18:21

              作者|楊漁 編輯|沙瓊 策劃|鳳凰網健康

              俗話說“金眼科銀牙科”,尤其在眼科賽道正處在黃金風口之際,大多數上市眼科公司即便不能像頭部企業那樣滋潤,但也不至于巨額虧損。但光正眼科醫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光正眼科”)做到了,且一舉虧損6368萬元。

              8月30日,光正眼科發布半年報,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光正眼科歸母凈利潤首次虧損3607萬元,同比下滑高達189.14%,第二季度虧損面有所收窄。但公司市值自去年至今已從高點蒸發逾62%,僅余31億元,發展遠景令人擔憂。再加上對賭案的上演、單位行賄案件,使其核心競爭力的欠缺暴露無遺。

              成功轉型抱得“金娃娃”,卻朝著虧損一路不回頭

              光正眼科前身是原扎根新疆、2010年上市的“光正鋼構”,2018年起,迎著眼科醫療市場的高速增長,花重金從“莆田系”大佬林春光手中收購“新視界眼科”,更名光正眼科,搶入眼科黃金賽道,成功實現公司主營業務轉型。

              截至2019年底,公司的醫療板塊全年實現營業收入8.38億元,占集團收入的比重超過六成,看上去轉型頗有成效。

              三年后的2021年,包括眼科醫療在內的大健康業務占到光正眼科總營收的72.73%。當年,公司實現營收10.4億元,同比增長13.4%。這似乎表明公司業已成功搶到眼科賽道這個“金娃娃”,風口之下,似乎前途無量。

              但今年上半年,“金娃娃”似乎突然變臉。財報顯示,公司上半年營收同比大降35.38%,歸母凈利潤更是劇烈下滑203.9%!資本市場的直接反應是,光正眼科首次“由盈轉虧”。但其實,若看扣非凈利潤,它一直在虧。

              鳳凰網健康發現,特別是去年、今年上半年的歸母扣非凈利潤,其虧損幅度呈現為幾何級數的放大。根據財報,光正眼科去年的歸母扣非凈利潤同比下降368.64%,虧損額高達約6485萬元;今年上半年,其歸母扣非凈利潤出現更嚴重地崩塌——同比下降598.66%,虧損高達6496萬元。

              而這還是在公司整體運營成本大幅下降23.9%、銷售費用大幅下降38.28%等深度節流情況下取得的。

              實際上,自收購“新視界眼科”謀求主營業務轉型以來,其歸母扣非凈利潤巨虧可謂一路不回頭,2018~2021年分別虧損7949.40萬元、2342.81萬元、1383.78萬元和6484.97萬元。

              顯而易見,以其今年上半年歸母扣非凈利潤的巨虧,今年全年財報大概率要超過2018年的虧損峰值。本想抱得“金娃娃”實現咸魚翻身,奈何抱了一個寂寞。

              這便不得不提光正眼科重金收購的“新視界眼科”。

              據公開資料,光正眼科目前在全國分散布局有大概15家眼科醫院,業務范疇包括屈光、白內障、青光眼診療等。但其營收高度依賴花重金全資收購的“新視界眼科”。

              但迄今為止,“新視界眼科”的“出圈”,似乎僅在光正眼科與“新視界眼科”創始人林春光等前股東的對賭糾紛。簡而言之,光正眼科分兩次收購“新視界眼科”股權,2018年收購51%,“新視界眼科”承諾2018~2020年凈利潤分別不低于1.15億元、1.32億元、1.52億元。2020年,光正眼科收購“新視界眼科”剩下49%股權。

              但據光正眼科說,“新視界眼科”承諾業績實際只有2018年完成。2020年的凈利潤只有承諾的零頭——5000多萬。2021年更是由盈轉虧,虧損額1468.80萬元。“金娃娃”徹底變成業績拖累。

              隨之便是眾所周知的對賭鬧劇了。先是光正眼科去年9月起訴“新視界眼科”原股東,索賠3.85億元;后是“新視界眼科”原股東去年11月反訴光正眼科,說光正眼科還拖欠股權交易價款816.5萬元,要求其連本帶息支付。

              9月3日,光正眼科披露了一審判決結果,非但近4億的業績補償訴求被駁回,自己還被判補1.08億的交易尾款。光正眼科目前尚未披露是否上訴。

              光正眼科:站在風口上仍連年虧損,涉嫌行賄或成為致命一擊

              圖片來自光正眼科信息披露截圖

              一位不愿具名市場分析人士對鳳凰網健康表示,從“新視界眼科”在業績承諾期的勉強盈利、過了承諾期便開始大幅虧損來看,其抵抗市場風險能力是偏弱的,其業務模式值得深思。

              若公司不具價值護城河,止損便無從談起。

              營收依賴過度醫療 毫無研發技術能力是硬傷

              就在8月30日公布半年報的同一天,光正眼科發布公告稱,公司收到法院通知,“對賭”官司已經開庭審理。對光正眼科來說,贏得這場官司,在一定程度上關乎其2022年財報的“自尊”,乃至實現全年盈利。

              但這背后也充滿諷刺。作為一家正處在眼科醫療賽道黃金風口的眼科概念股來說,其核心競爭力何在?

