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dlljd"></for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id="dlljd"><listing id="dlljd"></listing></address></address>

        <em id="dlljd"><form id="dlljd"></form></e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noframes id="dlljd">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房產 > > 正文

              全球視訊!人口最少的“萬億之城”,因何不尋常?丨這座城市有點東西

              來源:國是直通車 時間:2024-06-24 10:17:55
              文/馮玲玲

              近十年來中國在全球產業競爭中最亮眼的成績之一,來自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崛起。官方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均突破900萬輛,連續9年位居世界第一。

              風口之下,新能源汽車賽道愈發擁擠,國內多個城市圍繞“新能源汽車之城”的競爭愈演愈烈。在上海、深圳、西安三座頭部城市之外,還有一座江蘇二線城市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大放異彩,它就是常州。

              2023年,常州新能源整車產量達67.8萬輛,占江蘇近65%。據測算,全國每出口的10輛新能源汽車中就有1輛產自常州。比亞迪、理想汽車在這里建廠,動力電池巨頭寧德時代、中創新航在此持續深耕,小米汽車的電池、傳感器、高壓連接器等核心零部件也來自這里。

              去年常州GDP達到10116億元,成為全國人口最少、地域面積較小的“萬億之城”。從曾經的蘇南“小透明”到如今的“萬億之城”,新能源汽車產業為這座城市成長貢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在車輪上跑起來的常州,也有不尋常的一面。

              新能源汽車賽道的“顯眼包”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八次締約方大會中國角邊會活動在阿聯酋迪拜舉行時,常州是唯一受邀線下發言的中國城市。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全球化與發展戰略司司長柯睿智稱,“常州不斷進行結構性轉型,在新能源和電動車發展等方面持續走在前列。”

              根據常州政府工作報告,2023年常州新能源汽車及核心零部件產業產值達4700億元。如今,常州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已覆蓋傳動系、制動系、轉向系、電氣儀表系、燈具、汽車車身、汽車飾件等十幾個領域,3400多家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企業匯聚于此,基本形成產業閉環。

              城北的比亞迪和城南的理想,樹立起常州新能源整車制造的標桿。據理想汽車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常州的理想汽車制造基地,平均每40秒就有一臺新能源車下線。

              ?江蘇常州:新能源汽車生產忙。<a target=

              江蘇常州:新能源汽車生產忙。中新社發 唐克 攝

              理想汽車智能制造負責人李斌表示,理想常州工廠大約有30%的零部件來自常州采購,與眾多配套供應商建立了本地化供應關系。此外,還有一些自研、自制的關鍵、核心零件也會放在常州。

              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江蘇省總經理張永生介紹稱,比亞迪落戶常州不僅著眼長三角地區的市場,更是看中這里產業鏈配套水平,當地在汽車零部件等傳統產業和半導體、碳纖維等新興產業的集聚效應優勢明顯。

              在江蘇省經濟和信息化研究院副院長陳英武看來,常州齊全的工業門類、完備的產業體系,使當地具備了超強的產業配套能力,因此成為理想、比亞迪等整車企業選擇常州的重要因素。而“鏈主”的入駐引來更多零部件企業,加之政府持續推動新能源強鏈補鏈,上下游企業不斷聚集,相互依存、抱團前進。

              常州擁有國內同類城市中最完備的產業體系。官方數據顯示,國家工業41個大類中常州有37個,207個中類中有191個,666個小類中有605個。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數、工業大獎數均領跑全國同類城市,發展新能源基礎堅實、優勢明顯。

              江蘇常州摩企5G智能積木工廠內,機械臂進行組裝工作。<a target=

              江蘇常州摩企5G智能積木工廠內,機械臂進行組裝工作。中新社記者 泱波 攝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新能源汽車的“心臟”部件,常州的動力電池產業發展也十分亮眼。

              動力電池生產有32個主要環節,常州覆蓋其中31個,產業鏈完整度高達97%,全國居首。2023年,常州動力電池產銷量占全國五分之一。國內動力電池裝機量排名前五的企業中,有四家在常州。

