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dlljd"></for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id="dlljd"><listing id="dlljd"></listing></address></address>

        <em id="dlljd"><form id="dlljd"></form></e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noframes id="dlljd">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房產 > > 正文

              世界今亮點!三大“新動向”催生新“工匠”

              來源:經濟參考報 時間:2023-09-22 11:23:48

              渤海之濱,海河之畔,第二屆全國技能大賽近日在天津開賽。傳統技能與頂尖科技同臺競技、“老師傅”與“小工匠”精彩角逐,讓社會各界矚目。來自全國各地4000余名選手在賽場上激烈角逐,不僅展現出新時代技能人才的風采,也描摹出技能人才發展的新動向。

              動向一:新技術提出新要求

              榔頭敲擊發出陣陣聲響、木屑在操作臺上飛濺……在第二屆全國技能大賽傳統賽項木工項目的比賽現場,選手們用電鋸、木槌、鑿子等工具在木板、木棒上埋頭雕鑿,敲擊、鋸木的聲音此起彼伏。


              【資料圖】

              “木工項目的四場比賽中,選手分別要制作出微縮涼亭、摩天輪模型以及木窗等家具。”該賽項裁判長助理、黑龍江林業職業技術學院家具專業教師王艷福告訴記者,如今的木工技藝融合了傳統技能與現代理念,既需要手工制作,也需要運用智慧,把傳統的榫卯結構和現代的精細設計相結合。

              傳統技能與時俱進的要求還體現在本屆大賽傳統賽項電工項目上。

              工業電氣設備設計與安裝調試、工業控制系統編程與調試、典型模塊電子焊接與調試……這些看上去高大上的項目,是本屆大賽電工項目的比賽內容。

              參賽選手、唐山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教師常燕臣坦言,賽項設置體現了新時代電工的基本要求,不僅要掌握電氣設備、電路的運行和維護技能,還應具備機械設備電氣系統的安裝、編程、調試等能力。

              科技的進步使得社會對技能人才也提出了新需求。天津市人社局職業能力建設處處長吳立國舉例說,同一個職業工種如今的考評內容與10年前、20年前大相徑庭,社會對技能人才的要求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提升。

              參與智能制造工程技術賽項的選手馮偉也深有體會。馮偉是一名博士,也是重慶科技學院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的教師。

              “比賽要運用數字孿生、大數據、深度學習等技術,還要用到生產管理軟件,對專業技術能力要求高。”馮偉認為,當前,我國許多傳統企業正進行數字化轉型,只有緊跟時代步伐將“金剛鉆”握在手中,才能在職場大顯身手,成為企業不可或缺的人才。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六研究院西安航天發動機有限公司數控車工、“大國工匠”何小虎攜帶了“十層嵌套十二面體”“金屬增材制造太空艙把手”等作品參展。這兩個作品分別代表了制造業的傳統技術創新和新技術應用。

              何小虎說,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需要傳統技術與新興技術的結合,傳統技術還有很大提升空間,要向高端化、精細化的方向發展。

              動向二:新業態催生新職業

              操作間內,選手們雙手敲擊鍵盤;不遠處的場地上,一輛搭載了智能駕駛技術設備的車輛模型穿梭在不同障礙之間。這是第二屆全國技能大賽人工智能訓練賽項的比賽現場。與首屆大賽相比,本屆大賽設置了20個新職業和數字技術技能類賽項,人工智能訓練賽項就是其中之一。

              “人工智能近年已成為各高校的熱門專業。”賽項保障解說員代簡寧介紹說,特別是以ChatGPT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興起,進一步推動人工智能產業快速發展,催生了新的就業需求。

              本屆大賽重點增加了數字技術技能類新職業賽項。“新職業的背后是新業態的支撐,體現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正邁出的堅實步伐,同時也意味著發展的新機遇和就業的新空間。”第二屆全國技能大賽執委會技術保障部副部長李戰強說。

              這一點也在首次亮相的工業機器人系統操作賽項上有所體現。在比賽現場,選手們全神貫注地進行工業機器人參數的設置和編程調試,使機器人獨自完成物料的自動輸送、定位抓取、缺陷檢測、視覺評判、成品入庫等流程。

              該賽項裁判長、杭州科技職業技術學院智能制造學院副院長羊榮金認為,近年來,工業機器人的發展逐漸向高自動化、高密集性方向發展,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逐漸融入其中,相關平臺復雜程度越來越高、應用場景越來越廣。先進技術逐漸將人們從傳統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的同時,也將催生一系列新的職業。

              據統計,2019年至2022年,人社部會同有關部門發布了74個新職業。

              中國勞動學會會長楊志明說,在數據驅動、網絡協同、平臺支撐的新業態興起背景下,這74個新職業中有60%與數字化、智能化緊密關聯。

              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技能人才總量已超2億人,占就業人員總量26%以上;高技能人才超過6000萬人。隨著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新興技術加速向工業領域融合滲透,制造業迎來新一輪變革浪潮,對高技能、復合型人才更加渴求。

              動向三:新舉措引領新風尚

              作為我國規格最高、項目最多、規模最大、影響最廣的綜合性國家職業技能賽事,本屆全國技能大賽吸引了眾多職業院校和企業的目光。

              “這里都是各地最優秀的技能人才,有些工種正是企業急需的,我們都想引進。”作為本屆賽事戰略合作伙伴,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人才工作處副處長胥勇在做好賽事支持和服務的同時,也把攬才的目光投向了賽場內的技能“達人”們。

              “我們的操作技能人才一旦在競賽中取得佳績,將在物質上和精神上得到雙重獎勵,今后也將是重點培養對象。”胥勇說。

              技能人才不斷走俏,既成為企業競相追逐的“香餑餑”,也成為有關部門重點關懷的對象。各級政府部門紛紛拿出真招、實招、硬招,為技能人才成才、成長提供廣闊舞臺。

              2022年,中辦、國辦印發的《關于加強新時代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強調,加大高技能人才培養力度,并提出到“十四五”時期末,技能人才占就業人員的比例達到30%以上,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比例達到1/3,為新時代加強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指明了方向。

              有關部門也連續出臺支持政策,完善技能人才的培養、使用、評價、激勵制度,拓寬技能人才發展通道,助推我國高技能人才總量穩步擴大,結構持續改善。

              2022年3月,人社部印發《關于健全完善新時代技能人才職業技能等級制度的意見(試行)》,將原有的技能人才職業技能等級從五級延伸為八級。

              “實施‘新八級工’制度后,我們團隊有兩人被認定為首席技師,5人被認定為特級技師,公司每月分別發放技能津貼6000元、3000元,總體收入比原來翻了一倍。”中石油西南油氣田公司重慶氣礦首席技師劉輝說,新制度讓技能工人有面子、更有里子。

              根據本屆全國技能大賽的獎勵政策,各競賽項目的前3名選手榮獲金、銀、銅牌,前3名以外但是排名在參賽人數1/2以上的選手獲得優勝獎;對各競賽項目前5名獲獎選手(團隊雙人賽項前3名、三人賽項前2名),經核準授予“全國技術能手”稱號;所有優勝獎以上的選手將晉升相應職業技能或專業技術等級。

              “舉辦全國技能大賽是推進技能人才工作的重要抓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職業能力建設司副司長王曉君表示,通過全國技能大賽搭建技能人才亮絕活、唱主角、展風采的舞臺,可以增強技能人才的獲得感、成就感、自豪感,激發廣大勞動者熱愛技能、學習技能的熱情,激勵更多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

              責任編輯:

              標簽: 新動向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