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dlljd"></for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id="dlljd"><listing id="dlljd"></listing></address></address>

        <em id="dlljd"><form id="dlljd"></form></em>

          <address id="dlljd"></address>
            <noframes id="dlljd">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電話:
              您的當前位置: > 科學 > > 正文

              接過老一輩科學家的精神火炬接續奮斗

              來源:新華網 時間:2020-07-17 14:40:45

              “這一別,就是30年,30年我一次也沒有回過家。……有同志問我,忠孝不能兩全,你是怎樣理解的?我說:對國家的忠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孝。”朗誦完我國第一代核潛艇總師黃旭華的自述文章《此生屬于祖國 因而無怨無悔》,科研工作者楊清閣說:“我們要接過老一輩科學家的精神火炬,拼搏奉獻,為國家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楊清閣是國家天文臺FAST運行和發展中心高級工程師,參與了“中國天眼”的研發、建造和調試運行過程。在日前由中國科學院科技創新發展中心(北京分院)和“學習強國”學習平臺主辦的“誦讀科學經典 弘揚科學精神”系列活動上,他說,要打破發達國家的科技封鎖,趕超世界先進水平,始終需要弘揚老一輩科學家身上所體現的科學精神。

              參與活動的150余位中青年科研工作者之一、中科院力學所高溫氣動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趙偉研究員通過分享《寫在<郭永懷文集>后面》一文,帶大家走近了“兩彈一星”元勛郭永懷可歌可泣的科學人生,“以往每逢郭先生的犧牲日,我的導師俞鴻儒先生都會帶領力學所的學生們來到塑像前,緬懷和紀念他的導師郭永懷。”

              “和郭永懷先生當時在力學所工作的科研條件相比,實驗室現在硬件環境有了很大提升,也面臨著當前國家航天航空發展戰略的機遇。時刻牢記郭永懷精神,是每一個高溫氣動實驗室工作者應該牢記的使命。”趙偉說。

              推動中國高能天體物理發展的“中國的居里夫人”何澤慧,始終把自己和人民緊緊聯系在一起的“中國肝膽外科之父”吳孟超,“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地球物理學家黃大年,八旬高齡仍奮戰在抗疫一線的呼吸病學專家鐘南山……

              “一代代中國科學家服務人民的愛國精神、勇攀高峰的創新精神、追求真理的求實精神、淡泊名利的奉獻精神、集智攻關的協同精神、甘為人梯的育人精神,鼓舞鞭策著我們時刻牢記使命,積極投身創新報國實踐。”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基因組科學與信息重點實驗室研究生董夢醒說。

              中科院北京分院分黨組書記馬揚認為,活動既是對老一輩科學家精神的傳承和致敬,也是為新時代科技創新賦能助力,“黨建工作和科技創新需要深度融合、互相促進,這次活動讓參與其中的科研人員‘走心’而不是‘走過場’。”

              “科學研究不僅是探索未知,而且需要為國拼搏。”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系統與進化植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金效華說,前輩們的創新精神、超前戰略思維、獨立精神和學以致用的精神值得當代科學工作者借鑒和學習。

              中科院科技創新發展中心主任、北京分院院長周琪院士表示,老一輩科學家的故事恰恰是當今科學界需要秉持弘揚的科學家精神,激勵我們回歸初心、扎實工作,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潛心做好科技創新工作。記者溫競華

              責任編輯:

              標簽: 科學家 科學精神

              精彩放送:

              新聞聚焦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投稿合作 | 法律聲明 | 廣告投放

              版權所有©2017-2020   太陽信息網京ICP備2021034106號-55

              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網站聲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許范圍內服務!

              聯系我們:55 16 53 8 @qq.com

              Top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