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dlljd"></for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id="dlljd"><listing id="dlljd"></listing></address></address>

        <em id="dlljd"><form id="dlljd"></form></e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noframes id="dlljd">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房產 > > 正文

              校企雙向奔赴 學子個個出彩——山東省職業教育一線見聞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4-05-25 09:55:54
              近日,在全國職業教育活動周期間,記者走進山東青島、日照等地多所職業院校,觀專業如何緊跟產業發展,察校企如何雙向奔赴,看職教學子如何人人出彩,尋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密碼。

                數字技術構建實訓新形態

                輕點鼠標,300公里外煙臺港汽車碼頭的一輛AGV(自動導向車)便開始轉運到港的汽車;正在學習智能理貨的學生,眼前大屏幕上實時顯示的,是20公里外青島港前灣港區自動化碼頭貨物正在進港的畫面。

                這是山東青島港灣職業技術學院遠程實景互動教學區的場景。雖不在港口,但記者卻體驗了港口真實的工作場景。


              (相關資料圖)

                “我們正在建設校內‘無水港口’。”青島港灣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陳紀偉介紹,緊跟港口數字化、智能化發展方向,學校和山東港口集團共建智能航海和智慧港口等虛擬仿真實訓中心,開發了多個虛擬仿真課程和實訓項目,實現了教學內容和碼頭業務的“零距離”。

                采訪中記者發現,通過運用虛擬仿真、數字孿生等數字技術和資源創設教學場景,構建真實的工作環境,職業教育實訓教學正在向數字化轉型,培養服務新質生產力的技術技能人才。

                “開啟一號閘門。”在山東水利職業學院智慧水利實訓中心,點擊“數字水利一張圖”中的相應位置,校園內的“都江堰”閘門緩緩提升,水流放出,達到調水目標后,閘門自動關閉。

                “我們對校園水網進行了升級改造,整個校園鋪設多種傳感器和監測設備,在校園內就能實現智慧水利全過程人才培養。”該校水利工程系主任劉冬峰說。

                “當前海洋漁業向深遠海、智能化升級,這對我們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要求,也產生了實訓教學中‘微觀看不見、深海進不去、實訓周期長’的痛點、難點。”日照職業技術學院智慧海洋漁業虛擬仿真實訓基地負責人倪雪朋說,借助“海洋牧場”虛擬仿真軟件,通過實時的海洋牧場海底場景以及水質各項指標,學生能直觀了解深海養殖場景,獲取相關養殖數據。

                山東省教育廳總督學王志剛介紹,對標產業變革和技術升級,山東省實施專業數字化改造,省級按照每個專業群3000萬元投入標準,建設150個特色化專業(群)。同時,在16個市每市建設一個開放型大型區域產教融合實踐中心,錯位建設194個分中心,構建技術領先、有效共享的實踐基地體系。

               校企合作提供真實崗位鍛煉

                “火力全開,決戰618”“這個大促,因你而精彩”,紅色的橫幅、標語烘托出電商“618”大促緊張熱鬧的氣氛。在青島職業技術學院數智商貿生產性實訓基地,電子商務專業的學生正在接受客服培訓,為即將到來的“618”大促做準備。

                “自2020年以來,學校利用‘618’和‘雙11’等節點,聯合海爾、海信實施典型生產實踐項目,銷售渠道遍及京東、天貓等電商平臺,累計為海信創造12億多元的銷售額。”青島職業技術學院校長秦青松說。

                在采訪中,職業教育產教深度融合、校企深入合作令記者印象深刻。如今,職業教育早已不是“在黑板上種田”的教育,而是將課堂內容與工作過程深度融合,促進學生在真實崗位環境中學習知識、應用技能。

                “青職云倉”是青島職業技術學院和京東物流合作共建的混合所有制實訓基地。這里既是京東物流一個真實的發貨倉,也是學生的實訓基地。

                該校商學院院長邱浩然介紹,在智慧物流行業最先進的設備中,學生通過真實業務掌握倉儲的收、發、存、退各環節的操作流程和要領,學習智能倉儲運營管理和設備維護,日均處理京東真實業務1500單以上。

                記者在山東幾所職業院校觀察到,教室是真實的工作場所,墻面上不僅有企業文化標語,還有校風校訓,學生佩戴工牌,像學徒,教師就是師傅,作業就是產品。

                據悉,作為全國首批產教融合試點省份,山東省印發了全國首個混合所有制辦學政策,全國首個“金融+財政+土地+信用”產教融合激勵政策,建立完善產教對話機制。全省各主要產業新增人員70%以上來自職業院校。

                現代職教體系助力人人出彩

                “一技在手,一生無憂”是今年職業教育活動周的主題。在山東職業教育活動周開幕式上,3名優秀的職業院校畢業生分享了自己的人生故事,為這一主題寫下了生動注腳。

                他們都以職業教育為起點,在人生的曠野中走出了各自不同的精彩。

                2012年,戴棟晨考入青島電子學校,通過職教高考進入山東理工大學。后來讀研期間,他參加多個國家級重大專項研究。為了實現自己為國防建設貢獻力量的夢想,他進一步深造,目前正在哈爾濱工程大學攻讀人工智能專業的博士學位。

                同樣從中職畢業,李啟士選擇了直接就業。2008年,18歲的李啟士畢業于山東省輕工工程學校,進入中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他刻苦鉆研,磨煉技能,從青島市技術能手,到中央企業技術能手,再到全國技術能手,李啟士走上了一條技能成才之路。

                大國工匠、中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鉗工特級技師寧允展的技能報國之路同樣令人振奮。他是高鐵轉向架首席研磨師,他創造的研磨操作方法,修復精度可達0.01毫米以上,為高速動車組的批量制造提供了有力保障。

                3名職業院校畢業生的故事充分說明,職業教育——就業有能力、升學有通道、發展有保障。

                職業教育好不好,就看學生主動選不選。王志剛分享了一組數據:近三年,山東中考招生中有9.37萬名學生超過普通高中線而選擇了中職,高考招生中有10.74萬名學生達到本科線卻選擇了高職,4.6萬名普通高中在校生轉入中職學校,“職業教育吸引力不斷增強,更多青年走上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

              責任編輯:

              標簽: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