              “若以每輛新能源車搭載50千瓦時電量計算,常州每年生產的動力電池可配套100多萬輛新能源車。以此計算,2022年全球每10輛新能源汽車就有一輛搭載常州產電池。”常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嚴德群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

              超前布局,快速響應

              常州新能源汽車產業一路高歌猛進,并非短時間集中發力的結果,而是來自“十年磨劍”的定力以及提前布局和快速響應的戰略眼光。

              常州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不僅依靠當地深厚的工業根基,也有一定的汽車歷史積淀。公開資料顯示,20世紀60年代,彼時的常州作為全國三大乘用車制造基地之一,擁有全國最大的乘用車生產企業,整車生產規模超過3000輛。“長江”“常州”“先飛”乘用車跑向全國,連續多年創下大型乘用車市場占有率第一的紀錄。

              20世紀90年代初,常州汽車工業首次和世界接軌,與美國福萊西寶合資,成立了常州第一家合資車企,緊隨其后的還有意大利依維柯公司。

              擁有汽車產業歷史基礎的常州,對于國家政策的響應速度快,眼光也超前。

              2009年,國家四部委共同啟動“十城千輛”計劃,拉開了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序幕。兩年后的2011年,常州便成立了新能源汽車研究院,開始布局相關零部件產業,一年時間便先后開發了電源、電控和電驅動的6個項目。

              2013年前后,常州開始布局新能源汽車產業。2014年,國網宣布向社會資本開放充電樁的建設和運營,星星充電便在常州成立,它后來成了全國頭部的充電樁及運營企業。2016年,常州又引入彼時尚未顯山露水的寧德時代。同年,常州為理想汽車投資7.8億元,將CEO李想當初的3頁PPT變成現實。理想汽車的第一座整車工廠在常州拔地而起,常州也成為最早涉足新能源整車制造的城市之一。

              除了理想汽車,中創新航同樣是落戶常州較早的新能源企業。中創新航是近年來增長最快的動力電池企業之一,也是國內除寧德時代和比亞迪之外的第三大動力電池生產商。中創新航董事長劉靜瑜曾表示,從主政者到基層一線,常州政府對新能源產業認識頗深,“對產業鏈缺什么、誰做得好如數家珍”。

              基礎堅實,環境良好

              十年來新能源汽車產業蔚然成風,常州是如何做到的?

              常州市工信局副局長楊軍表示,首先,常州制造業基礎雄厚、體系完備。從晉唐時期家庭手工作坊、近代民族工業、第一個崛起的工業明星城市,到國際化智造名城,常州制造業歷經了百年積淀,發展新能源汽車基礎堅實、優勢明顯。

              其次,常州的新能源領域產業起步早、根基深,為后來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打下良好基礎。常州新能源領域產業發展,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紀50年代的變壓器制造,20世紀80年代電線電纜產業初顯雛形,21世紀初光伏產業全面發展,2010年左右動力電池加快起步。

              江蘇常州企業生產車間內全智能鍛造生產線生產景象。<a target=

              江蘇常州企業生產車間內全智能鍛造生產線生產景象。中新社記者 泱波 攝

              此外,常州政府積極主動、適時有力地引導,不斷及時調整政策,為新能源企業營造良好營商環境。常州今年年初發布了《關于加快新能源之都建設的實施意見》《常州市推進新能源之都建設政策措施》等文件,從各個角度考慮新能源汽車上下游產業鏈上的問題。

              雄厚的產業基礎、門類齊全的工業體系、超前的戰略眼光和超強定力、開放包容的城市氣質,讓常州新能源汽車產業實現了全新的跨越。數月前,江蘇省印發《關于支持常州新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支持常州高質量推進太陽能光伏、動力及儲能電池、新型電力裝備以及新能源汽車等產業鏈創新升級,打造“新能源之都”城市名片。到2025年,常州新能源領域產值規模力爭超萬億元。

              責任編輯:

              標簽:

              相關推薦: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Top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