              2010年上市以來,該公司一直收購圭臬,準備轉型大健康領域后賣掉能源資產,轉而大舉收購眼科醫療資產。除了已經收購的“新視界眼科”之外,還收購了美爾目眼科的51%股權,義烏視光眼科醫院有限公司的100%股權,參股了安徽沃瑞眼科醫院,同時新建一批醫院,并仍然執著于花錢收購合適的眼科醫院。

              但眼科醫療顯然不同于能源資產,這是一個回報周期較長的慢行業,既注重長期投入,又注重長期技術研發。而光正眼科似乎尚未做好長跑準備。

              比如在研發投入方面,光正眼科聲稱堅持醫教研平臺一體化發展,連續主辦全國眼科浦江論壇暨國家級繼續醫學教育同濟眼底病論壇等學術會議,堅持“視界之星全國眼科醫師人才培育計劃”,成立光正眼科研究所等。其2021年的研發投入同比增長確實高達629%,但實際上研發投入金額只有區區390多萬元,僅占營收的0.38%。反映在SCI學術論發表數量看,愛爾眼科和華廈眼科分別有63篇和66篇,光正眼科卻從未披露過論文數量。

              同時,鳳凰網健康發現,其2021年銷售費用卻高達2億多元,同比增長40.27%。行業銷售費用率均值為12.1%,而光正眼科高達18%。顯而易見的是,光正眼科尚未成為技術驅動型企業,仍然停留在營銷驅動的簡單競爭層面。

              從主業收入結構來,光正眼科似乎過度依賴手術。公開資料顯示,上市民營眼科門診手術轉化率均值為7.5%;2021年愛爾眼科門診量1500多萬人次,手術量81.73萬人次,其門診量手術轉化率為8%。但光正眼科聲稱2021年為30萬人次患者提供門診檢查,卻實施了8.67萬人次手術,門診量手術轉化率高達20.7%。

              有市場分析認為,光正眼科或存在過度醫療風險。

              但與此同時,其手術客單價遠遠低于行業平均值。目前,眼科頭部企業平均每臺手術客單價在2萬元左右。反觀光正眼科,盡管高收費、毛利率最高的屈光手術在其所有眼科手術比例中占到42%,但客單價卻只有8700元。

              這便可印證,光正眼科為何每年只投入區區數百萬元研發費用,卻豪擲2億多元大做營銷推廣。但是,更多麻煩也有由此而起。

              虛假宣傳、單位行賄等信用危機疊加,未來何以為繼?

              去年至今,光正眼科不僅業績暗淡,更是“事故”頻發。

              去年12月7日,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對光正眼科子公司亦即“新視界眼科”依法做出罰款60萬元的處罰。原因便是其營銷驅動結出的“惡果”。

              ▲截圖來自天眼查

              上圖中的上海市監局的行政處罰決定書顯示,2019年10月至 2021年5月期間,當事人上海光正新視界眼科醫院投資有限公司為宣傳、推薦近視矯正手術商品,在天貓、大眾點評等平臺發布的標注手術信息的自然人形象圖片、視頻及手術案例等廣告內容,與實際情況并不相符,實際上這些自然人是在其他醫院做的近視矯正手術。

              但僅僅4個月之后,光正眼科又收到一張罰單。旗下山東光正眼科醫院有限公司,因未按規定填寫病歷資料中的入院記錄、病程記錄、長期醫囑單和臨時醫囑單,被濟南市衛健委做出1.5萬元行政罰款的處罰。

              ▲圖片源自中國濟南網“行政許可和行政處罰信息公示專欄”

              如果說上述問題仍可以用公司“管理不善”進行解釋,且不會動搖到作為醫療企業的信用根本,那么,其下屬子公司青島新視界眼科醫院有限公司涉嫌單位行賄,對其持續經營的影響則堪稱致命。

              今年1月17日,光正眼科發布公告稱,因收到青島市李滄區人民檢察院詢問通知,獲悉青島新視界眼科因其總經理李俊杰涉嫌違法犯罪、單位行賄已被青島市李滄區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公告顯示,在 2014~2020年期間,李俊杰因涉嫌向國家工作人員行賄犯罪,涉案金額為80余萬元。2月23日,光正眼科發布公告稱,案件一審已出判,相關罪名皆成立。

              但光正眼科對一審判決單位行賄罪不服,遂提出上訴。

              ▲圖片源自光正眼科公告

              光正眼科之所以上訴,乃是因為單位行賄罪一旦最終成判,將對公司持續經營帶來巨大影響。今年以來,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持續探索實施行賄人“黑名單”制度,建立名單、聯合懲戒、公開通報,旨在讓行賄人得不償失。

              光正眼科若被打進“黑名單”,公司面臨的恐怕不止是階段性虧損了。

              責任編輯:

              標簽: 眼科 新視界 凈利潤 公司 醫療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